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对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文本解读为依据,分析并回击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批判,指出他之所以歪凸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聂终的理论目的在于抛售自己的象征交换理论,以此来取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提出的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科学的人类解放逻辑,这种带有历史倒退论色彩的象征交换理论本身暴露了鲍德里亚理论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2.
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是英国肯特大学哲学教授、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对于当下的这场金融危机,塞耶斯指出,美国、英国及其他许多国家都是依靠政府的广泛干预,金融系统才得以免遭崩溃;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骤然跌落,这些都足以说明,资本主义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实必须依靠人,而真正要使人自觉地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前提就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对人的需要的准确理解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130年后的今天,保尔.拉法格所著的《懒惰权》的思想智慧仍旧散发着熠熠光辉,开启着人们的休闲梦想。其对休闲内涵、休闲障碍、休闲权、休闲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论述可谓鞭辟入里,合理梳理这些思想将对我们的休闲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直接揭示了人的共同发展,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是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内在追求,是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历史实践,是人类文明事业进步史上注定不平凡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个人休闲需要的满足是以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物质生活水平为基本条件的。在当代中国社会,个人休闲需要和权利的满足和实现程度与休闲制度、政策和个人休闲价值观的正义性密切相关,正义的休闲制度、政策和个人休闲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全社会休闲需要的最大程度的满足,此即休闲正义。休闲正义的实现取决于一个正义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个人的道德而且正义的价值观,文章论证了市场经济制度的正义性和个人经济道德价值观的正义性。文章还根据亲身经历,对迈阿密和杭州两个休闲城市的休闲文化做了简单比较,并提出从非正义的休闲社会向休闲正义的社会转型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立足于劳动和需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在劳动产品、劳动、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异化,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逻辑;鲍德里亚则在《生产之镜》中力图用象征交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劳动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重构一种新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本文认为鲍德里亚在解构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刻意歪曲,其资本批判理论只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寻求范式突破的过程中,各种研究范式都力图取得最为合法的地位。本文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科学"、"人学"和"文本学"三种典型性研究范式,对各种研究范式的优势和缺点进行省思,体认到各种研究范式是"相竞""相生"的关系,从而力图检讨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为各种范式清理出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以期开拓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休闲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劳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日益增多的自由时间,从而使人有可能通过休闲,在更高意义上获得发展.在当代中国,人的劳动推动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人们通过劳动与休闲实现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可能.必须重振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重视休闲的人学价值,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之一.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学研究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建构时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以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因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隆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核心的当代生物技术革命展示了21世纪社会发展走向,也掀起了对人类本质或人性的再次追问和争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层面的揭示对于这场基因工程引起的大讨论具有重大意义.基因所决定的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可能的人","可能的人"必须经过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并在此过程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满足了其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需要后,才能转变为"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应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进行重新解读与探讨。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本质的理论是批判把人的本质抽象化的武器。但是,现实性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人也有其可能性本质,片面地强调人的现实性本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种种问题和弊端。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结论。只有从现实性和可能性统一的视角界说和研究人,才能深化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理解和研究,也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人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传开 《学术界》2006,1(2):158-16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通过“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的路径去实现。但不能把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分割开来,也不能把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看作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路径。它们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同一种路径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相结合,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吴丽兵  崔华前 《学术界》2007,1(6):150-153
先秦时期的人性论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习论和性"自为"论等,持有这些人性论的先秦思想家虽然思想观点各不相同,却都无一例外地高度关注德教,并从自己的人性论出发,对德教进行了深入阐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具体"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 《学术研究》2004,2(4):23-27
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根本精神是“具体” ,是面对具体社会问题 ,揭示具体社会具体发展规律 ,为具体类主体变革具体社会服务的“具体”方法。马克思哲学“具体”超越了抽象文本学研究 ,反思具体、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出场路径 ,发展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形态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马列文论经典文本释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马列文论研究的进一步推进,经典文本解释上的混乱日益需要建立科学的释读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释学,以引导马列文论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发展。当前马列文论经典文本的释读,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翻译、语境和思维方式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建构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汤一介 《学术界》2001,(4):97-113
本刊两年前谈到改版时 ,希望今后将“解释原则的创新”作为判断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本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用稿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显然是很“原则”的。本期开辟的“中国经典解释学研究”专栏 ,希望能对狭义“解释学”(中国经典解释学 ) ,进而对广义“解释学”(包括其它的解释学 )的研究与批判 ,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解释原则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即是对人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两条主体性规定尺度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分析认为:从认识人的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罗德尼·佩弗是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道德和政治哲学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其著作《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中文版的译者,北京大学的李旸博士于2018年5月对佩弗教授进行了访谈。在此次访谈中,佩弗教授阐释了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及其规范研究的路径选择,指明了当今建构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可能,并从元伦理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及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