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长即人的社会化,它不仅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生理上的发育过程,还包括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塑造过程."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到的一种阻碍成长的情结.  相似文献   

2.
一个经济体系的生机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成它的企业是否健康,是否能可持续发展.企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不断内生成长和演化的有机体,通过对企业异质性假设的分析,本文认为外生因素通过内生因素影响企业成长,企业具有有机体的原生性、一定时期内的性状稳定性、特定时期的遗传变异性、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命特征.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资源转化为能力的机制及其能力在一定时期内的性状稳定性、特定时期的遗传变异性、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由企业成长酶机制在起作用,是内生性因素最终决定了企业成长过程的质变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所以,对"生命"的理解及阐释在生命教育健康展开及实效性方面有着重大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认为,人类生命有二维:其一是"实体性生命"(生理生命);其二是"关系性生命"(人文生命)。人之关系性生命的内涵又由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血缘性亲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超越性精神生命。本文着重探讨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并指出人类生命二维性四重性原理可以运用来解释及解决现代人之生命困顿问题和寻觅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边城》在表层叙事结构之下潜隐着深层叙事结构。文章通过探讨其深层结构 ,提出它是一部关于生命的成长和消亡过程的小说的观点。这里所谓的生命过程 ,不仅指人的个体的生命经历 ,也隐喻了一个民族生命的历史。文章还分析了死亡事件在深层叙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进而初步说明了这部小说的悲剧色彩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2,(2):23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及其以前的传统成长小说,亦称教育小说,主要关注成长者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中国的新潮成长小说则转向关注人的内在生命体验。成长路上的父与子,青春发育的性与爱,青春涌动的暴力与死亡,是新潮成长小说述说的重要命题,它们拆解着青春期的躁动、叛逆、热情和梦想。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诗歌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劳伦斯撰写的第一本诗集《爱情诗及其他》,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著,由后人遍选的《更多的三色堇》和《最后的诗篇》两部诗集,死亡一直是劳伦斯挥之不去的主题之一。然而,越是读到最后人们越会发现劳伦斯笔下的死亡从无限哀怨的怅惘,逐渐转变成视死如归的坦然和坚定,以至于到最后期待死亡带来生命的重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劳伦斯不同时期的死亡诗歌,从而把握其对死亡的哲思。  相似文献   

8.
萧红和迟子建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她们拥有相同的生命意识,即自然与人平等。这种普泛的生命意识,使得她们的作品打通了人与植物、人与动物的界限,她们笔下的生命境界呈现出丰满多姿的样态。同时,她们在作品中表达了不同的死亡意识,萧红专注于不可言喻的人生命运之苦,她笔下的生命,都是在命运的拨弄下完成的一个悲惨阴暗的过程:任何生命一旦诞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生生死死、生死轮回的悲剧过程。迟子建面对死亡,则有着超然、达观的态度。她把死亡写得诗意而美丽:死似乎只是别一类生的开始,生命在死亡之后还可以得到延伸。她笔下的生与死是相互渗透,相互伴随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中的原始生命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神话中展示的原始生命观,首先是生命的互渗.任何一个生命不是单一的,它和其他生命互渗,在某些关键时刻转化变形.其次,任何生命都会有魔难或磨难,尤其将要增益神性的生命之际,甚至要有死亡一类的经历.最后,生命的磨难不是消极的,它锻炼出来的是一个更具神性的生命,死亡的同时是新生的开始,是生命神性的真正显示.原始生命观给了小说家深远而又隐蔽的影响,溯本逐源,我们可以领略古代小说中承袭和发展的原始生命观.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死亡是哲学不可回避且历久弥新的话题,亦是人类锲而不舍、苦苦探索的千古之迷.我们应当借鉴中西文化众多生死智慧,思考和探讨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死亡的途径,为现代人解决死亡带来的恐惧与困惑,合理地规划人生境界和生命价值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4.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