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域名和“玉米”的发音相近,注册域名被网虫们叫做“煮玉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被人们称为“玉米虫”,也叫做“米农”。23岁的小伙子戴跃就是一个“玉米虫”,他以280元起家,仅仅两年的时间,身价已过百万,并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IT公司。  相似文献   

2.
《君子于役》的主题是一般的思妇怀人 ,还是借思妇怀人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 ,这两种观点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君子”身份的理解。本文考察了《诗经》雅、颂、风诗中的“君子” ,认为《诗经》中的“君子”属统统阶级上层 ,故《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不可能是劳动者 ,再加上对该诗个别诗句的分析 ,可知该诗的主题是一般的思妇怀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所谓的形式动词的带宾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并不支持很多已有文献的结论,“形式动词”不是“只能带动词宾语的动词”。形式动词的名称既不准确,又有歧解。目前通用的词类分类的方法是一种典型分布分类法,文章提出可以采用语法区别性特征的方法来对语法单位的语法属性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刻画。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著名的“志人小说”。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文章拟从对比、细节、比喻和语言四方面来探讨它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感伤散文反映了“五四”时期已经觉醒而又脆弱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时代病 ,即“性的苦闷”和“生的悲哀” ,展示了他们孤寂、苦闷、凄凉、幻灭等感伤情绪与痛苦的生活经历。作者有意识地去侧重描写人的悲苦与不幸 ,着意刻画人的精神灾难和心理危机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6.
茅盾在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塑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能称之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的人物吴荪甫。这是一个被茅盾自己称为“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人”。由于茅盾突出地刻画了吴荪甫的这一性格特征,以至于使人觉得吴荪甫“太英雄气概了”,进而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作品意象的探讨,分析主人公苔丝性格,从自然及美学两方面探讨“纯洁”女人可能包含的其他意义。通过分析作品特定语境中人物刻画特征,论证“纯洁”一词所具有的包括“纯洁”、“纯粹”在内的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分析方法,罗默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进行了个体层次的基本博弈分析,更为直观地刻画了“剥削”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提供了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分析视野.然而,以罗默为代表的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者也承认,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剥削,可能只是程度不同.对于当下社会中的人们来讲,罗默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全新方法.因为从罗默刻画“剥削”的本质上来讲,他实际上是对人们对其所在区域或社会的生存满意度的一种间接刻画.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分析“精神顿悟”手法在《都柏林人》中的具体运用,指出“精神顿悟”为全面研究乔伊斯的创作实践及意识流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辛提卡提出语言博弈理论旨在建立一种能用于系统分析或摹拟人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理论。这一理论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基础 ,它把形式逻辑的模型集合建构看做一种特殊的博弈活动 ,用“寻找且找到博弈”描述以现实为对象的语言活动 ,并刻画了两种博弈之间的联系。“寻找且找到博弈”不同于运算 ,它的结局不是预先可断定的 ;而这一博弈规则是制约着语句F的整个证实过程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美姑岩刻”年代在笃慕之前,距今2700余年,系濮人所刻;杜宇从朱提出发到郫邑为王称帝,可能途径美姑、乐山等地。杜宇或杜宇的儿子败逃时,也可能选择这条路线南撤。“美姑岩刻”在美姑出现将不是出于偶然。“美姑岩刻”可能与祭祀有关,与祭神或祭祖有关。“美姑岩刻”的古老历史、丰富的刻画图形、神秘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濮人、古代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语代表了一个人的个人身份、家庭角色和社会分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可以通过称谓语折射出来.韦君宜小说《母与子》中刻画的沈明贞形象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称谓,对其面称有“新姑娘”、“新太太”、“崔二太太”等不同叫法,称谓的变化正体现了她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四个维度论证三个结论,一是问句能改变语境信息,二是不同的问题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三是概念“解决”在刻画依赖关系中的重要性。结论同时表明了从逻辑角度研究问句或问题的必要性。全面考察逻辑发展过程中一些有影响或有过影响的问句语义理论,并以概念“解决”为标准对它们作出衡量。  相似文献   

14.
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那么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请看《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人才学等等,都是以不同角度考察人的科学。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现代学者提出了“人学”这个崭新的概念并认为它应在整个科学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在中国,孔子明确主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开创了中国传统思想重视人的学术传统。日本学者、宗教活动家池田大作认为,中国是“人学”的故乡,他特别  相似文献   

16.
现在己经发现的十多种《红楼梦》早期抄本,除“舒序本”与“郑藏本”以外,均有数量不等的出于脂观斋等人之手,被称之为脂评的批注。在三千多条脂评之中,据我统计,含有“不可被作者瞒蔽”,“几被作者瞒过”,“方不被作者愚弄”,“不要看这书正面”,“一部书全是……反面春秋”之类的话语者,共三十多条。这些脂评,都有具体针对性,其中也有论及于全书的思想艺术的。它们涉及的问题不少,归结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或点明全书的思想内容;或剖析对宝玉的褒贬;或考察刻画人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观点,考察了美学范畴“人”的形成,由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人生人“群”、人文诸方面论述了这一核心范畴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句老话叫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水往高处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随着抽水机的发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千里眼”、“顺风耳”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在当时人们认为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具备那样的“本事”,所以他们只能出现在虚构的神话里,但随着卫星、雷达,网络的发展,借助这些工具,现代人几乎都成了“千里眼”、“顺风耳”;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已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依据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可用于考察《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情感资源树立起“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形象,判断资源描绘出“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形象,鉴赏资源勾勒了“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形象;三种态度资源刻画的形象叠印后,升华为“人民民主”国家形象;民主话语文本、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在推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和评价中国民主话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