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4年中央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自此我国进入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索阶段,各个省市自治区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着手开始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400个农户有效问卷的调查表明,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较少、需求意愿脆弱.但对旱涝灾、病虫害等部分险种需求强烈,愿意接受运作规范、险种综合的保险服务,同时农户对保险价格敏感,愿意支出的保费水平较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为纯收入和家庭经济负担,与家庭人口数、承包土地数量、粮食产量、近三年是否遭受农业风险等关系不大.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强化宣传、梯次推进、加大支持、规范服务.  相似文献   

3.
世贸政策与中国的农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扬 《社会科学》2001,(8):26-3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日益迫近 ,中国的农业正面临入世的考验。如何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支持和保护本国的农业 ,如何通过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通过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来帮助农民抵御和化解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从而保证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这是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农业保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 世贸组织的农业保护规则目前世贸组织有关农业的规则主要体现在 1994年 4月结束的“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农业协议》中。该协议对各贸易国的农产品进口关锐、出口补贴以及政府支持措施等作了严格限定。由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及其效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扬 《社会科学》2005,3(12):20-25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现代保险领域中的难点课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农业保险确立的基本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考察了有或无保险措施和政府补贴保费对农户收入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业保险自身效益问题,论证了政府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气候指数保险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气候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个创新产品,它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农业气候指数保险的国际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的实践,包括现有农业气候指数保险的模式和市场结构及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关系,显示了现有农业气候指数保险运行机制的利弊、农业气候指数保险与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相互补充并使政策性农业保险走向"市场化".中国在发展农业气候指数保险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农业气候指数保险发展现状,从政策、法律、资金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方面,财政补贴制度不健全,过度行政干预时有发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农户方面,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保险公司方面,供给效率低下,经营管理严重失范.因此,为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健康、稳定 发展,必须建立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经营管理体系,健全保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航  付瑶 《理论界》2007,(1):13-14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位的现状,探讨了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必要性极其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这对农业巨灾损失较为严重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国外存在着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以及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型三种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模式,我国应该借鉴它们在农业巨灾保险实践上的成功经验.文章提出适合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模式是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型模式,我国应该开展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其推广措施包括设立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公司、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深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加强对农民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农业投入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总量是逐年增加的。然而,从相对额来看,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三年调整时期为14.69%,“五五”时期为13.22%,“六五”时期为9.47%,1988年又继续下降到7.80%。政府对农业投入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非农倾斜。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的非农偏向有所强化。1981年以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且从近10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来看,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也高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1981—1988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总额年平均增长9.93%,其中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14.85%,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9.12%。而在此期间,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下降的,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上升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灸动和中央与地方财政总支出结构变动形成的反差表明,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非农倾向强于中央财政的非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刘绮涛 《兰州学刊》2009,(Z1):71-72
农业保险是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和稳定本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而被大多数国家重视。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却较为缓慢,相关体系尚未完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针对农业保险中的现实问题,从保险市场需求的角度入手,寻求提高农业保险市场有效需求的途径,解决现阶段农业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局面,对发展农业保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蒯小明 《云梦学刊》2013,34(1):68-70,74
北京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下的商业保险模式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政策性保险所形成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模式,无论对农业生产经营还是涉农保险公司均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性运行绩效。但北京模式由于其强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导致该模式对其他大多数省、市、区的农业保险发展带来困难,包括财政压力、交易谈判与未来可能的全国农业保险统一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谈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 ,始终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加强和改善农业保险业 ,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当前农业保险的状况 ,强化农业保险的作用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 ,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加强农业保险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政府有必要对发展农业保险的方向和对策进行调整和改革 ,强化农民保险意识 ,并对农业保险予以适当的补贴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8年河北省出台的农业保险的政策以及河北省的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存在开展农业保险的公司高度集中、赔付率比较高;农户保险意识淡薄、投保能力不足;政府扶持农业保险的效率低,配套措施未到位等问题。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开展的实际和河北省的情况提出从农业保险立法、扶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加强、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建立以及大力发展互助性质的农业保险互助社等措施来完善河北省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 1 979年以来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国家对农业的调控和保护日趋重视 ,特别是在农业公共物品的建设中 ,财政投入已经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应当逐步按照WTO农业条款的要求进行调整。本文着重分析新时期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 ,建议将农业财政支出划分为农业公共性支出、农业调控性支出和农业保护性支出三个部分 ,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决策方式和支付政策 ,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是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新农保的出台填补了政府缺位的状态,弥补了政府支持力的短板。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导致农村老人获得的来自政府的支持力水平大打折扣。其背后的机理在于新农保制度设计中关于集体经济是否参与养老支持的自愿机制设计和新农保缴费中家庭参与强制机制设计也即捆绑缴费制度。建立弹性的集体经济强制参与机制,壮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支持力;发展地方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给予家庭自愿机制下的政策经济支持,夯实家庭养老支持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支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我国政府应对当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关键着力点;逐步做大财政直接支持的力度,真正起到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资金外流原因及其回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农业自身弱质性的特点,客观上造成农业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创造条件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以提升农村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无疑是当前的合理选择。有效引导资金回流,应完善信贷投入机制,推进金融创新,提供产业支撑,调整农村金融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元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政策的微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为此, 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微观模拟模型, 用于分析我国的养老保险政策。模型通过一系列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更新微观个体状态, 宏观经济总量是微观个体状态的自然累积。应用长春市的微观数据, 我们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实施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 将导致养老金收支出现严重赤字;适当地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或提高养老金筹集比率, 能够使养老金收支趋于平衡, 且财政补贴趋于平滑。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财政赤字的增大和降息空间的缩小 ,应适当地调整和充实财政政策的内容 ,把以政府支出为主的财政政策转变为以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 ,同时实施更为积极、灵活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论加入WTO与文化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积极推进文化政策的创新,是中国适应加入WTO需要的当务之急。本文在论述WTO对中国文化政策创新的必要性,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政策指导、法律保障、信息指导等方面进行文化政策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历经4个改革阶段,结合政策调整背景,在回顾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保险征收主体转变和参保缴费两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的政策效果发现:首先,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后面临着相关法规不完善、征收优势不够显著和政策弹性不足的难题;其次,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仍然偏高且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压力呈上升趋势;最后,面对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以及接踵而来的政策变革,企业在社会保险政策认知与管理上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从加强税务部门统征效果、设计社会保险缴费综合改革方案和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综合管理质量三个维度为我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