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鸣 《经理人》2010,(9):64-64
一个月前,我受邀去上海一家中日合资的IT工厂参观,恰逢来自日本的检验人员正在这家工厂里验收产品,我注意到日本人的表情不仅非常严肃,而且在验收过程中极其挑剔。我真实地感受到日本人对质量检验的严格程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电视机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老板决定请日本人来接管这家工厂。日本人来了以后,一连三招改变了企业面貌,使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顿生生机。第一,新任经理把职工们召集在一起,不是指责嘲笑他们的失败,而是请他们喝咖啡聚会,还赠送每人一俞半导体收音机。经理说:"你们看,在这么脏乱的环境里怎么能搞好生产呢?"于是大家一齐动手,清扫、粉刷了厂房,使整个工厂而貌焕然一新。第二,经理一反美国资方与工会通常对立的情绪,主动拜访了工会负责人,希望"多多关照"。此举使工人们很快解除了心理戒备,在感情上与日本经理大大接近了。第三,工厂生产有了起色后,需要增加劳动力,但经理不是雇请年轻力壮的新人,而是把以前被该厂解雇的老职工们全部回来重新任用。这样一来,工人们的报恩之心油然而生,生产效率扶摇直上。7年后,这家工厂在日本人的管理下,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这句话,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就象1+1=2样,已经不需要去做任何的解释.所以,安德鲁.卡内基"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一语道尽人才之重要.问题是,员工如何忠诚于企业?企业如何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管理大师安德鲁·卡内基说:“带走我的员工,留下我的工厂。不久以后工厂会布满尘土;拿走我的工厂,留下我的员工。不久以后我还会有一座新的更好的工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人员管理在企业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地位。所谓的人员管理就是在监督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的过程中,逐步使企业员工在引导性思维的启发下,主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改善流程,创新产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对人的管理胜过一切,聚人心者可得人智、得人智者可成大事。但企业在人员管理上还存在以下缺失,需要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5.
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资金、市场全部夺走,但 只要公司的人还在,组织还在,那么四年之后,我仍然是钢铁大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产”,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掌握了人力资本就等于掌握了财富。人们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不是有形的工厂、设备,而是他们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促进企业财富增值的源泉。 人力资本让企业财富增值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人作为资本存在,具有资本的功能。人力资本主要…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看到报道,名扬全球的英特尔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了一家企业,这家有500人的工厂不盖食堂,不配备厨师,而是让专业公司送饭。500人的盒饭午餐,在餐饮业遍地开花的今天,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这件事在英特尔公司却办得很不简单。我们国内企业一般确定一家公司送饭就完了,可英特尔公司偏偏让两家公司同时送饭。两家公司为让英特尔员工吃自己的饭菜竞争得不亦乐乎,今天你送牛奶,明天他送水果,各使绝招。直吃得英特尔员工赞不绝口。我的一位朋友在天津港保税区一家国有企业工作。闲聊中话题扯到工作午餐,他说他们也…  相似文献   

7.
格兰仕谋变     
史永翔 《经理人》2007,(4):60-61
素有“价格屠夫”之誉的格兰仕正在放下屠刀。过去的10年问,这家“世界工厂”型企业凭借生产规模带来的价格利剑,占据了微波炉市场的绝对领先份额,并制定了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8.
温馨提示     
《经理人》2005,(7):109-109
我最近加入这家企业.是分管人事的副总.该公司一直处于调整期,员工大部分已经服务了多年.但是我觉得这些人越来越缺乏做事的主动性和效率.公司因为历史原因也不想用裁员的方式.老板还是希望大家能积极做事,创造效益.所以他希望我加入。来改变这样的现状.请问我应该从哪里着手?  相似文献   

9.
加蛋     
<正>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和右边那家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家粥店。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靠工厂奔小康,工厂靠我创一流”14个醒目大字,镶嵌在成都铁塔厂大门上。这是“成塔精神”之凝聚,同时也是近年来“成塔人”锲而不舍的目标追求。 一、坚定“振兴国企,产业报国”的企业信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精神、制度、物质等三  相似文献   

11.
<正> 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国引进的外国企业管理经验中,最闻名的非“丰田”莫属。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知道的丰田汽车型号越来越多。但对这个巨大企业本身的情况,似乎了解得少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我有机会随一个学术代表团去丰田公司,开了眼界。 丰田公司的总部和主要工厂在爱知县。那天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丰田汽车博物馆,这是一座置于万绿丛中的银色扁圆形的巨大建筑物。馆长日量直也先生亲自接待了我们。这家博物馆是丰田公司投资50亿日元于1989年建成开放的非盈利性文化部门。馆内展示着自  相似文献   

12.
<正> 怀柔激励 怀柔激励就是通过一些软手段,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美国的费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的电视机质量问题严重,用户纷纷抱怨,以至于产品大量积压。员工由几千人减至几百人,工厂濒临倒闭。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公司特地派人前往邀请大名鼎鼎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了这家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请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美国领导这家工  相似文献   

13.
魏键 《经理人》2008,(7):40-40
王石、冯仑曾先后去台湾参观过当地的一家叫“新业建设”的地产公司,并一致看好这家只用了五年就跻身台湾地产业前十名的当地企业。然而就是这家公司的三位实际控制人——钟尹堂、穆椿松、卓胜隆,在五年前各自都因遭遇过1999年台湾“9.21地震”引发的企业溃败。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08,(6)
这家单纯靠生产产品获利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为何成了耀眼明星?新经济时代,那些单纯依靠运营工厂、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传统制造型公司是否真的繁华远逝?捷普科技(Jabil Circuit)负责医疗器械的全球副总裁托尼·爱伦(Tony Allan)的回答斩钉截铁:NO!令他如此自信的,正是捷普科技的优秀业绩。这家42年前创建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EMS(合约制造商)企业连续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都高达25%以上,其股东年收益甚至超过英特尔和德州仪器之和。  相似文献   

15.
点赞     
《经营管理者》2014,(9):4-4
大连林先生:我是搞企业的,上期《德胜洋楼要求员工做君子》一文让我很受震动,这家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所有的企业借鉴。很难想像,哪家企业敢让员工报销任何费用却不经过领导签字,但德胜洋楼却敢,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美国,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得克萨斯州一家电视机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老板焦思苦虑,最后决定请日本人来管理这家工厂。日本人上任后,一连使了三招,看似“雕虫小技”,却令美国人惊讶不已。第一,把职工们召集在一起,请他们喝咖啡,还赠送给每人一台半导体收音  相似文献   

17.
<正> 日本战后经济出现了飞跃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不能不归功于欧美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更主要的是它能够把吸收外来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团队精神”。 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目前是一个拥有11个业务部、27个工厂和8个研究所的巨型企业,是靠著名创办人小平浪平培植的“诚”、“和”与“开拓精神”,使这家巨型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靠发明经销电灯插座和自行车  相似文献   

18.
将近三十年以前,我第一次到美国,参观了五十多家工厂。当时,在某家著名钢铁公司主要工厂的正门上,看见几个大字——铁是永恒的(Iron is permanent)。虽然记不清楚是美国钢铁公司,或是贝斯黎赫姆钢铁公司,但那几个字仍深刻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为什么大门上所刻的是"铁是永恒的",而不是"我们的公司永远存在(Our Com-pany is Permanent)"。那么,"企业是否会永远存在?"还是跟人寿命一样的?不论如何的繁荣,终有消失的一天?  相似文献   

19.
袁铁一 《经理人》2005,(9):102-103
近段时间,我的任务是为一家美资 企业遴选和面试CFO。Jasond是 我找了很长时间后,才发现的一 个明星候选人。他的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 德资公司做CFO,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 他,我基本是“一见钟情”。所以,我很快 便安排Jasond与这家美资企业的CEO见了 面,双方相谈甚欢。 会谈结束后的两个小时,我就收到了 来自美资企业CEO和Jasond的邮件,双方 都表示了对对方的看重和满意,希望尽快  相似文献   

20.
80后登场引发职场冲击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校门不到半年,小安就从一家著名的快速消费品跨国公司辞职了。他给出的辞职理由很简单:“这家企业让我很不爽。”这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李先生更加不爽,辞职前小安没有和公司打招呼,是李先生主动给他打电话时才知道他辞职了。这位人力资源总监一说起这件事就有些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