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母情结"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主人公保罗对其母亲挚热的感情,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讨论保罗对母亲的这种畸形之爱及其诱发的各种因素,包括引论、正文以及结论共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对保罗的恋母情结做了阐述和说明,第三部分则从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其"恋母情结"作了唯物的客观的分析和论证.从而说明保罗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表达了作者在此后的文学生涯中持续关注的主题——两性伦理问题。评论家们对劳伦斯的其他作品都进行过两性伦理的解读和诠释,但是到目前为止,还鲜有学者从两性伦理去解读过《儿子与情人》。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保罗对完美的两性关系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最终明白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爱情之巅。  相似文献   

3.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的男主角保罗.莫莱尔与劳伦斯本人年轻时的经历颇为相似,因而被认为带有半自传体小说的色彩,又凭借其独特的情节内容、诗化优美的语言,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垂青。小说文本中隐藏着大量与神话和仪式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本文试图从神话与仪式的角度,采用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结合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文本进行新的论述,追述文本中隐藏的神话与仪式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儿子与情人》中保罗·莫瑞尔俄狄浦斯情结分析的局限性,采用多重视角综合分析影响保罗成长的诸多因素,深入剖析造成保罗人格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挖掘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即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何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运用了大量意象,来揭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的主题。为了理解这部小说的精髓,领略劳伦斯运用意象表达思想的风采,本文对小说中以"鲜花为中心"、"夕阳为中心"以及"黑暗为中心"的三组整体意象进行了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试图借保罗这一人物形象来探索和谐的两性关系,但最终以失望和迷惘告终。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劳伦斯的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描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之带来的严重影响,表明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劳伦斯旨在呼吁人们尊重外在的自然,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关注人内在的精神生态并对其和谐的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思想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的生态意识和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与劳伦斯本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的精神分析方法对该作品及劳伦斯本人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很多评论家所关注。有的从女权主义方面加以论述,有的以恋母情结为基石来阐述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更有一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认为作者利用女性实现男性自我。如果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纽带,以保罗与母亲、克莱拉和米立安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保罗非但没有利用女性,反而是被其母亲与克莱拉所操纵,并最终毁于她们手中。  相似文献   

9.
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儿子的情人 ,儿子在感情上完全依恋母亲 ,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全身心地爱一个他所爱的女人 ,不能使两性关系达到精神和肉体自然、和谐的结合 ,而只能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得到爱的全部内容 :情爱和性爱。他与另一个女人之间 ,总站立着他的母亲。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 ,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 ,导演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0.
11.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作家,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影响颇深的作家。两位作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评论界中的“宠儿”,“褒贬不一”、“饱受争议”成了评价两位作家作品经常使用的词汇,而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劳伦斯1913年出版的《儿子与情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裘德与保罗追寻的精神之爱与欲望之爱,可以更好地理解哈代与劳伦斯两位作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力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儿子与情人》不仅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同时又一直是中外众多评论家、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视角对女性的变异进行剖析,以此来指出造成女性变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械化大工业的发展及父权制男权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描写了保罗与母亲之间畸形的挚热情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与情人》象征意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处于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道路交叉点上的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其写作思想及技巧在具体实践中不但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中独特象征意象的应用,最好地体现了劳伦斯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一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出走与追寻的角度对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认为作品中母子间非正常的亲情关系严重抑制了儿子的成长,使其自我主体意识在扭曲的母爱中不断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保罗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悲剧,不断挣脱母爱的牢笼,并走向弑母的道路,完成自我主体性的复活,从而离开"家"的束缚,实现完整性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人的异化是西方现代派作家普遍揭示的主题之一。在《儿子与情人》中 ,劳伦斯以英国诺丁汉郡矿工的生活为背景 ,以保罗的成长过程为主线 ,以心理探索为主要途径 ,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莫莱尔一家的感情纠葛与冲突 ,从而深刻展现了劳伦斯小说的普遍性主题西方工业文明对人所造成的异化。本文旨在分析人的异化在《儿子与情人中》中的具体体现。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工业文明给人们的身心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文化的基因,基督教传统自古罗马帝国建立以来深刻广泛地影响着西方世界.以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为文本,对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意象进行阐释,分析其中宗教象征艺术的手法和效果,进而探讨基督教传统对西方文学的启发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与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是两部现代派成长小说,作品均围绕作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保罗?莫瑞尔和尤金?甘特这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描绘主人公心理、家庭、社会背景、成长轨迹等方面,劳伦斯和沃尔夫采用了极其相似的手法。主人公保罗和尤金的成长历程似乎正是劳伦斯和沃尔夫艺术而独特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男女关系,可见当时女性主体意识已经苏醒,以保罗为代表的现代男性对于新女性迷恋而又恐惧的矛盾心理,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与情人》这部心理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一种特殊、复杂、畸形的母子之恋.在小说中,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恋母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