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心理学知识纳入信访工作,是新时期在沟通媒体多样化、经济成分多样化的综合环境下提出的要求。心理学将促使信访工作向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通过对上访者心理动机的透视,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信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可以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形式的接访工作艺术,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心理学也发挥了其在信访工作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传统区域文化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文化的特性和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区域文化可能或可以在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将丰厚的资源文化内涵向(旅游)产品文化外显转换、突出区域旅游的特色和魅力,从而吸引旅游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学是以机械论,即人的心灵是一架机器为哲学基础建立的。这种机械论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心理学界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认为西方心理学自身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西方心理学的问题是其发展理念导致的,因此必须进行理念的重新定位和发展框架的结构性调整,以生命心理学取而代之。生命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心灵不是一架机器而是有生命的,并以生命论为哲学基础,以期建构全部心理学,即全人的和全人类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笔迹心理学的研究起源于现代,其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笔迹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三条发展路径:第一条路径是笔迹学,第二条路径是笔迹心理学,第三条路径是笔迹分析;二是汉字笔迹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式研究两大序列;三是笔迹分析的结论表述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相应的概念体系。针对关于笔迹学、笔迹分析、笔迹心理学的不同提法问题,关于笔迹心理学的科学性问题,关于笔迹分析的偏离轨道倾向问题提出了述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与民族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与实践思考,建构其当代话语,对当今中国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民族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探讨。依据笔者对民族心理学的多年研究,从民族心理学研究及其在科学三角形中的地位、民族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理念、民族心理学独有的“田野实验法”以及研究内容、社会目标等方面讨论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该研究试图探讨中国民族心理学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和价值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历史学、历史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于政治文化视角,从个性因素出发,深入阐析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需要权威,个性魅力型权威具有双重效应,个人魅力型权威需要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广泛应用于犯罪与侦查的研究之中。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设定与案件相关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发现问题。这与抛锚式教学模式重在设定问题情境,即宏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特点不谋而合。因而可将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犯罪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但抛锚式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犯罪心理学的技术性内容部分,其理论性内容还是适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心理学面临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挑战。从内部看 ,一百多年的历史使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方法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 ,而造成心理学支离破碎的局面 ;从外部看 ,分子神经学、社会生物学、释义学等都对心理学的问题展开研究 ,对心理学造成巨大压力。心理学如何面对压力 ,成为 2 1世纪的带头学科 ,关键在于其发展方向———科学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各样的童话研究中,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童话心理学别具新意.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贝特尔海姆的<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是美国童话心理分析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寻童话的形成与特点,用精神分析方法探讨童话的魅力及其表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了解和认识童话心理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百余年的历史行程,心理学已经发展成拥有众多分支的学科群体。深入研究作为经验科学的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对于从哲学高度上认识心理学的性质、特点及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谈谈心理学哲学基础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习俗是其社会心理的反映与外显,它普遍地反映了民众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祈愿心理以及交往与游乐心理等,其特点为根深蒂固的稳定性、内涵丰富的区域性与自然纯真的淳朴性。农村习俗心理的本质,即乡村民众对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反映,并外化与表现为特定的社会习俗,其基本成因则在于生产方式的基础作用、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等。引导与重塑造良好的农村习俗心理,重要的在于了解民心,引导民意;深入教育,引领民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东干族是分布在中亚大地的中国回族移民群体.其创作别具一格,儿童文学也独树一帜.M·伊玛佐夫的儿童文学创作,无论是其审美精神,还是艺术特质,都具有东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精品。它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形成中国芭蕾的民族风格。它的音乐优美而动听,舞蹈形象鲜明饱满,舞蹈风格独特多样,其艺术魅力激励着一代代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本身具有美的属性,是美的对象,它与人处在一个使用鉴赏与被使用鉴赏的关系中,它的美的属性对人的精神情感又具有肯定价值,因此,它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中具有美的属性,具有美感效果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的小说《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并经久不衰。小说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鲜明的文体特征是其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叙事方法及叙事手段十分耐人寻味。文章试从其内在和外在叙事策略分析该部作品的文体特征,以便于我们更深入地领会其主题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都市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化为主题的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一方面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必然反作用于现实,凭借其音乐艺术的魅力来影响和改造现实生活.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至少可呈现为道德劝善类、思想启蒙类和意识激发类三种表现形式;歌曲叙事中的教化主题产生原因一方面受到音乐教化功能传统性之影响,另一方面源于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其社会功能是通过摸索出隐匿于社会表层下的民众那尚未觉醒、朦胧模糊的爱国热情,唤醒民众内心深处那股如雄狮般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引发社会“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花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气息、浓烈的艺术风格震憾着千万人的心扉,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据花儿的流传地域,花儿可分为甘肃花儿、青海花儿和宁夏花儿,它们各有特色,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网络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采用仿拟辞格,仿拟辞格的使用使网络语言显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从社会心理角度对网络语言中的仿拟现象进行解读,认为完形心理、求新求异心理、趋同心理和娱乐心理是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词语、句子及音韵阐述了汉英两个民族在语言审美方面的差异,指出以意统形、概括灵活、言简意丰和音韵和谐的特点相互融合,能形成汉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与汉语相比,英语则有严格的形态要求,或者说英语重“形合”,以形达意.英语虽然也不乏音韵之美,但在韵律表现力以及对韵律要求等方面明显不及汉语.翻译作品虽然是外国文字的传译,却也必须符合译人语言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心理,应在吃透原作文化及其民族审美理念的基础上,摆脱字面束缚,选用适合译入语民族欣赏习惯的语言进行正确的翻译创作.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存在必然诗意地寻归生命有机性的运演节律。对人来说,或者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对文学、文学对生态,都依生态存在而动,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状态使然。生命有机性既是人的自然之身及感性生命的基础,又有机呈现人的多重存在关系,更需要精神性及审美化的提升,文学则是其中重要提升力量。生命、人与文学的生成及效应则依循诗意的节律,既形成整体的有效性,又显示着各方的魅力。当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从发生之初到广泛影响实际都在极大地关注着人的生存问题,并探寻人何以能诗意生存。当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活动在助力,必然要成就那种“有效”及“魅力”,其方法、策略及目的性追寻,旨在助推人的活动不断地融入诗意生存。事实上,生态批评的阐释、评论、理性确证及学理基质,就是通过生态整体及诗意性的综合性体验,把控生态、生命、人与文学间的诗意关系,彰显其相互促动、相互映衬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