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功利主义思想,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修身时吸收各家所长,治家时家教内容与时俱进,治国则以忠君爱民为最终目标.正是曾国藩的这种内容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他在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建功于当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同治元年五月曾国藩给其兄弟曾国荃、曾贞干的家书中所提出的,内容为劳、谦、廉三字的“自概之道”入手,论述曾国藩的修身之鉴,以图加深对其思想言行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伦理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有修身之德,治家之理,治国之道。其伦理思想体系也呈现出很大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既有落后的封建性;又有纯朴狭隘的农民意识;还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相似文献   

4.
"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清""慎""勤"的官德准则,读书、学贤、"日课"、"研几"等修身方法,构成了曾国藩官德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着不少闪光点。重温曾国藩的官德修养思想,对于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宝贵遗产"的要求,改进和强化干部的官德修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梅乐 《船山学刊》2022,(4):105-114
从1906年的日记到1960年致友人的书信,胡适在多处对曾国藩进行了评述。在胡适笔下,曾国藩是修身之模范人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亦是带来清王朝短暂“中兴”的著名将相。胡适视曾国藩为修身之模范,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身角度。实际上,他从早年起即不甚在意曾氏那些理学意味极浓的修身名言,对其理学成就更是忽略不提。关于曾国藩的古文,胡适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对曾氏在古文上的具体造诣却论述不多。胡适固然认为曾国藩是使清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但明确指出曾氏的中兴事业并未长久,并加以批评。总之,胡适以他自己的标准描摹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曾国藩形象。  相似文献   

6.
“勤”字不仅是曾国藩的兴家、发家、个人谋生,强身健体之根本,而且还是修身、齐家、治军、用人、为官之准则。当然也是曾氏创建理想和谐家族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一生十分重视子弟的教育。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湖湘地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和渊源进行探析.以期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精髓.本文试图揭示在湖湘文化影响下曾国藩思想中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容,进而探究曾国藩核心价值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论证曾国藩在湖湘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名臣,儒家中庸思想的坚守者与杰出实践者。其注重修身,学贵有恒、以仁治军、孝悌持家、勤政为本等家训思想深刻体现了其一生谨慎的行事规范与儒家中庸的行为准则。深刻挖掘其思想精华,对于贤达家训的更好继承,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有序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为坐标,给曾国藩的思想做恰当的定位,是本文的基本特色。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借助船坚炮利将其势力扩张到中国之时,潜心研究理学的曾国藩与魏源、徐继鱥相比,其思想落后了一个时代;太平天国运动给曾国藩信奉的理学以回光反照的机会,而在此反照之中,它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新内容,于是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学术结构,这一思想奠定了近代政治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联系20世纪中国思想史,凡是走保守主义政治路线的,无不推崇曾国藩;而一度对曾持有强烈批评态度的国民党人,在其执掌政权而面临着巩固统治秩序的任务后,颂扬曾氏的著作便不绝于耳,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将个人修养与整齐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大事联系起来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高度智慧和珍贵思想。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平思想,这一思想在古代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定内容。抛弃这一思想中的原有的落后内容,吸收修身与齐家、治国的关系的原理,对于建设符合社会生活的新兴家庭伦理,提高社会的治理安定程度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批判地继承儒家关于修身治平的思想儒家经典《大学》中指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治国在于齐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概念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指曾国藩与其兄弟妯娌历经思想碰撞后留存传世的理论与方法.曾国藩作为家里最年长的兄长,肩负着引导与教育的责任,其以身作则,从封建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理解、消化,独创出完整的治家理论和方法. 曾国藩同辈家庭思想的现代生机指该思想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其实践范围体现在3个领域,一是自我素养的提升借鉴;二是家庭(尤其是同辈)教育的适当移植;三是社会交际与和谐的智慧吸收.  相似文献   

14.
王飞阳 《船山学刊》2022,(6):117-125
曾国藩论赋以小学为本,着眼学问,强调用字精确;而立足现实关怀,视赋为经世之用,注重修身。这是其赋论思想的根基所在,由此衍生崇古重气、力追两汉的赋学风尚。赋体铺陈,落实在字,以小学为本,触及赋体创作“字本位”之语用考量。赋重学问,气行其中,可观才器,故可为致用之具。赋中之气,则须涵泳,故主诵读。曾国藩论赋不多,主见家训,洵为真切。因其出入桐城、调和汉宋、执掌国柄,所论影响深远。因着眼经世致用,于赋体特性所见不多。虽如是,仍足为晚清之世赋论的有力高声。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所倡导的学思结合、省察克己、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等修身理论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增添有关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学习儒家修身养性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谨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玉明 《船山学刊》2011,(1):101-104
谨慎思想是墨子伦理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天、贵义、尚利是墨子谨慎思想的原则。慎所染、慎修身、慎择贤、慎节用是墨子谨慎思想的内容,其谨慎思想中的“必谨所堪”的独立精神、“反之身者”的修身实践、“审以尚贤”的安邦策略、“节身诲民”的利民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就近代湘籍政治家而言,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可谓体系宽阔、内容深刻,并且在他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在政治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生”观.并付诸政治实践,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时于这种“民生”观,我们在科学批判的同时.又要做到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周公制礼,到孔孟讲仁,礼与仁自始便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儒家理想人格中的最高境界正如《中庸》中所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内圣外王。自宋周敦颐道学始立,开湖湘学派之先源。湖湘学之特点乃讲求经世致用,因而,曾国藩不仅仅只是个道学家,也是个实干家。曾国藩作为一个道学家,深受船山之学的影响。船山之学的精神,就是内仁外礼。在他看来,用恩莫重于仁,用威莫重于礼。内仁外礼不仅表现在他的为政为德上,同时也表现在其军事上,他在教育后人也恪守着这个准则。曾国藩本以军工而致显,但是他却告戒他的儿子们切不可涉历兵间,足可见他的军事思想密切联系着他的哲学思想,内仁外礼这个总纲。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末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袁昶的学思历程一直较为学界所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已有研究在进行相关分析的同时,却也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湘籍士人在其中的作用。事实上,袁昶与晚清湘籍士人交游广泛,左宗棠、王先谦、徐树铭、周寿昌等都与他有所来往,同时,袁昶还曾经系统地阅读和抄录了曾国藩的不少著述,并有意识地模仿和借鉴曾国藩的为学、修身与治家方法。分析袁昶的生平与学术主张,不能忽视湘籍士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