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喇明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177-180
市场营销是体验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又是市场营销的重中之重。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开发都与其成功的旅游品牌化营销密不可分。四川省凉山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各项硬件建设也初具规模,但其旅游业总是不能走上良性、快速的发展,究其原因,这与凉山州旅游品牌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品牌化营销已成为促进凉山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从营销管理的视角来看,品牌经营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与逻辑。但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品牌经营是一个单纯的“意义售卖”问题,可以概括为那甸老生常谈:“不是卖产品,而是卖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南通家纺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总结出家纺企业品牌化发展的不足,提出将南通蓝印与家纺结合,明确从文化底蕴、色彩、纹样及自然观四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南通家纺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文化因素逐步渗透并贯穿于饭店营销活动之中。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饭店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渗入浓郁的文化气息,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文化营销日益成为饭店业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王学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18-20
国内外对于地区形象营销的理论研究已由地区形象设计研究演变为地区形象营销战略研究,但至今尚未构建起较成熟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当前迫切需要将国内外两个视角和各个学科、多个角度相结合来系统探讨地区形象营销问题,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区形象营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广泛分布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为数众多的现代产业群落,以及这些产品和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实施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区域产业品牌化战略通过塑造区域产业品牌,为区域内从事该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及其产品背书并进行专业化管理,聚合力量共同开拓市场,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牌之路.传统地理标志产品在产业管理上面临"公地悲剧",应扶植行业协会,切实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在区外市场拓展上面临"水土不服",应区分区域内外市场,采取不同定位;在区域产业内部竞争上面临"窝里斗",应引导产业内部差异化竞争,和谐发展.而现代产业集群则面临其他区域争夺产业领导权的威胁,应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7.
品牌理论及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品牌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运用,品牌建设与管理在营销学甚至在整个管理学范畴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对品牌理论的研究却巧合地与“三农”大潮不期而遇,品牌化战略为低质低效农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简要回顾了西方品牌理论发展历程,以及综合阐述了我国学者基于国情对农业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地品牌化对目的地营销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重大意义,是目的地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全面把握国外研究动态,文章检索并筛选了国外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文献,从目的地品牌化的概念探析、目的地品牌本体、目的地品牌形象、目的地品牌个性、目的地品牌定位、内部利益相关者协调管理、目的地品牌化策略以及目的地品牌资产几个主题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思考,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然而营销成为其发展的短板,在产品、渠道、合作、销售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来确定营销组合策略,综合运用产品、渠道、促销等途径,提升合作社农产品的营销能力。进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营销组合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政策扶持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但差异化战略有利有弊,企业只有正确实施这一战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阐述了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内涵及特征、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的有效作用及潜在风险和怎样兴利除弊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差异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1.
浅议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清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应着力进行营销理念、产品、营销策略、营销组织、营销规则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蓝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1):166-178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整个长江、长江上中下游,指代范围让人相当意外。明清主要指整个长江上游河道,但到近现代,“川江”所指又有一个泛指整个长江上游干支流到仅指乐山到宜昌、宜宾到宜昌、重庆到宜昌河段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宋元以前巴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使巴蜀航运的地位很高,成为“川江”话语强大指代中下游的支撑。而受长江上游特殊的复杂河道、特殊的平底木船通过性能、特殊地域滩师导航的制约,传统时代长江上游木船运输曾一度在整个长江航运中占有通过性上的优势,一度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长江航运的运行。近代以来“川江”一词的内涵缩小又与机动船进入川江,木船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形下,热点聚集在机动船运输的话语内有关。研究发现,历史上中国的“地名涵化”可以分成“地名缩放涵化”“地名异地涵化”两种情形,前者较为典型,后者较为复杂。“地名涵化”在时间上又可分成“漫涵化”和“快涵化”两种。一般来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地名的“涵化”较快,而文化区域概念地名“涵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多元,但受国家相关行政区调整的影响,文化区域概念的“地名涵化”过程也会加快。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教育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5(4):115-117
知识经济时代 ,思想教育要重新架构起价值教育体系 ,承认自我奋斗和自身价值 ,引导人们价值取向的社会化 ,重视个人价值体系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创新价值 ;要在文化思想教育中体现民族化教育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明德”、“亲民”、“至善”的人格塑造观 ,“经世济民”的道德思想 ,“生”、“变”、“群”、“敬”的哲学理念 ;同时 ,还应该排除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哲学的干扰 ,要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发放“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问卷,并结合深度访谈,从整体上把握新时代语境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在“大思政”的视域下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加强幸福观教育、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辅导、改善专业认知、强化职业期待、净化医疗系统环境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成功渡过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从而成为优秀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践夯实优秀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金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100-103
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课题,这决定了新时期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养成,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实现建设路径上的不断创新。文章通过三个维度构筑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实路径:培养大学生的治学精神,激发学风建设的内在力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学风建设的有力依托;重构监督机制,保障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道德人格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与之相契合的道德机制加以维护,道德建设的落足点在于塑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认识自身道德在建构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的道德人格对提高社会效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岩松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69-70,73
在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对的新环境、新特点,阐述了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茹宗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122-125
地方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是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它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实力,拓展发展的空间,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服务的总体思想是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开展职后培训;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地方高师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中小学"挂职";大学生参加"支教"与"义教"活动;建立和完善多功能的从小学到中学完整的实习、研究基地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京惠民桥水产市场河蟹销售商的调查,分析南京市内经过批发市场销售的河蟹的流通渠道,从货源看,主要是养殖户集货,其次是消费地批发商集货和产地批发商集货。货源地主要是江苏省内各大河、湖及长江周边县市,来源地是决定河蟹质量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河蟹在产地进行选别、分级、包装的比例较高,该比例随河蟹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在批发市场坐等供货商上门提供货源的批发商对上游控制力最强,拥有高品质而销价偏高的批发商固定客户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1)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要稳定,关键在农村;农村要发展,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提高,关键靠教育。由于现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知识化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巴中市李云一家培训的案例,运用人力资本形成理论从他们的年龄入手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不同年龄段农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