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探讨“市民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兴趣。如何认识1990年代中国市民社会论的理论倾向与特征?从比较社会思想的视点出发,透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市民社会论的历史变迁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为理解中国市民社会论的历史相对性与必然性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2.
徐松巍 《求是学刊》2001,28(1):93-101
:欲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史学为什么会在 1 9世纪中叶发生了空前的、深刻的变革 ,就必须首先全面研究 1 9世纪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点。这是因为后者不仅是引起前者发生变革的基本条件 ,而且前者的一切变革无一不受其制约和影响。故本文旨在分析和阐发引起 1 9世纪中国古代史学发生深刻变革的社会条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治危机的加深 ,以及“西学”影响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3.
宋红娟 《社会》2022,42(6):107-131
费孝通的社会理论在社会结构方面更受学界重视,而其中的情感维度尚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试图在费孝通早年有关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视域中,梳理他有关“桑梓情谊”与“亲属情谊”“乡土工业”“村镇地方团体”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讨论,进而呈现费孝通社会理论中对于情感的重视。 在费孝通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以中国传统社会组织为基础来嫁接西方现代技术,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有效过渡。 在此过程中,他尝试将既旧且新的“桑梓情谊”阐释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情感基础。 文章认为,“桑梓情谊”表征并构造了本地的根源与大社会的流动以及地方与国家的人际关联, 是理解费孝通社会理论之情感维度的关键,对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克荣  陈琼 《社科纵横》2011,26(7):109-111
六十四卦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是从横向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实践的本质,对人们的思维行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同时,《周易》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基本经验的总结也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唐宋以来民族认同史反思李宝臣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后,就其社会、国家的管理方式而言。已步入成熟的礼法社会,而并非通常人们判定的人治社会。在当代国人深感法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种种麻烦与困难的时候,一进行历史反思,就极易接受中国古代社会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闫志刚 《社会》2006,26(1):23-35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概念范畴和分析框架,并产生了许多经验研究成果。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异于对社会问题的常识性理解和传统的研究视角。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题不是“有问题的”客观事实或状态,而是这些事实或状态被宣称成为社会问题的活动和过程。经由这些活动和过程,社会问题建构性地存在着。本文通过与传统社会问题理论的比较,着重探讨建构论所进行的社会问题新的理论研究转向及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传统之学的务实学风和实践倾向以及古代儒者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及其发展是一个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分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当时社会密切相联,以思维的批判性为主要特征和以伦理道德为主要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特征及社会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逸 《浙江学刊》2000,(2):142-145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特征及社会贡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晶  王庆 《国外社会科学》2023,(2):135-147+246
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治理思想和实践。通过对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很早形成了对资本正反作用的辩证认识,而且在传统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民间资本和官营资本的不同态度。与此同时,由于认识到了资本无序扩张导致的政治、经济风险,中国古代政府探索了一套包含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的治理措施。传统社会资本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我国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当代社会转型的最深刻实质是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西方后现代社会发展理论是这种变化的理论表达,标志着西方社会发展研究进入了新境界。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也使人际关系在社会矛盾中的地位空前提高,无论从中国社会转型的新变化上看,还是从西方社会转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考虑,中国的社会发展研究也应当进入一种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阿多尔诺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蕴含在其对社会概念的理解和规定中.阿多尔诺的社会概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在与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性争辩中产生.在阿多尔诺的视域中,唯心主义的社会研究揭示了社会的中介性和普遍性要素,但是这种中介性被强化为超越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力量,从而蜕变为意识形态;而实证主义则强调社会事实的直接性,反对社会的总体性理解,将社会理解为必须接受的现成事实.在他看来,这两种社会概念都缺乏辩证性和批判性,客观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辩护.因此,他揭示了交换的同一性要素对社会构成的作用,主张将社会理解为一个对抗的过程,甚至一个“问题”,从而为主体在社会中的批判和创造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这也使得阿多尔诺的社会理论具有了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2):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对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构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依赖理论阶段和世界体系理论阶段,为什么产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其它两个理论则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探索了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国内外的有关发展经验讨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叶建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生阅读和研究过大量的历史典籍,他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作出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历史、革命史和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习惯于从历史过程的多样性中归纳出其统一性,从单一社会机体的结构功能和发展中去发现这些社会机体的普遍性。但是他们对社会形态的分类,皆没有跳出历史循环论的泥淖。在马克思科学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问世之前,人们对未来社会前景的描述,多半具有猜测、臆断和空想的性质,不过,这种猜测、臆断和空想毕竟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并对未来产生真实的冲击,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得以诞生的精神渊薮。马克思并没有从古代中国直接吸收思想资料,但不等于说他没有间接地吸收。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密切关注过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乃至财政税收制度和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及中俄边界的状况。马克思对古代东方社会的考察,既受制于当时西方学术界的偏见(例如黑格尔对中国的偏见),又局限于手头不多的中国史料。不过,我们从他对  相似文献   

17.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2004,20(1):154-158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中国古代史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在史书中设置了专传、合传、类传等传记形式,用以反映历史人物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并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而阐述了评论历史人物的社会意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天道观是中国古代对至上神或终极存在的认识,在诸子思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特点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把韩非子的道理论置于诸子无道观的历史结构中来考察,对进一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的研究虽然曾有所涉及,但是留给我们的余地仍然很多,故本课题的意义显而易见。司马迁称韩非之学“原于道德之意”,又说它“归本于黄老”,这在学界已成共识。韩非子的“道理论”即改造老子道德论而获得的理论成果。道本义为道路,可引申为…  相似文献   

20.
王书君 《社科纵横》2009,24(11):89-91,95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为秦汉时期的一种学说。两汉时期,谶纬学说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谶纬学说对东汉社会政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刘秀泰山封禅可见一斑。东汉后期,谶纬学说趋于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