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大国崛起的新时期,大国崛起靠什么?更多人记住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经济特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和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宋晖 《领导文萃》2010,(10):128-131
<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大国",中国正做着"大国梦",从《大国崛起》到《大国的较量》再到刚刚出版的几本"大国之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力》、《中国站起来》无不透露着一个信息:中国人渴望成为这个世纪的主宰。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更是直接用"中国梦"为自己的新书命名,阐述了"后美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大国崛起的过程。当我们把中国梦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审视时,更能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作为和国家责任凸显中国梦的意义。而从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和大国崛起的背景来看,实现中国梦这一宏观愿景,构建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大国崛起》播放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市面上的专题影片及书本专著不绝如缕,跃进国民的视野。在这些刊物中,唐晋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崛起》最具影响力,成为时下市面书店的畅销书。其中原由甚为明晰:本书于今年2月份面世,从时间的维度上恰好紧跟着央视记录片的热播步伐,一个通过视频给观众一种如坐“时空穿梭机”历览各大国跌宕起伏历史场景的雄浑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5.
王明亮  马权 《领导文萃》2010,(23):54-58
<正>崛起定律与GDP的忧思目前,支撑中国崛起现象的主要依据是中国GDP的攀升。但是,把GDP攀升与国家崛起简单画等号显然是幼稚的。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已做出了中肯的评估。GDP"大块头"可能打不过GDP"小个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越来越快,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对外贸易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外贸占世界上的比例也逐渐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贸易大国。但是我国主要依靠的是数量的增长和廉价的劳动力是靠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劳动力收入水平而得来的。当前的对外贸易不能仅仅满足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而应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营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开篇即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句话套用在大国兴衰上,也可以说,大国崛起的模式是有章可循的,正如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所揭示的,而大国衰落,却各有各的模式,无法捉摸。  相似文献   

8.
拓疆称霸,力挽狂澜,剑指处大国崛起;兄弟相阋,夫妻反目。萧墙内,宫闱间,爱恨纠结;是明主,是暴君,悠悠岁月抹不掉千古帝王名。  相似文献   

9.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7,(11):9-10
休闲和游戏应是时代关注的大问题;房地产撑不起大国崛起;绝不能“用行政纠正行政”;“清官不得志”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相似文献   

10.
庞大的外储,除了一部分是为了博取人民币升值而流入的热钱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外,大部分是靠百姓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赚来的。将老百姓的财富再回馈给老百姓,让他们尤其是贫困群体切实感受到国家经济增长和外储增加带来的好处,也算是得其所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改变自己,也在影响世界。走向崛起的中国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形象的塑造,正以其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输赢取决于开放战略及其措施的有效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开放战略必须动态地进行调整。本报告提出对外开放战略的"三元模型":一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求对外开放战略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服务于中国的创新与结构升级;二是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国际环境提供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三是对外开放战略要充分发挥我国新的比较优势。因此,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要从以往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调整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从八大战略重点着力,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营造互利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支撑中国和平崛起;二是要实现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5,(8):116-1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形成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在外交方面,中国未来又该怎么走呢?如同内部改革与发展,这个问题对中国和世界同样重要。对中国来说,它关乎是否有能力塑造可持续的外部和平环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崛起,而且也有能力承担大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对外部世界来说,则关乎崛起的中国会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不仅仅希望中国的崛起不会颠覆现存世界秩序,而且更可以从中分享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一、中原崛起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主轴线看,河南总体上己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应清醒看到,一是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后,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吸引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势会逐渐消失,除制度外,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崛起,不容回避的现实"中国崛起",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崛起、怎样崛起的现实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战略家们就开始思考中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保罗·肯尼迪在其代表作《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开始讨论中国崛起的起点和条件。他指出:"中国是主要大国中最穷的一个,同时所处的战略地位也许最不好。"这是中国崛起的两大制约因素,我们也可以把它确定为中国崛起的两大指标体系,即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但是,保罗·肯  相似文献   

16.
树立科学人才观必须进行五个方面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把发展单纯地娌解为速度和数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低素质廉价的劳动力、高积累的资本以及低利用的资源投入,走高投入、高积累、高消耗的发展道路,以致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创新人才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要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过去主要依赖低素质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推动,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才智力支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力量     
《决策》2010,(11):102-102
《公司的力量》是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由《大国崛起》原班人马制作完成,历时两年、跨越八国、实地拍摄数十家公司、采访百余位中外学者。  相似文献   

18.
黄剑豪 《经营管理者》2014,(15):164-165
正一个国家的崛起通常离不开正确的经济理论的指导,所以过去500年国际贸易的历史不仅仅见证了大国的兴衰,更见证在大国兴衰背后所隐藏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而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财富的认识也在悄然地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于过去500年间国际贸易的探索,整理出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及相应的财富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10,(21):22-23
<正>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个人从来没有用过"崛起"一词。根据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的讲解,"崛起"这个词似乎含有点突然性和排他性的味道。而中国实力的明显增长是靠那么多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钟伟 《领导文萃》2006,(8):39-40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粗放增长迹象日益明显,廉价劳动力大军的无度盘剥,廉价资金的猛烈注入,以及近年来廉价土地的大规模开发,这三点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膨胀。如果不对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果敢的进一步改革,这样的好日子还能维持多久?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一国在生育高峰过后,渡过艰难的高少儿抚养比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高劳动力人口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尚未为自己的衰迈做任何防御的青壮年劳动大军十分庞大,但却没有对少儿或者老人过重的赡养负担,他们可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所谓“人口红利”。有研究显示,在1970—1995年期间,东亚的高速经济增长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