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如是别传》是一部亦文亦史的奇书巨著,贯穿全书的心理分析,鲜明地体现了它的文学创作之特点。陈寅恪“以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的眼光和精神”,与三百年前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通过考今典和释古典相结合的诠释方法,将钱柳因缘诗章“辞锋针对,思旨印证之微妙”展示在读者面前,再现了明清鼎革之际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情感波澜。  相似文献   

2.
《新学术》2007,(5)
陈寅恪先生秉承自己思想与学术自由的追求,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满腹才学,在晚年费十年心血完成了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是书为我们解读这位曾被视为"乱世名妓"的才女,提供了可供参阅的标本。把这位恃才傲物而又大义凛然的传奇女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汪广松 《学术探索》2006,(4):114-117
胡适与陈寅恪晚年都各自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口述著作,分别是《胡适口述自传》和《柳如是别传》。从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来看,胡适是热媒介文化代表,而陈寅恪是冷媒介文化代表,《胡适口述自传》是一种热媒介形成的著作,而《柳如是别传》则是冷媒介形成的著作,它们各自表达着不同的媒介文化意义。这种情况的形成,与两位学者文化知识结构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特点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权 《学术研究》2023,(2):41-50+177+2
清初名僧澹归今释创建别传寺推动了曹洞宗中兴,改变了粤北的佛门格局,也塑造了今释本身;而该道场的开辟,与托迹于丹霞的明遗民舍山息息相关。清初,曾为南赣巡抚的明遗臣李永茂与从弟李充茂因归乡路断而买下此山,并命名为“丹霞”。其后山上聚集了一个为数可观的遗民群体。顺治十八年(1661),今释以供养师祖宗宝道独和尚为由以偈乞山,而亦若居士姚继舜则以山酬偈。同年底,信仰佛教的山主李充茂在姚继舜等人的游说下写下《舍山牒》,把整个丹霞山都施予了佛门。遗民们之所以会放弃丹霞,是由于复明无望,而归路已通。而道德质量、文化修养、政治立场获遗民们认同,且在永历朝与李充茂曾为同僚,是今释成为丹霞山受施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任聪颖 《兰州学刊》2014,(1):63-67,162
陈寅恪先生所著《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与松江名士的交谊考证甚为详备,但也有待发之覆:陈子龙、宋徵舆、李待问等名士是否曾同在柳如是处宴乐?李雯之《与卧子书》究竟作于何年?《柳如之轶事》所载杨宋爱情之内容是否属实?柳如是与宋辕文是否同庚?这四个问题表面上各自独立,实际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解决第一个问题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均是考订陈子龙与宋徵舆何时定交;厘清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才能较全面地重现柳如是与宋徵舆的情路历程;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均源自对《质直谈耳》所载故事之真实性的怀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能对《柳如是别传》有所补充和修正的。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发覆钱谦益、柳如是反清复明事迹,抉幽入微,颇具识见,但其有关黄甫及就是徽州人黄澍的推测,及由此得出的顺治六年冬黄甫及游吴盖为受张天禄秘使联络钱谦益抗清等一系列的推论,不免有误.黄甫及本名黄申,淮安人,与黄澍并非一人.黄甫及在明末任职鸿胪寺,明亡后为孤节遗民,放浪形骸.黄甫及多交故国遗老,虽有反清复明之意,但其访钱谦益,与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杨权 《学术研究》2012,(12):167
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的韶关丹霞山有"中国红_石公园"之称,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丹霞山在清代以前叫"锦石山",原是明朝遗臣李永茂、李充茂兄弟的私产,后献给了佛门。别传寺已有350年的历史,其创建者是清初的遗民僧  相似文献   

8.
庄(子)学史上,“以儒解庄”者不乏其人,但以明末清初曹洞宗高僧觉浪道盛的庄子“托孤”说最为奇特,他不仅“以儒解庄”,更且直接指认庄子为“尧孔真孤”,认为庄子得孔子真传,庄学是儒门嫡系,如同禅为佛教的“教外别传”,庄为“儒宗别传”.道盛此说经其弟子方以智《药地炮庄》的传播,在庄学史上留下一段公案.“托孤”说是如何提出的?在当时用意为何?道盛、方以智同时代人对此似乎均“心知肚明”,即庄子、道盛、方以智之间的全方位互托,这也是庄子之孤、遗民之孤与宗门之孤的风云际会.奇怪的是方以智身后三百年来的庄学研究者却鲜能善解,一个当时的“公开秘密”被后人搞得云里雾里,真相越辩越模糊,很有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柳如是别传》又名《钱柳姻缘诗释证》,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先生最后的一部著作。全书共约五十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陈寅恪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妥善的照顾,使这位早年双目失明的学者的著述工作,从未中断。对此,他曾多次表示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陈寅恪先生于1969年逝世。他在去世前用了十几年的工夫,研究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学、文学材料,终于完成了《柳如是别传》,这种学术钴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蒋帮的一些无耻文人,政客,因为陈寅恪先生十多没有发表文章,便大谈他的晚年遭遇,并借此进行反共宣传。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就是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使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重新得到贯彻,《柳如是别传》也将整理出版。我们特地选登它的第一章,供读者了解这部著作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颜元的人学思想,大致不脱出宋明理学的典日,而与王门后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独特处,在通过对《孟子》的诠释,否定来明儒以至汉儒对孟子性善论的补充和发展,而将先秦德家经典中的上帝和鬼神观念揉人其中。他的弟子标榜他“力行为今世第一人,而倡明圣学,则素后第一人”(中华书局1987年6月版《颜元集)第795页,以下只注灭数),未免过警,但他在维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并使之旮及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方面确实付出了终生不渝的努力。试述如下:一、颜元的人学思想是“理学别传”“理学别传”是张之洞在《书目答问》里为颜元学…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画家传记创作是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创作繁荣的表现是传记作者队伍壮大,作品数量繁多,出现一人多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郭丹 《晋阳学刊》2013,(6):30-33
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起自先秦,其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众体皆备;二是文史哲不分家;三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先秦史传散文,包含赋颂、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隐)、史传、论说、檄移、章表、对问、书记以及叙事、小说各体;诸子散文,则包含语录体、寓言体、议论体、说唱体、对问体甚至诗体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叶韵,与其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故章学诚指出:“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是为的论.  相似文献   

13.
刘儒 《齐鲁学刊》2004,(4):92-94
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范畴,而是一个经济运行层次的范畴。国企民营化的实质是在经济上实现国有产权,而不是私有化。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快国企民营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6.
杨俊才 《北方论丛》2000,(1):122-128
梁启超是中国20世纪初第一个致力于传记理论研究的大家,其理论为推动中国古代传记向现代传访的过渡作出了不过磨灭的贡献。梁氏对传记的界说、对史学性传记之操作原则的阐述、对传访之文史关系的见解都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冯小青旧传"主要指最早以传记形式演绎明代万历年间武陵冯小青其人其事的作品,以戋戋居士所作《小青传》为代表,共有7则。在明清两代"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旧传"作为戏剧、小说、诗文等作品的母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冯小青旧传"的作者、时代、版本等基本情况的考辨,梳理了明清文人对"冯小青事"真伪性的争论,并考证其事的真实性与传记中基本人物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冯小青旧传"对现实的演绎,并进一步肯定其价值:基本确定了后世文人关注"冯小青事"的焦点,以及后世有关冯小青其人其事之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计划经济坚硬的土地上崭露头角,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文章试从个体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曲折的发展过程入手,论述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雅欣 《齐鲁学刊》2005,(1):115-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保霞 《学术探索》2012,(9):163-165
郭沫若原来对武训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兼顾了武训其人,把握了历史但又没有全部把握历史的两个侧面。经过文艺上的批判运动,郭沫若的学术品格、学术风格发生了两种转变:由原来的知识分子传统的代表者向主流文化的代表者转变;由人民本位的陈述立场向官本位的陈述立场转变。这是"左倾"政治对文化、学术的挟持和强制性要求的极不正常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武训传》批判对郭沫若学术品格、学术风格转变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郭沫若,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