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南地区的农村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变革,广大农民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全面小康,而且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基层民主政治同步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苏南农民生活正在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西部与贫困     
中国要在本世纪内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小康生活水平,西部是重点,农村是关键。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西部作为中国的半壁江山,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资源基地这一经济层次。解决西部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本世纪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部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消灭贫困的主战场 1978—1995年间,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和政府开发扶贫,加速了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累计有1.85亿农民脱贫,在摆脱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各地区的脱贫进展并不平衡。 我国反贫困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间,联产承包变革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贫困状态大大缓解。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4.8%。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反贫困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路径在纵向演进上,经历了以社会制度变革解决压迫性贫困——以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广义性减贫实践解决极端性贫困——以益贫性增长、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的三轮驱动式减贫——以精准扶贫解决个别分散性贫困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通过不同的农村减贫机制共同谱写了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故事。以史为鉴,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历史路径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它的建设和完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农村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农民家庭最低收入保障机制、农村未成年人教育福利、农村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农村失业及贫困救助福利、农村公益事业财政补贴制度、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一、联产承包制的历史必然性 土地改革以后,党及时通过农业合作化,把农民个体经济改造成为合作经济,实现了从土地私制到公有的深刻变革,引导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但是,由于合作经济刚刚建立,缺乏经验,高级社以及后来的生产队,相当程度上都沿用苏联集体农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和评工记分分配,使得农业集中过多,统的太死,搞平均主义。造成“瞎指挥”、“一窝蜂”和“大锅饭”的弊病。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劳动和工分制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延缓了从自给性、半自给性的传统农业,转向商业性,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兴起了一个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群众运动。八亿农民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自觉地起来改进劳动组织和计酬办法,改革经营方式和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表现了高度的首创精神。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中一项重大的改革,其意义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农业合作化的继续和发展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只是后期要求急了一点,步子快了一点,工作粗了一点。农业合作社还没有很好地巩固马上就又搞了人民公社化,集体经济更加“一大二公”。由于生产关系变革上的“左”,加上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一度受到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还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该文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早前革命时期的土地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即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动与农业合作化的实现。该项政策上承土地改革运动,下启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短暂时间内完成从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经济过渡,不仅带来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亦对整个农村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认识这一变革则一直是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重点课题,而对几十年来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脉络及其重要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总结,将有助于学界敏妙地把握该主题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清末时期,安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变革都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地方政府也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同程度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如推广经济作物技术、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政机构等,这些政策对安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安徽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引起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变革,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的发展、集镇的勃兴等三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安徽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经济依然是在徘徊、反复状态下畸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国农民面对生产关系的"巨变"和社会生活的频繁"转型",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很多"想法"和"思考",形成了许多的民歌民谣及民间俚语,它们是我国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其中,反应和折射出农业集体化和农民组织化的许多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变革,仍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认为合作化道路是人民得到解放、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并且认为中国农业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毛泽东合作化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虽有失误,但具有不容否认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唐间农业税制在中国农业税制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因其具有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在于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中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嬗变却是社会战乱作用和推动的结果。在籍人口大量减耗迫使政府把课税方式人丁化,田地大规模荒芜促使其建立均田制,谷帛极其短缺致使其征收实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转型有利于改善农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加快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性、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步骤、实施机制政策反哺、资金反哺、技术反哺、人才反哺、体制反哺多种反哺方式的分析。从目前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出发,在政策取向上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关系格局,促进农业由辅助型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组织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急躁冒进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急躁冒进,并不是由于党的领导层或某位党的负责人的一时冲动,是当时发展工业与落后的农业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结果,同时,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观察形势上的失误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大哄大嗡的人为造势,也是促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出现了一些指责、批判甚至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所反映的问题,恰恰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生动实践。毛泽东简明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农村的状况,指出把农民组织起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毛泽东还积极发现和培养人才,从而成功地开拓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场历史性的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然而,在工业社会历史阶段中生成的可以归入现代主义范畴中的文化却如此深入人心,拒绝和抵制变革,从而使人类陷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出现是工业社会亦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后果,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变革要求与文化延续间的冲突,也是风险社会出现的原因之一。置身于风险社会,对工业社会的个体性文化以及作为它的表现形式的竞争文化进行反思,确立合作文化的建构目标,是一项迫切任务。风险社会意味着人类被动地成为命运共同体,为了将它改变为积极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行动这样一条道路可走,而合作行动的文化要求,则指向了合作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从理论上对中国富农阶层的阶级属性及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我们必须自觉的向富农让步","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的策略思想.建国之初,这一思想得到了延续.然而,一场农业合作化运动使"消灭富农剥削"成为现实.看似突兀的转变隐含着的却是一种必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场历史性的社会转型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然而,在工业社会历史阶段中生成的可以归入现代主义范畴中的文化却如此深入人心,拒绝和抵制变革,从而使人类陷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出现是工业社会亦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后果,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变革要求与文化延续间的冲突,也是风险社会出现的原因之一。置身于风险社会,对工业社会的个体性文化以及作为它的表现形式的竞争文化进行反思,确立合作文化的建构目标,是一项迫切任务。风险社会意味着人类被动地成为命运共同体,为了将它改变为积极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行动这样一条道路可走,而合作行动的文化要求,则指向了合作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9.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双层经营机制体制问题,能够提高农业效率和促进公平等问题。近年来,延边地区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其生产经营方式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因此,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延边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做到继续解放思想,发展和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0.
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各种产权制度安排形式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而相应演进的.不同制约因素下的企业成长要求有相应的联合产权制度与之匹配,以使企业净合作剩余最大化;而联合产权制度又反过来制约着企业的成长.对于不断成长的企业而言,有效的联合产权制度安排不会对应于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它只能适应于企业成长的某一特定阶段.对于不断演进的企业联合产权制度而言,最优的成长模式也不会对应于企业联合产权制度演进的全过程,它只能使用于企业联合产权制度演进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或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