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5-48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胡裕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语法新论》运用“三个平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研究语法。主张既要区别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又应使三者互相结合;主张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此书不仅有理论的阐发,而且还结合具体事实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和分析,材料翔实,内容丰富。作者不同于成说,敢于创新,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王勃《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篇名、分段、体裁、影响等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王同书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3)
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艺术王同书很长时间人们总将名人曹操之所以变成白脸大奸臣,看成是由“三国戏”和《三国演义》造成的,包括苏轼等著名文人都持此见,好象《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让人们深恶痛绝,因而到了新中国诞生初期,出现了著名的《替曹操... 相似文献
5.
晓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3)
这是一本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新探索的、富有特色的专著。全书分三编十一章,共28万5千字。第一编为艺术反映生活的社会本质;第二编为艺术审美创造的特质;第三编为艺术欣赏审美再创造的特性。 本书的特色在于:一、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吸收了多种学科的成果,拓展研究路径。书中探讨艺术与生活的逻辑起点,是从作家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2004届博士毕业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副教授冷兆松新著《国有企业改革新论》一书,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国有制理论、所有制实现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剑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三国演义》韵艺术结构是一个美的整体!它刻画的人物多达四百个以上,描写的时代长达近一个世纪,故事情节头绪纷繁、纵横交错,这种多线条的交互式结构是不易处理的。但作者组织合理、布局巧妙,因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奇巧而美妙的艺术整体。可是,跟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相比,学术界对《三国演义》结构的评价是偏低的,甚至有的加以否定,如有一位名作家就认为它的结构很不好。各人见解不同,这也难怪。但事实是胜于雄辩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秦宝琦教授著《中国秘密社会新论》的主要特色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一是学术观点上,始终保持了在本领域的前沿地位;二是研究取向上,弥补了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相对立的缺憾;三是研究体系上,恰当地处理了整体分析和具体研究、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四是研究路径上,实现了文本解读与田野调查的有机结合。该书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维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三国演义》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主题思想上,而且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形式和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融合在有机的整体中,艺术形式的丰满和完整,使主题思想更为突出鲜明,使作品放射出绚烂的光彩。万斯洛夫说得对:“艺术家在致力于创造形式时,同时琢磨着、洗炼着作品中形象的内容,而最后,也使这内容臻于完善。正因为如此,所以,掌握构成形式的技巧乃是创造深刻的、真实的艺术内容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形式的不完善会导致 相似文献
10.
刘永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三国演义》的外交辞令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认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议论纵横、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妙趣无穷”,“委婉含蓄、外柔内刚”、“华赡优美、情辞俱胜”和“个性鲜明、形神毕现”是其量突出的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流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布局”一语,是文学借自于棋类艺术的术语,它与借自于建筑学的“结构”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布局是为了实现一定结构的思维过程,而结构则是完成了一定布局的文章框架。布局和结构,犹如书法之间架,绘画之构图,建筑之蓝图,是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布局特色,明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38-38
新华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出版了李春邦教授和林万里主任编辑的《当代舆论监督新论》。该书主要研究舆论监督在新闻传播媒体的功能。书中设专章节阐述舆论监督有它的形成的环境、过程、特点和办事公开、政治民主、领导支持、依法办事、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条件和规律。舆论监督要成功 ,首先一条就是必须坚守的坚持人民利益第一、真实准确、平等和适时适量适宜的原则 ;其次 ,必须坚持正确的实施方法 ;再者 ,在监督中要把握好“度”的界线与分寸。最后 ,舆论监督落实的关键在于记者。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又有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能力和懂… 相似文献
13.
李何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把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研究他的作品和文学思想的人很多;把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研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人也不算少;把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研究他的革命业绩的人虽然不多,但在上述两个“伟大”的研究中多阐述了他的作品和各种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成绩也还是不小的。唯独对“鲁迅与自然科学”这个题目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一组“论丛”,旁证博引,把鲁迅一生著译中凡是涉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思想,全部介绍给读者,形成了既通俗易懂,又深入全面的一部“科普读物”,象公盾同志的约三十万字的《鲁迅与自然科学论丛》,还是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艺术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元杂剧的审美观、题目正名和连本戏的体制、程式化的表演等,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酣畅叙述描写、章回体结构的形成、类型化的人物塑造等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元杂剧的酣畅美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突破,对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3):156-158
《三国演义》研究 ,即使从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有关《三国演义》的论述算起 ,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 ,二十几年间 ,《三国演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都超过了以往《三国演义》研究的任何一时期。《三国演义》的基础研究 (指对《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研究 ,对罗贯中的研究等 )和应用研究 ,《三国演义》的文本研究和比较研究 ,《三国演义》在国外的研究 ,《三国演义》的艺术研究 ,《三国演义》的人物研究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 ,坦率地说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还存在着几个认识误… 相似文献
16.
张进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90-96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历史演义小说,尽管其题材有历史的依据,但作为一部小说,其本质品格则是虚构的,是作家想象与虚构的产物.这在构成小说基本要素的结构框架的安排、人物形象的描写、情节走向的设置以及兴衰存亡的溯源等方面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18.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1)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守华一直恪守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艺术这个学术观念,探索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文艺学的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等等,以期从不同的通道切入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一理念及其探索,把他的研究与其他流派、其他学人区别了开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大,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到多元综合,不仅打破了对民间故事学的文艺学研究,也打破了西方来源和背景的类型学研究,在多重文化纵横交错的历史背景上审视中国民间故事的构成演进,揭示各族民间故事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从而以自己独有而深入的学术成就推进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2-64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守华一直恪守“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艺术”这个学术观念,探索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文艺学的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等等,以期从不同的通道切入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一理念及其探索,把他的研究与其他流派、其他学人区别了开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大,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到多元综合,不仅打破了对民间故事学的文艺学研究,也打破了西方来源和背景的类型学研究,在多重文化纵横交错的历史背景上审视中国民间故事的构成演进,揭示各族民间故事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从而以自己独有而深入的学术成就推进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永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47-50
白话章回小说在叙述中穿插诗词歌赋,这是《三国演义》的一种艺术创造。《三国演义》的诗词歌赋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放在小说中具有多种作用,值得人们注意,即便单独抽出来阅读,也同样具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是那些借鉴古典诗文的作品,艺术成就尤为突出。但也有一些作品则缺乏艺术魅力,甚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