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动词是俄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形动词可以转化为形容词.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形容词:由形动词转化过来的具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对这种类型的形容词本文从它的语法特征、它的反义词、它与 He 的书写规则、它与动词的区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韩国语中四字成语的用法受韩国语固有语法制约,具体表现为四字成语的用法在韩国语中不受其内部结构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个单词.且绝大多数四字成语在韩国语中的词性是名词,其中一部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名词词性,还可与动词、形容词后缀“一(斟)(斟)”结合,派生成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部分完全失去了独立作为单词的资格,只能作为“潜在语”,出现在被派生后的动词或者形容词表意的部分,这部分四字成语被韩国语固有语法完全同化.  相似文献   

3.
“是”的用法与“是”的词性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的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那么“是”字到底有那些词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北方论丛》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关于 ‘是’的词性”一文中已经谈过了。下面就根据这篇文章所谈的按照“是”字的意义、语法特点不同,它可分属于动词、副词、连词、形容词等的看法,分述其用法如下: 1、动词“是”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名词作状语往往比形容词、副词作状语更加生动、形象、精炼,常能用一字而使全句生辉。现行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没有明确注解,因此也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状语是附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动词或形容词加以修饰和限制的连带成分。状语一般是由形容词、副词、介词结构等充当的。这一点古今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动词的状语,这是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在教学中应当特别予以注意。名词充当动词的状语以后,可以起到表示动作行为的特点、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所用的工具、对待人的态度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子》里“能”字动词用法拾零 现代汉语里,“能”属能愿动词,或称助动词。它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能够”、“可以”等意思。这种用法,在《庄子》里也是常见的。例如: [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相似文献   

6.
谈及"越来越X"这一格式时,无论是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还是有关这一格式的相关文章论述,大多将X限于形容词和部分心理动词.其实,动词同样能够进入到这一格式中,除了部分习理动词外,部分的能愿动词、可能补语、有字短语等等动词和动词短语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透"可以附着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充当结果补语,这与它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充当程度补语时意义是不同的。对"透"做结果补语的构成,及语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汉语中,"弗"作为一个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它的语法意义并非单纯地体现在用于省去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之前.在先秦不同时期的各种典籍中有大量的例子表明,它不仅可以用来修饰带有宾语的外动词和介词,甚至还可以用来修饰内动词、形容词以及状词.因此,"弗"字既不是"不之"的合义,也不是"兼摄了代词宾语的职能",它不可能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的宾语的否定词".它是一个单纯的否定代词.  相似文献   

9.
俄语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法手段是词形变化,汉语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法手段却是词序由于汉语的形态变化较少,因此句法关系只能依靠词序和辅助词来表现。在汉语中我们很难按照词的外部形式去断定该词究竟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一个词是主语,谓语或是定语要由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所以说,在汉语中词序是确定句子成份的主要手段。例如:1)用锁锁门。2)用犂犂田。在这两个例句中的第一个“锁”字和“犂”字是名词,第二个“锁”字和“犂”字则是动词。它们的词形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粤东兴宁客家话中活跃着一个有趣的口头语“X个X贼”。仔细研究词性,会发现大部分词属于形容词,但也有少数兼做动词。本文通过它与动词和性质形容词的比较总结出这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引出另一使用频率极高的同义形容词“死”,在语用的效果上进行比较,得出“X个X贼”更形象、更生动、更传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0.形容词谓语句是指形容词占据谓语中心的句子,它是根据谓语的性质对句子所进行的分类.50年代初,以丁声枪为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在《中国语文》上提出了“形容词谓语句”这一概念并对它进行了分析,然而对形容词充当谓语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马氏文通》.从《马氏文通》至今,对形容词谓语句的研讨,可以粗略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字(词)的角度来研究形容词谓语句”.这以《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马氏文通》把静字(形容词)充当语词(谓语)的情况放到实字(实词)类加以研究,并着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后带形容词和后带动词否定式的“个”字结构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个”在两个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一是量词用法;二是助词用法。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个”由量词用法扩展到助词用法的过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字是个动词,它和其他动词一样,在句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述语。但它有与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就是和一些词语结合后可以受副词“很”修饰。如“很有修养”,“很有些自以为是”等。“有”字的上述特点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本文只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的“好”字,毛传以来都训为“美好”,是形容词,似无歧义。但细味整首《关雎》所表现的主题,是描述一个男青年爱慕、追求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字,在这里应训为动词才是。 “好”字,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女从子,一种是从母从子。“女”字“母”字在左或在右,都是面向“子”的,表示妇女抱着孩子非常喜爱的意思,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女、母两字常通用,如母庚,又写作女庚。“好”字从母,可见其本义是母亲喜爱孩  相似文献   

15.
形宾结构,即汉语中形容词带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汉语语法学界却长期得不到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出现宾语,形容词便变成了动词,是兼属于动词的兼类词。换句话说,“宾语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这无疑与影响汉语语法体系建立发展的印欧语语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包括动词作定语)的时候跟作别种成分时性质不一样,可用"名物化"这一术语称说之。从古汉语异读来看,动词、形容词发生"名物化"时,一般由非去声变读为去声,这是"名物化"在语音形式上的标志。动词"名物化"后可以用来指称动作,但与表示动作发出者、承受者、工具等的一般名词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名物化"后进一步发展为名词。由此来看,"名物化"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体现了"动词—指称—名词"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也有形式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形容词能否带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历来有争议。本文是就形容词进入“X了O”结构槽这一具体情况,通过对进入“X了O”结构糟的形容词的概括意义及语法意义的考查,来论述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在进入“X了O”结构槽后已不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析: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老山界》中,有一句“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锇了。”从整句看,当然是因果复句,如果单就“粥吃起来十分香甜”,那应如何分析呢? 已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仅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阐要》(张拱贵先生主编)中有所提及:“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因何事’‘在哪方面’而有的,述说的重点在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了。”《阐要》把它归属于连动谓语句,也还留有一点余地:“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介词“向”与动词搭配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本文讨论“走向”后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此格式的构成情况和句法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出了此类非NP可进入的条件,最后分析了“从/由A走向B”这一相关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