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学诚对戴震学术的评价,有一定的阶段性。伴随着自己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他在乾隆五十四年、五十五年集中点名攻驳、评价戴震学术,一方面是针对当时学风病痛而发,另一方面,则有着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推扬自己学术主张的目的。他与戴震学术主张中某种契合的主张,正是为乾嘉主流学术所摒弃之义理。戴震以训诂明义理的新学风难以拓展和章学诚的学术思想在当时难以引起共鸣,皆可见乾嘉学术风气影响之深刻。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次会议是研讨学术评价与当代学术发展的关系问题。首先,我想就学术评价在学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近年来,在学术界特别是在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对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有些微词,不久前余三定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揭学术评价体系乱象做学问莫买椟还珠》的文章,揭露了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某些弊病,列举了三个方面的表现,并为纠正这种乱象开了药方。  相似文献   

4.
张文定 《云梦学刊》2006,27(4):23-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的发展与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的发言中曾提到学术发展环境问题,当时没有机会细说。这次会上,我主要谈谈学术发展的环境问题。我以为,学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文化环境。一、学术发展的政治环境讨论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很难说清楚。学术研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要讲理性、讲科学性。学者在研究中要有独立性。学术与政治的不分或者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看“风”使舵,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徐思彦主编讲述1963年…  相似文献   

5.
联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学术史发展,我谈两点感想. 第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学术性和时代性是统一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决不能脱离改革开放大的背景.反映时代精神应是当代学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章宏伟 《云梦学刊》2015,(1):5-12,31
2013年,故宫学研究所已经步入正轨,工作按部就班地往前推进。我坚持学术为重、行政为辅的治所原则,推动着故宫学继续向前发展。一、积极开展故宫学研究《故宫学研究所五年科研规划》得到进一步酝酿、修订、完善。规划体现了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要求全所同仁在自己的学术背景、学术兴趣的基础上,把研究课题集中到"故宫学理论、故宫博物院院史"这两个研究所主攻方向上来。对于故宫学理论,继续完善其内涵,扩大其影响。对于故宫  相似文献   

7.
感谢与祝愿     
各位作者与读者:你们好,由于健康原因,从2013年7月起,我将不再担任《学术月刊》总编辑职务了。回顾过去的八年,如果说《学术月刊》总体上是在不断进步的话,那么,这些进步,主要应归功于历届社联领导的关心与帮助,归功于编辑部同人的辛勤劳动,归功于作者、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当然,作为总编辑,我也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学术月刊》每期的文章做终审、终校,同时还以笔名"常山客"责编了一些文章;但由于我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所限,可能与作者、读者朋友们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此我向诸位表示歉意了。  相似文献   

8.
论学术秘书的职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燕 《学术界》2006,(2):146-150
学术秘书设置在高校、科研单位已经推开。文章论述了学术秘书的职责,学术秘书应当具备的素质,学术秘书制度产生的合理性,学术秘书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学术秘书设置的制度化以及使学术秘书职业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近代学术文化巨人梁启超诞辰140周年.梁启超生前功绩卓著,著述丰富,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然则,由于梁氏所处时代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时代,新东西和旧东西有时不容易鉴别和评价.加上梁氏本人常常解剖自己,坦陈自己的弱点,“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战”.因而人们对梁启超的评价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他在学术上“量过于质”.我们通过剖析他倡导“史界革命”、广泛输入西方新学理、猛烈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祸害、开创近代学术新范式,和兼擅恢宏渊博与专深研究的学术风格等项,并及他一生活动所表现的强烈爱国精神,就能对其历史地位作出明确的评价:他是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出色的启蒙思想家,是杰出的爱国者和近代学术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有关戏曲的学术论争或非学术批判,是当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一翼,正确梳理和评说这些论争或批判的背景与特点,对于保护和发展戏曲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文化,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实践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机制的争议在不断争鸣中完善,有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我对这个问题跟踪了一段时间。我个人经历了从政治学术到量化学术.再到自由学术这三个基本阶段。在自上而下推行的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高峰期我已经退休。现在是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不受量化的干扰,也没有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是比较庆幸的,少了不少烦心事。在我看来,目前官方的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勤 《云梦学刊》2006,27(6):156-159
知道杨玉圣教授,是从学术批评网开始的。作为最早倡导学术规范的学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批评,而且在如今最为强势的网络媒体上开辟了一个阵地,真正将倡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当作一门事业来做。现在他将自己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①,算是对自己一个时期工作的小结,而读者,则可以从中看出杨玉圣对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路与践行。学术规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的焦点论题之一,要对杨玉圣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进行述评,势必涉及这场大讨论及其所带来的学术规范化运动,而关于这场讨论及运动,我们有必要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科学论坛》在学术评论、学术创新方面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包括对社会焦点问题深层次思考的文章,引起了全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讨论《论坛》的提升和扩大影响,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刊情”和《论坛》的实情对于刊物的定位进行利弊权衡。目前《论坛》学术·思想·文化三块是保持不变还是向学术性方向靠拢或者兼及学术与普及,这是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对此我没有调查,只是希望解决好再定位问题,这样就可能扩大《论坛》的生存空间、稳定和扩大读者群与作者群,我倾向于无论怎样的定位都需要在提高学术品位上多下功夫。我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4.
不必都是“纯学术”——回应李伯重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李伯重先生的《论学术与学术标准》①,对于文中浸润的纯正学术精神以及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忧患意识,我深为感佩。惟作者所说“学术就是学者在‘象牙塔’中进行的‘为学术而学术’的‘纯学术’探索工作”,我觉此问题比较复杂。如此界定“学术”,可能体现了“学术”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3年初,杨玉圣老师“逼使”我学习电脑、上互联网以来。我几乎天天点击学术批评网。这倒不是近几年来我的多数文章由学术批评网首发的.也不是这些文章再由杨老师推荐、引线后在学术报刊上问世的,我爱学术批评网,是因为她的悲壮、无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必然的牵挂。  相似文献   

16.
我谈几个学术腐败的征兆问题:第一,学者的对象化。学者不是被学者所关注,而是被权力所关注。学者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权力的掌控之下,在权力规范中。第二,学术的平庸化。平庸化不是很可怕,也不是大问题,可怕的是平庸变成中心化、权力化的行为。有一些行政官员通过权力获取学术资源、获取发表文章的权利,那就会影响到学术创新,就会产生这么一种想法——做学问做得那么辛苦,还不如先获得权力,再利用权力来搞学术。第三,单位对学术腐败的护短行为。单位里面的学术腐败一般都不是单位自己揭露出来的,而是其他人揭露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机制上保证单位自己能够揭露单位内的学术腐败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学术腐败的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术成果的产生不是为了评价,而是要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表达学思理念,显示学术个性和智慧。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关心必然导致学术的社会定位出现严重位移。在当代中国应维护和提倡学术意义上进行的学术评价,以避免学术的失范和研究的泛滥。学术评价要坚持学术性,需要重视学术评价的规范性建设,不宜将学术评价的倡导与主动权拱手交给行政领导和书刊出版部门,单纯的量化评价受到质疑。必须在学术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途径,要从学术含量和难度上体现出对学术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许明 《云梦学刊》2004,25(4):15-15
今天我讲三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互动。第一,学术发展和中国问题。我注意到贺卫方同志先前讲到的关于学术发展的空间问题,编辑与期刊的空间问题,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感觉到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多多。但是这些问题在中国的许多刊物上得不到反映,我觉得我们知识分子有一种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要关注现实问题,对中国的发展要有深切的关注。我感到我们要善于把握历史提供的时机。能不能把握时机是衡量一个学术刊物主编的水平的准绳。第二个问题,是学科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一直在写文章。其实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规范成为时髦话题。学术规范问题,说到底是个学术训练问题。学术界对于学术训练的含义还有一些模糊认识,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对学术训练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对学术训练的内涵试做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就学术创新、学术理念、学术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生产的上、中、下游都出现了种种弊端,其中学术批评的弱化,可以说是主要问题之一。学科之间缺少学术争鸣,同行之间缺少学术批评,你好我好大家好。学术会议奉承"权威"、专家的声音多,敢于说真话直面批评的声音少。学术期刊自说自话的文章多,质疑批评的文章少。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究其原因,"在学人方面,除了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