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山区的优势、 劣势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武陵山区资源的优势、劣势,进一步探讨武陵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优势, 转化劣势,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强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处于多核心区间的武陵山经济边缘区的发展。文章认为,从宏观经济区位上看,武陵山区是多个核心区的边缘区,东部分别是武汉城市群核心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西部分别是重庆主城区核心区和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核心区,与核心区比较,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程度低,与核心区的经济距离较远,集聚力远小于分散力,经济活动的集聚作用弱,处于经济低洼地区。文章以武陵山区的恩施州为例,从要素禀赋、工业份额、运输成本等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的集聚程度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的发展特征。文章最后就《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 - 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 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5.
武陵地区含湘、鄂、川、黔四省相邻地区的43个县(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0万。由于武陵山脉纵贯全区,因而形成一种既别于东部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又不同于西部云贵高原的山地地形,并且成为联系二者的阶梯。因为其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各省市、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东部沿海地区占天时地利,借助于国家给予的种种优惠政策,犹如猛虎添翼大大加快了发展速度;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凭藉资源优势和国家的补贴政策,力图跳跃式发展,尽快缩小差距,势头咄咄逼人。作为全国十八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应如何迎接挑战?笔者根据武陵山区的自然特征和各种条件的优劣,就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作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灵秀恩施     
程更新 《中华魂》2012,(1):2+65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与湖南、重庆、贵州三省市接壤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三个"头衔":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湖北省唯一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与这三个头衔相匹配的,自然是闭塞、落后、贫困这些难堪的字眼了。去年初恩施州为落实四省市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协作区规划,率先启动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随之,恩施州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开始实现历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制约因素及优势所在,提供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扬优势,变制约因素为优势因素,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省共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23万余人。占我省总人口的34.6%。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或分散在边远的贫困山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武陵山、乌蒙山、大娄山和苗岭等高山地区。这种民族分布的格局及其居住的地理环境,促成了独特的民族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要加快我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民族地区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自然条件为民族地区谛造了立体生态的环境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山区是一个三维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指数,对2004—2015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格局演化和现状分析,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从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产业结构等多维视角探寻影响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的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进程呈现出起点低、演进态势显著向好的总体特征。2004—2015年,该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2008—2011年的低度耦合协调阶段以及2012—2015年的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武陵山区71区县城乡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特征,就其影响因素而言,金融规模扩张水平、城镇化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等因素对武陵山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负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重大决定,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大开发必须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经济三个战略重点,并借鉴历史经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科学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后半期 ,在美国西部山区兴起了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运动 ,此次经济开发热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 ,既形成了以矿业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地理区域 ,又由于矿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深度拓进 ,呈现出矿业开发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矿业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乃至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且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形成与拓展的社会历史成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 ,可以从中归纳出对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 ,尤其是我国西部经济、文化和民族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 ,本着去粗取精、趋利避害的原则 ,为我国的西部开发事业提供了历史的参照系 ,触发现实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区因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影响,农业在地区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特色农产品的流通状况直接影响其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武陵山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促使农产品顺畅、低成本的流入外部市场,是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这仅仅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优势。因此,在西部开发中,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资源优势,确立新的资源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西部山区兴起了大规模的矿业开发运动,此次经济开发热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一过程中,既形成了以矿业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地理区域,又由于矿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深度拓进,呈现出矿业开发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矿业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乃至对整个美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其形成与拓展的社会历史成因、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可以从中归纳出对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尤其是我国西部经济、文化和民族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本着去粗取精、趋利避害的原则,为我国的西部开发事业提供了历史的参照系,触发现实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农业部主持的第二届武陵山区经济开发县(市)长研讨会于1992年8月18日至22日在鄂西州鹤峰县召开,来自湘鄂川黔四省武陵山区35个县的县(市)长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肖全涛到会并讲了话。会议围绕如何建设武陵山  相似文献   

17.
湖南西部地区是湖南省重点开发的地区,目前湖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资源极为丰富,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很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只有大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特色加工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湖南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加快湖南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世界各国普遍以生态经济为其发展的根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确立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武陵山区必然要以生态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因为武陵山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客观现实需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然会牵动发展全局。因此,武陵山区必须迅速制定《武陵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全面构建“武陵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修复、保护和建设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制定考评、生态补偿、金融、信贷、税收等特殊政策;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经济的坚实依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武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是中原进入西南地区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关于武陵地区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而实际上,长江以北的巫山山脉、汉中地区也在武陵地区的范围内.这一地区不仅历史地名有渊源关系,而且在空间上具有整体性,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文化具有同一性,同属巫文化圈子.  相似文献   

20.
浅析西部大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 57% ,人口约 2 7亿。从历史上看 ,西部地区曾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只是到了近代 ,由于环境的变迁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了。经过改革开放 2 0年的发展 ,西部地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西部开发要有创新观念 ,既要看到西部地区的开发优势 ,也要看到不容忽视的劣势条件。明确优势 ,正视问题 ,西部地区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