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时代的发展,从作者和编辑的关系及编辑应有素质入手,分析当前编工作中存在的问趣,提出了提高编辑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编辑意识是指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人员所具有的观念,也就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审稿编稿、出版发行的指导思想,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主导意识。不断增强和优化编辑个体素养与群体意识、社会服务与引领学科发展意识、创新与超前意识、商品与经营意识,对促进刊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编研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编辑学术水平,有利于编辑与作者、审者和读者沟通,而且有利于改进编辑作风。学报编辑加强编辑学理论、专业学术理论的研究可以以研促编;加强编辑工作的实践积累,以编促研,实现编研结合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叶至善编辑生涯的研究,概括得出了他寓教于编、编校结合的主要编辑思想,同时论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大家所具有的基本技能、职业敏感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叶至善所具备的这些优良素质是我们青年编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编研结合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编研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编辑学术水平,有利于编辑与作者、审者和读者沟通,而且有利于改进编辑作风.学报编辑加强编辑学理论、专业学术理论的研究可以以研促编;加强编辑工作的实践积累,以编促研,实现编研结合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6.
"编才三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编辑从事着与各种思想、知识、信息打交道,并对其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的社会活动,编辑主体的素质关系着传承人类文明这一编辑目标的实现状况及实现程度。在当代编辑环境下,必须坚持强调以博学、通识、专能作为编辑主体的追求境界,以编德作为"编才三长"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科技期刊编辑的自身素质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青年编辑编龄较短,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业务素质不高。要解决编辑素质上的缺陷,应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对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的培养,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渊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编辑出版手段。  相似文献   

8.
史前时期“实物之编”的思想灵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编辑活动产生于文籍出现之后。在文籍出现之前,自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编辑活动,但存在着最为原始的"编"之行为和"编"之思维。在结绳时代,绳索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编法不同(如绳之大小、结之多少),传播的信息则不同。这种"实物之编"已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编辑传播思想,即通过一定的媒介(绳索)和媒介制作手段(编法)来记录和传播信息,这一点在本质上是与后世"文籍之编"的编辑思想相一致的。由此,可以说"结绳记事"是一种最为原始、最为质朴的"编辑活动","编"之行为、"编"之思维,先于文字而存在,正是先民的这种"结绳"活动和"结绳"思维,才孕育了后世"文籍之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宁省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笔者对59名学术期刊编辑应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进行测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分别对性别、编龄、学历和学科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格特质表现出"六高"趋势,即高敢为性、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世故性、高忧虑性、高自律性。男性编辑的恃强性和聪慧性显著高于女性。编龄、学历、学科均与少数人格特质相关。本研究能够体现出编辑群体的人格特点和编辑自然条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杂志的编辑活动中,施蛰存以进步的编刊立场把握着时代的主流,在刊物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找平衡。其兼容并包的编辑方针和灵活敏锐的编辑意识使《现代》杂志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成功的文学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因工作需要,范松龄由美编调整为实习文编,受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盗版“小贩”的正版人生》的启发,大家戏称她为“盗版”编辑。但是此“盗版”编辑一直坚持好稿子就是硬道理的观念,四期如一日地勤奋组稿编稿,不断虚心向同事们请教,终于花开鲜艳,结成正果。  相似文献   

12.
在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编辑工作”的旧有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闻事业新的发展要求。那么,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笔者谈一点初浅的认识。一、新形势赋予编辑工作新的内容由于受时代发展水平所限,以前,新闻事业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往往单指“编稿子”。随着时代在发展,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事业必然要对编辑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报纸编辑工作极为重要,可以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人意识进一步成熟,别集编辑观也出现新变化,体现新特点,家族编辑模式的介入是最大亮点。父业子述、父集子编成为自觉定律。别集求富、求全、求大,表现为:一集分体,务望其全;一体载文,务望其富;全集分类,务望其宏。别集编刊的目的,也逐渐偏离文学而倾向”人学”,体现的并不是别集编刊的健康道路。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编辑素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编辑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编辑与学者不是时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提倡并强调编辑人员从事学术研究与写作时,要注意应以编为主,兼顾学术研究与写作。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的共识。但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地、客观地、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类口号进行重新审视。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及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期刊普遍存在"散、乱、杂"的现象,从版面编排、栏目设置和编稿组稿方面来分析,主要是期刊没有合理地给自己准确定位.因此,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有必要引入"编辑策划"的概念.积极学习借鉴好的编辑手段,在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上逐步地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认知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编辑在职业认同、审稿和编稿等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既影响了编辑工作的有效运转,也影响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矫正这些偏差,编辑工作者需要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编辑学者化意识及客观、公正、平等、质量第一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出版社的主体。编辑的基本素质不但影响着所编出版物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笔者试图通过讨论编辑人员的人格、品格和风格,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编辑基本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墟甲骨卜辞文献中 ,已经有了关于“编辑”的概念。甲骨文中的“册”字、“编”字、“删”字和“作册” ,这四者构成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关于编辑的原始概念。后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随着编辑生产力状况的发展而发展 ,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图书编辑的工作与目标,提出图书编辑应具备职业兴趣、政治思想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等基本素质,优秀编辑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意识、商业意识和市场感觉、社交和组织能力、版权意识等更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