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曾氏家风、儒家思想、阅历经验等;其家教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恪守祖训、传授人生经验、注重家庭伦理、肩负子弟教育、重视妇女内训等方面;其家教思想的特点是教育者应注重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受教育者要相互砥砺和注重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同治元年五月曾国藩给其兄弟曾国荃、曾贞干的家书中所提出的,内容为劳、谦、廉三字的“自概之道”入手,论述曾国藩的修身之鉴,以图加深对其思想言行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是一个受争议的人物,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但这些影响的形成是与他的教育思想分不开的。他重视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人才的选拨评价和任用有独到的见解,这些教育理念对今天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分不开,纵观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发现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用性开发、教育性开发、政策性开发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自成体系。传统人事管理思想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发掘、整理、借鉴曾国藩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对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分不开,纵观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发现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用性开发、教育性开发、政策性开发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自成体系.传统人事管理思想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发掘、整理、借鉴曾国藩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对推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湘学派继承了先秦儒学重视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传统,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的途径,方能达到成道求仁、治国安邦的功利目的。一儒家的治国之道,是将伦理与政治,伦理、政治与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倡导、实行的,突出地表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递进关系的提出,即要想“治国、平天下”,首先就要从“修身、齐家”做起;而要“齐家”,其首要又在“修身”。因为“修身”与“治国”紧密相联,或者说“修身”就是为了“治国”,所以湖湘学派在“修身”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子“忠君报国”、“济世救民”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法制思想。本文重点探析了其“一秉于礼”、“重典救时”、执法宜慎、清理积讼积案、严以治吏的法制思想和实践。他继承了传统的法制思想,同时有所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清理积讼积案、严以治吏等方面,不乏创见,在晚清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儒家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所倡导的学思结合、省察克己、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等修身理论和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增添有关儒家修身思想的内容,学习儒家修身养性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清之兴,至康乾盛世,最称繁盛.乾嘉继之,亦有可观.然盛世的背后,却已显露衰象.封建机体,经历千余年的沧桑,此时已无再生活力,衰竭待毙,已是势所必然.就在此一时刻,西方列强已开始蓄意东侵,蠢蠢欲动;农民在封建专制弊政的压榨下,几不能活,揭竿而起,亦处一燃即发之势.随着鸦片战火的骤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清政权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窘境.此一历史巨变,重又引发有志之土挽救世运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随着乾嘉汉学的由盛而衰,学术界亦面临新的抉择.正是在此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曾国藩应时而起,以挽救世运,振兴学术为帜志,致力于富国强兵,收拾人心,兴起学术等事业,俨然一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而就其一生实际努力来看,却也卓有建树,堪称晚清儒臣中最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和理学中兴的代表人物,其理治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程朱"理学治国"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德治、礼治和法治的合理因素,结合晚清经世致用思想而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理学执政、理学治军、理学持家三个方面,体现出保守性、中庸性和集成性三个显著特点。为实现理学治国的梦想和挽救清王朝的覆亡,曾国藩进行了一生的实践和努力。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这种理想最终走向了破灭。曾国藩理治思想的合理内核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将个人修养与整齐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大事联系起来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高度智慧和珍贵思想。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平思想,这一思想在古代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特定内容。抛弃这一思想中的原有的落后内容,吸收修身与齐家、治国的关系的原理,对于建设符合社会生活的新兴家庭伦理,提高社会的治理安定程度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批判地继承儒家关于修身治平的思想儒家经典《大学》中指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治国在于齐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时期,曾氏及其创建的湘军趁此机会异军突起,曾氏借鉴戚家军的编制、选拔招募制度,通过提高饷银等方式,成为维护晚清王朝统治的武装劲旅,为清廷所倚重。湘军的成功,与曾氏的治军、用兵密不可分,曾氏的治军思想对新时期我国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文化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诸大家的修身思想意涵丰富,博大精深,且各具特色与视阈。孙中山以毕生努力"唤起民众",强调在修身立德的过程中,"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章太炎鼓吹革命,提出革命之成败在道德、革命之力量在修身的思想理念。梁启超以塑造"新民"为己任,提倡兼具公德与私德、独立与自由、进取与冒险精神的理想人格。蔡元培更大声疾呼:修身以立己、修学以立志、修德以立业,以培育"独立之人格"的公民。这些修身理论对当今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大学生之修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轩雁  李岳 《船山学刊》2007,(3):198-201
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体现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修身教育是新世纪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当代大学生修身之现状和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修身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以领导教育视角观之,曾国藩曾进行过卓有成效的领导教育实践,并颇有理论建树,本文试分析了其重视领导教育的动因、从事领导教育的认识论基础、领导教育思想等,并总结了几点对当今领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姜元奎  张华松 《东岳论丛》2006,27(1):169-171
荀子关于人的道德品行修养思想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十分注重人的后天修养。为此,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修身方法,如,隆师亲友、养心省身、严以律己、专一不二、戒骄戒躁、重义轻利、重德轻貌、语言雅美等。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自汉代以来就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的修身思想是儒家的精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文化自信,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修身思想养分,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对于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涵养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具有重要意义。概括了儒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儒家修身思想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五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时代,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君子人格的象征。玉同人的行为、信念和修养联系在一起,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良玉温润光洁,君子依仁成德,为世人楷模。玉与士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佩玉,温文尔雅,行止有方,玉声叮当,姿态雍容,君子要守身如玉。玉生石中,须雕琢方能成器;人非圣贤,须不断学习自律,方能成为君子。玉有德,君子亦须有德。孔子用玉规范"君子"的行为举止,琢玉求美,修身致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