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人类学最初建立于一定数量的公设之上(实证主义、客观主义、原始主义等等),这些公设在几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证明人类学研究社会的各种特质(宗教的、传统的等等)。针对西方中心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富晓星 《学术论坛》2002,(6):112-115
语言学是人类学 (或民族学 )最亲近的学术好友 ,首先将语言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研究的是1 9世纪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自觉吸收并充分运用语言学理论、观点、方法、材料进行民族研究 ,是现代人类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进入和把握人类世界,把人理解为他的劳动实践的产物。这在宏观的意义上就上升到了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马克思强调人这种存在物和人类生存的特殊性,强调人的生存发展的辨证法;把人的历史性生成归结为人的劳动、人的实践历史的结果,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的生成性本体论关系。马克思的这些重大理论创造,不但为人类解放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而且可以把在逻辑上联系不密切的实践、历史、否定辩证法等纳入同一个逻辑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艺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文艺学交叉形成的学科.人类学可以给文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范式、范畴、方法和观点上的启示,而文艺(特别是史前艺术)则以不可替代的内容构成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二者的双向互动机制构成文艺人类学学科的重要维度,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符号维度、功能维度、结构维度、思维维度等.  相似文献   

6.
马林诺夫斯基创立了收集第一手人类学研究资料的新方法--参与观察法.他一生非常重视人类学田野调查,西太平洋的新几内亚和特罗布里恩群岛土著文化的调研、墨西哥农民集市的调研等都是著名案例.他善于采用系统的田野工作方法、调研社会制度的功能主义方法及其它多种多样的方法.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当代意义和启示是:(1)倡导一种积极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做一个守株待兔式的民族志者;(2)以功能主义方法来调研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3)坚守对学术求索之路的严格要求和自觉自律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7.
同一社会中多元医疗体系如何共存是医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极具民族特色的傣族传统医学,是傣族人民几千年来不断实践,逐渐积累而成的。目前可供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村民选择的医疗模式有:传统医疗(包括傣医、中医)、现代医疗(以西医为主)、民间医疗(包括民间治疗仪式、大众知识)等,存在多元互补共存的现象。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考察傣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特征,以及生活在傣族村寨的人们的医疗信仰和医疗选择,分析多元医疗选择的原因,用医学人类学的观点指出多元医疗选择共存的合理性,从而有助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临终关怀实践过程的文化检视——专题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研究者提倡用跨学科的思路看待人类的临终关怀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学特别强调在医学科学的理念之外,理解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们对待生死的不同态度和习俗,从而反省我们探寻人类愉快人生的理想归途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张庆宁  卞燕 《社会科学》2007,(9):129-136
临终关怀需要多学科合作研究,医学界、社会科学界关注较多的是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或病区,对仍以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肿瘤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临终关怀缺乏应有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和ICU的观察,以及对中国临终关怀发展历程的文献梳理,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的临终关怀肇始于西方医学,医学界、社会科学界不断地反思、找寻适合本土化的临终关怀实践;(2)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制度的支持。(3)在非普遍人性的原则下,不同区域人民不同的风俗、信仰应该得到医院所处地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时代,当人手一部照相机时,何为真正的摄影就受到了认真的追问。照相机不再是稀有之物,人人可以自娱,肖像摄影作为最传统的拍摄方式,拒绝了新图式和视觉冲击力的诱惑,成为精神化身。肖像创作的实践过程、拍摄手法、作品立意、文本解读、影像价值,甚至气质都可以在视觉人类学中找到踪迹,借助视觉人类学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特性,可以把肖像摄影放在更宽广的学术空间审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类学: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术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人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对国内已经出现的科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和科学技术人类学进行了梳理,讨论了其中的科学史和社会学渊源,并对其中隐含的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科学人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柳树滋 《江汉论坛》2006,42(8):56-61
人在脱离了动物界进入社会之后,在人的生物进化中止(基本中止)的地方,开始了人类更加迅速且不断加速的社会进化,实验手段、数学工具和与之相联系的物理想象力始终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条件,它们为人的认识通向感官接触不到的领域开辟着无限深广的道路。科学认识的人类学特征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不可超越性,决不意味着它在社会学意义上也是不可超越的,只是给这种超越加上了人类学的形式,和必须投影到人类实践平面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人类学视野下的亲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分析了女性主义人类学如何重新审视亲属关系的研究,然后从两个方面总结女性主义人类学的亲属关系研究:(1)分析亲属关系研究中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建构过程;(2)分析亲属关系的连续性和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让·鲁什提出的分享人类学主要是建立在弗莱厄迪、米德、贝特森、热约尔这些影视人类学的图腾先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的.<疯狂的灵媒>触发了让·鲁什的分享人类学灵感,<夏日纪事>促进了他对分享人类学的理性思考,他的后继者不仅发展了他的思想,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分享人类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许多人类学者也在关注分享人类学,并且另辟蹊径,力求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分享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彭兆荣教授结合自己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活经历,回顾了由外国文学到古希腊文化酒神精神与文学仪式的研究转向,这种转向主要缘于西方知识考古学思潮的影响,尝试通过西方文化的知识考古以探究文学中所谓诗学的源头.访谈还涉及以下重要论题:首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语境下比较文学与文学人类学的特定关联;其次,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交叉视角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现实意义;再次,如何认识民族志的“真实性”,如何重估“大传统”与“小传统”;最后,彭教授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从民族仪式、家园意识与民族认同角度评价了旅游人类学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涉及的国家政治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间的关联,并大力倡导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本书列为"新疆通史"研究从书之一,2013年10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1983年出版的《新疆考古三十年》、1995年出版的《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1979-1989)》和1997年出版的《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1990-1996)》的续编,汇集了1997年以来至2007年新疆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及一些重要的文物考古研究成就。全书由"序:新疆文物事业六十年"、"壹总论"、"贰调查与发掘"、"叁冶金学分析与体质人类学研究"组成。"调查与发掘"部分是本书之重,按地区共收录117篇调查和发掘报告。"总论"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现代性:西方进步观之历史误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岗 《河北学刊》2004,24(3):26-29
哲学的目的 ,就是在批判性反思与分析的基础上 ,澄清那些人类借以描述其经验的基本概念。而技术哲学的目的 ,则是对那些借以阐明和表达我们关于技术的思考的概念与概念框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分析。从知识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本身就是哲学反思的一个有趣主题 ,知识的惊异性是其哲学反思的主要驱动力 ;从实用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在现时代作为一个焦点的象征与隐喻性意义已不言而喻 ,它成了问题之源 ,也折射着所有的问题。因此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关于技术的种种争论 ,如对新的技术可能性 (如克隆人 )的具体决策 ,以及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这些争论显然有着直接的实用主义的尺度 ,其中渗透着不同的技术哲学有助于澄清的哲学假设与观念前提 (如技术是一种自主性的力量 )。毋庸置疑 ,虽然技术哲学面临边缘性的地位与体制化的举步维艰 ,但我们认为 ,技术哲学具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是一门极具成长潜力的哲学分支学科 ,抑或是当代哲学中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一般哲学研究纲领。事实上 ,在当今的中国技术哲学界 ,情形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2 0 0 0年 ,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技术哲学年会上 ,我提出了“哲学中的技术转向”的说法 ,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  相似文献   

18.
代云红 《学术探索》2012,(8):130-133
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的目的 ,就是在批判性反思与分析的基础上 ,澄清那些人类借以描述其经验的基本概念。而技术哲学的目的 ,则是对那些借以阐明和表达我们关于技术的思考的概念与概念框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分析。从知识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本身就是哲学反思的一个有趣主题 ,知识的惊异性是其哲学反思的主要驱动力 ;从实用的角度看 ,技术哲学的正当性表现为技术在现时代作为一个焦点的象征与隐喻性意义已不言而喻 ,它成了问题之源 ,也折射着所有的问题。因此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关于技术的种种争论 ,如对新的技术可能性 (如克隆人 )的具体决策 ,以及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这些争论显然有着直接的实用主义的尺度 ,其中渗透着不同的技术哲学有助于澄清的哲学假设与观念前提 (如技术是一种自主性的力量 )。毋庸置疑 ,虽然技术哲学面临边缘性的地位与体制化的举步维艰 ,但我们认为 ,技术哲学具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是一门极具成长潜力的哲学分支学科 ,抑或是当代哲学中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一般哲学研究纲领。事实上 ,在当今的中国技术哲学界 ,情形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2 0 0 0年 ,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届技术哲学年会上 ,我提出了“哲学中的技术转向”的说法 ,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  相似文献   

20.
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明  吴晓 《学术探索》2005,(3):116-121
西方现代美学选择了与古典美学相反的学术路径,批判并放弃了从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庞大的抽象理论体系的学术模式,追寻对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解释,这为人类学介入艺术及审美领域提供了学术契机。而美学本身早就有着人类学表述的传统,为美学的人类学转向作了知识结构的准备,人类学一直以来热衷于对艺术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介入美学和接纳美学作了经验模式的铺垫。艺术人类学就是在美学进行困境摆脱时而与人类学整合而成。在学科特质上,艺术人类学表现为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以人类学的田野实证作为具体路径,以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求实的参与观察方法彰显其自身的敏锐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