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侯仁之先生半个多世纪一直参与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他从历史环境入手研究北京城,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成为北京史、北京地理和北京城市研究的基础。他关注北京城市生命线——水源的变迁与保护,提出北京城的演变表现在从莲花池水系向高梁河水系的迁移,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城的发源地,北京西站的建设应当尊重和保护这一水源及其历史环境,这一设想已经变成现实。他提出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提案,构建北京丰厚遗产走向世界的平台,为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北京学的界定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自北京学研究所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北京学研究界的极大关注。目前,北京学研究基地在研的北京市重点课题———“北京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北京学基础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结合此项课题,对北京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出三项建议:关于北京学的界定;突出北京学的三个重要特性;夯实北京学的理论基础,以期对北京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张静如, 1933年生于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教授, 著名中共党 史专家、毛泽 东思想研究 专家,同时也 是我国李大 钊研究的开 拓学者,著名历史学家。少年时代在北京大同中 学读书,1950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1953 年调入调整后的北京师范大学,1954年入北京大 学哲学系进修,获研究生学历。在辅仁大学和北 京师范大学读书和工作期间,他曾多次聆听陈垣 等名师的课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期间,又 接触过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石峻等先生,从 而使张静如教授铸就了既重史学基础,又求思维 …  相似文献   

4.
三个月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年度工作总结和表彰会上还见到了方立天教授,并聆听了他有关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发言。回兰州后,一直想求先生赐稿,然得知身体欠安,不宜打扰。后先生得知我刊的诉求,欣然同意并让秘书转来《我与中国佛教研究》一文。2014年7月7日编辑部召开统稿会,认为《我与中国佛教研究》一文是先生研究佛学之立场、观点、方法的总结和学术人生之感悟,确定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全文刊发。就在进入编辑程序的第二天,惊悉先生于7月7日9时26分在北京逝世。先生的逝去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大损失,然先生的治学方法与精神将永续长存,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5.
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纪念高亨先生逝世十周年王承略高亨先生是本世纪著名的《易》学专家。他精通经学、诸子学、文字音韵训诂学,熟悉先秦文化典籍和历代《周易》研究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继承清代朴学的...  相似文献   

6.
陌生小伙来到关老家
  那是2001年的春天,家住河北三河市的青年王树才在看电影《有话好好说》时,被影片中的北京琴书串场配唱所吸引。他那时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京味十足、曲调又优美亲切的北京琴书。他回家后一直在想,这韵味感人的鼓曲,演唱者又是谁呢?我一定要尽快了解到,争取早日见到这位演唱的艺术家,这个喜爱演唱的文艺青年竟产生了一定要拜师学唱的强烈愿望。当他乘长途汽车来到北京时,才觉得自己太荒唐,这样大的城市,我对这位艺术家和单位的线索都没有,这可怎么找啊?转了大半天只好在傍晚又回到家。后来他请教了作家浩然,才知道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和他所在的单位。第二天他又起了个大早,终于在当天找到了关老的家。  相似文献   

7.
林石,北宋熙宁、元丰时以明经笃行著称,长期以《春秋》教授乡里。元丰时与赵抃游,名动京师。又尝与管师常、龚原论学,为学不辞新旧,经术事功兼重。温州太学九先生得益于他的培养。太学九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肇基《春秋》学,详考其政治思想和仕绩,都带有经世致用的色彩。至于温州太学九先生一致倾向于程氏学,这主要是在为己之学这一点上,温州的乡先生们、太学九先生们和程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夏承焘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 ,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 ,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 ,探究其成功之因 ,主要有两条 :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重 ,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  相似文献   

9.
吴孟复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坛的巨擘,他的《勉堂诗话》体现了对中国古典诗论的总结和承续,《吴山萝诗存》则保存了大量的旧体诗歌作品,直观地呈现了他一生的诗学实践。吴孟复先生转益多师,幼时从张仿舜先生习诗,心折袁枚的性灵说,后从乡贤陈诗先生学诗,服膺王渔洋的神韵说。在无锡国专读书期间又从陈衍先生学诗,认识到学问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并且在自身的创作中呈现出“以诗述学”和“诗学一体”的特点。此外,吴孟复先生还总结了自身诗学实践的经验并指示了诗学实践的门径,他认为文本批评式的诗话和经典细读式的妙悟是诗学实践的具体方法。他的诗学观念和诗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旧体诗坛。  相似文献   

10.
图片报道     
《新天地》2011,(4):35+57
3月2日在北京逝世的吴阶平先生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也是《新天地》的前身——《老人天地》杂志社的顾问和老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社的工作十分关心,几乎是有求必应。那时我作为杂志社的编委一直负责直接与他联系。找出这张吴阶平先生生前在《老人天地》活动现场的图片,借此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侯仁之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是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对北京乃至我国的新编地方志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研究北京历史地理过程中对北京旧志等史料了解全面深刻,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新式方志的编纂工作时,他结合旧志的长处和不足提出了新志应当有新的内容,即新修方志中要增加对地理变化的记载。这对北京新修方志的编纂工作是重要的理论创新。同时,侯仁之还亲自主持编写了一些方志。他关于北京历史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的观点也为《北京志》各分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北京学理论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4年"北京学"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北京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借鉴国内外地方学研究方法、手段和成果,梳理北京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研究内容与重点、研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建立起北京学理论体系,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战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陶东风,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文艺学基本理论、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第一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学研究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经过7年初创和3年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丰富成果.继续推进北京学研究,应该进一步解决北京学包括什么、北京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北京学的核心部分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民粹主义借助新媒体的兴起,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将网络民粹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情绪反应、一种话语方式;将网络民粹主义归因为社会转型期各阶层激烈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精英权威的消解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微用户”的非理性及微媒体的便捷性;将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定位为双重效应,既有关怀弱势群体利益、保证政府公正廉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弱化指导思想、非理性表达极端化、颠覆政府权威、破坏社会秩序的消极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作用,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及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及提高政府执行力,引导网民理性参与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伊始中国学人所倡导的长安学,是对长期以来有关长安文化、长安文明研究的学科概括、定位与升华,其缘起有“陕”、“京”两“源”,并非某一个人的创立、创建.2009年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长安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及所推出的《长安学丛书》和北京出版的《唐研究》“长安学”研究专号,掀起了长安学研究的高潮.北京的长安学研究扎实、细致,并完全按纯学术的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前进,陕西的研究则声势浩大、迅速快捷并具有浓重的组织、行政色彩.2013年,陕西组建了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为长安学的未来发展勾画了蓝图,世人乐见其成,应仿效《唐研究》,创办长安学研究专刊,以扩展影响,发现、培养、团结人才,积累学术成果.展望长安学研究,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解释、理解学术思想现象的基本立足点。他从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及思想剧变的历史关节点入手,探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运用跨学科等多种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史,为我们树立起“实事求是”与“学贵自得”的一代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与国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也使世界把眼光投向中国“国学”。国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和平崛起中重建,是人们关注国学的焦点。为此,《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专门组织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杰舜教授组织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仁钊博士等。在座谈会上,人类学家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就国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颇为别开生面,另有洞天。本刊特全文发表座谈会录音稿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