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之一。在蔡锷诞辰一百周年暨护国战争六十七周年前夕,云南省史学会、云南省护国运动史研究会和《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组织了“蔡锷评价学术讨论会”,邀集京、沪、湘、鄂、粤、桂、川、黔等地专家与本省学者一道,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蔡锷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昆明举行。对于蔡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怎样全面地、科学地给予评价,会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志认为,蔡锷虽然参加过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并在其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其一生在政治上主要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改良派。从青少年时代起至辛亥革命前,蔡锷始终信奉改良主义;在辛亥革命中以至云南军都督任内,他的表现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产生于西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中,这是一个非常革命的阶级,既表现了无畏的斗争精神,又具有灵活而准确的斗争策略,对它在西欧这一时期的作用和地位,人们应给予校以往更高的评价,这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评价五四运动以来七十年的中国历史,确实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课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期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一些观点,却是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完全不符合的。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4.
蔡锷与黄兴     
蔡锷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梁启超的亲密关系,是众所周知的。蔡锷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黄兴也有频繁的交往,知之者却甚少。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蔡锷还在云南担任都督时,黄兴曾写一对联赠送蔡锷,全文是:“松坡我兄正之: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民国二年夏六月。黄兴书于申江。”这说明蔡锷与黄兴早在辛亥前  相似文献   

5.
关于蔡锷出京一段历史是颇具传奇色彩的。1915年末,在北京帝制运动的一片喧嚣声中,蔡锷悄然离京赴日本,又潜赴云南,举起了护国的旗帜。蔡锷成为“再造共和”的伟人后,这一段历史便被人们编写成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以致众说纷纭,一些史书也难免受其影响,认为蔡锷是逃离北京的,然后从天津不辞而别潜赴日本。(见《蔡锷传》第94—97页;《护国运动史》第141—142页;蔡端:《蔡锷集》第43页)实际上蔡锷由北京到天津,由天津到日本都是经过袁世凯批准的。当时的《政府公报》登载了蔡锷的四个呈文和袁世凯的批令,有助于我们澄清这一段历史真情,也可以看出蔡锷所采取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很显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定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评价。这是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央十四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第一次全面和准确地阐…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权的含义,蔡锷是在国家对外的独立自主权和对内的统一治理权的意义上使用权范畴的;关于国权与人权的关系,蔡锷认为国权是人权的保障,中国人民要享有个人的人权,首先须有国家的国权;关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国权,蔡锷认为须建立一强有力之政府。蔡锷的国权理论是在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究竟哪个阶级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或“占据历史的中心地位”?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历来存在着分歧意见。这里,我想简要地叙述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史学体系,史学界的同志们特别强调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自50年代后期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干扰,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能够正常进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被人们所忽视,有些同志在评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否定过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在重新评价现代西方哲学、克服全盘否定倾向时,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的前提下,对这些哲学的实际所是及它们发生作用的历史和理论条件作出具体分析,既对它们作出求实的评价,又对马恩当年的否定作出合理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二版<跋>等论著中对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处于公开敌对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不是评价现代西方哲学的普遍标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待现代西方思潮上与对待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样一直强调应当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黄兴与云南     
本文通过黄兴与唐继尧、黄兴与蔡锷、黄兴与吕志伊、黄兴与李根源、黄兴与云南河口起义的关系 ,探讨了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对云南民主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在整风运动中批判过资产阶级思想,搞臭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也揭露了资产阶级历史唯心论的学术观点。这只是在思想上划清了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使大家懂得破资立无的重要意义。至于通过实践解决破资立无的思想问题,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开展科学工作的两条道路斗争。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省史学会、云南省护国运动史研究会、《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的“蔡锷评价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如何科学地评价蔡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争鸣,蔡锷评价问题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现将代表不同观点的文章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对1901年到1912年间的“民变”作了初步探索,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即:“民变”的历史地位,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民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关于“民变”的历史地位 所谓“民变”,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涛巨浪。武昌起义的号炮,更把群众的反抗斗争推向新的高涨。1911年和1912年初,“民变”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由于劳动群众的积极投入战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终于形成了。显然,在辛亥革命时期,各阶层劳动群众的“民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种“民变”究竟在辛亥革命中占什么地位?是否是当时时代的中心?是否是当时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呢? 长期以来,地主资产阶级学者从唯心史观出发,否定劳动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过分夸大辛亥革命时期劳动群众自发斗争的作用,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能够把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它手里的经典论断,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4.
一、从蔡锷与梁启超的关系谈起 蔡锷与梁启超的关系,是评价蔡锷时最引人注目的关系之一。有的同志正是从这个关系中引出了蔡锷是改良派、立宪党的结论来的。张振鹤在《民国人物传》第一卷《蔡锷》一文中说:“蔡锷在政治主张上,是梁启超的追随者,但他的表现又不完全象梁启超。他站在立宪党人一边的同时,又较敏锐地看到革命的潮流不可抗拒,力图与革命保持联系,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他也常给予同情和赞助”。而周发增在《中国近代史知识·反对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则直接说“立宪党人蔡锷”,把蔡锷完全看成是立宪党人。  相似文献   

15.
蔡锷(1882—1916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辛亥云南独立后,蔡锷督滇近二年,他身体力行,大刀阔斧地领导和推行一系列改革,努力加强云南地方新政权的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赞誉。今年是蔡锷逝世80周年,研究和正确评价蔡锷与民初云南的廉政建设,可以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亦是我们对蔡锷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中国同时并存的两股政治势力。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和思想主张,但在他们的活动早期,却有过不寻常的关系。他们的接触和交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讨论和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17.
蔡锷“强有力政府论”初探左双文张炳辉著名爱国将领蔡锷曾参与领导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反对清王朝和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这一点并无争议。但对于民国初年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却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在此,笔者拟对他提出的“强...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经济基础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而是历史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类型的道德,甚至同一阶级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标准也不一致。这就是道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主体道德,就是在全社会诸多道德类型中占主体地位的道德类型。阶级对立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在经济、政治诸方面占统治地位,其道德在该社会存在的各种道德中也占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的主体道德。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特种意义上的统治阶级,其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蔡锷与云南护国起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杰出的军事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成功地领导了云南辛亥武装起义;二是领导了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本文试将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探讨,以向同志们求教。一、辛亥革命前后的蔡锷蔡锷从一八九八年初入长沙时务学堂起,即深受在该学堂任教的梁启超之赏识和影响。当时中国的政治腐败,“外族之凭陵”,激起了出身贫苦的蔡锷的爱国热情。他说:“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决心投笔从戎。一九○二年,蔡锷在梁启超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入东京士官学校学习,成绩优良。一九○四  相似文献   

20.
蔡锷是否参加过进步党?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桩悬案。新近出版的谢本书同志的《蔡锷传》一书,否认蔡锷参加过进步党。他说:一九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进步党宣告成立,在其宣布的名誉理事名单中,“蔡锷榜上有名。有人即依据这个名单认为,蔡锷是进步党的成员”;“然而,这个名单中的某些人士,明显地不是进步党成员”;“蔡锷自脱离统一共和党以后,从未提及过自己再参加任何党派的问题;蔡锷如果真参加了进步党,这与他声明的军人‘不党主义’显然是矛盾的。他除了进步党的名誉理事名单以外,并没有其他材料证明蔡锷参加过进步党。”(见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