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本文试考释“相”字由本义动词假借为副词、由直指到偏指的演变轨迹。1.l从最早的文字史料看,“相”字义为用眼睛打量树木,是“察看”的意思。如(1)相田今允雨(甲骨、卜辞)。1.2《诗经》一书中“相”字共出现三十次,其中动词“察看”、“省视”义项占40%、“佐助”义项占66%,名词“助手”义项占10%、“质”义项占3.3%,副词“互相”义项占377%、偏指“代相”义项占3.3%。《孟子》一书中“相”字共出现四十七次,其中动词“佐助”义项占106%,名词“助手”义项占43%,副词“互相”义项占70.2%、偏指“代相”义项占6…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周易》等20部上古著作中的全部“再”字,共得616个用例。据初步分析,上古汉语的“再”字既可以表示动量,也可以表示物量。表示动量的“再”字,绝大多数不含有“复”义,但也有一小部分用例含有“复”义。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保存了较多的晋来口语材料,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参考书。兹刊布词语信释八则于此,以为研究者之助,除了“误”一条外,各条都选自笔者撰于1989年10月的博士论文《(世说新语)语词研究》。不当之处,请读者教正。歙“”字之借。恐吓,使……恐惧。《轻低》14:“刘尹、江、王叔虎、孙兴公同坐,江、王有相轻色。以手歙叔虎云:‘酷吏!’词色甚强。刘尹顾谓:‘此是中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切孝标注:“言江此言非是丑拙,似有忿于王也。’杨勇《世说新语校筹》:“歙同胁。张衡《应间》:‘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相似文献   

4.
手巾     
《孔雀东南飞》:“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手巾”二字一般不注,或者注作“手帕”。 单看这两个字,手巾就是手巾,古今一样,叫做手帕亦无不可。《世说新语·文学》:“殷(殷浩)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稜(杜稜)。”例中“手巾”与今语“手巾”无异。但“手巾掩口  相似文献   

5.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它与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有关部分的血缘关系很浓,《三国演义》的不少章节可以说是《三国志》、《通》的演绎,这方面前人已有不少文章论及。笔者觉得《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也极为“通家”。在“文学”这一特点来说,可能《三国演义》与《世说新语》之关系所显示的文学上的规律更具吸引力。一、《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说新语》给《三国演义》所提供的资料是很多的,依《世说新语》的目录记述顺序排列如《德行》篇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庚公乘马…  相似文献   

6.
中古时期的很多中土献里没有出现完成动词“已”字。该针对这一现象,从《世说新语》等中土献入手,分析“已”和“讫、竟、毕”的区别:同时,讨论完成貌词尾的“了”如何替代“已”字的问题,进而解释中古时期的“已”字只在汉译佛典里出现而未见于中土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唐新语》是中唐时期的作品,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上起武德(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公元618——626年)之初,下迄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公元766—779年)之末,全书体例模仿《世说新语》,分为“匡赞”、“规(讠东)”、“极谏”、“刚正”、“公直”、“清廉”等三十门类,共13卷,约八万字。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作者自序云:“圣唐御寓,载几二百,声明文物,至化玄风,卓尔于白王,辉映于前古。肃不揆庸浅,辄为纂述。备书微婉,恐贻床屋之尤;  相似文献   

8.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汉魏两晋的传闻轶事之作,其出现“袁公”的条目仅仅一条。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可知在年龄、身份、地位等方面与《世说新语》所记“袁公”信息相吻合的,是东汉袁氏诸公中的袁汤,而不是袁隗。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赏誉篇》“有人目杜弘治”条,刘孝标注引《语林》以明《世说》所本,云:“初若熙怡容无韵非,盛德之风,可乐咏也。”通行本漏了“非”字,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恪吩?“影宋本‘韵’下有‘非’字,亦不可解,疑有讹夺。”“容无韵非”之所以费解,一是由于它以形容词作宾语,二是由于它用“韵”字作动诃。关于以形容词作宾语,《世说》中常见。如孙绰称支遁“拨新领异”(《文学篇》)。“容无韵非”正好展示了晋代名士的两种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伤逝》有这么一段故事: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巳!”这里的“何扬州”是谁?梁朝刘峻(字孝标)在给《世说新语》作注时没有注释。最近,我们见到一本一九八二年九月出版的《唐宋词选》。其中,在注宋人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词“玉树雕(凋)土”一典时说:《世说新语·伤逝》篇:“庾文康亡,何扬州(何逊)临葬云:‘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见该书第200页,注⑨)注明了“何扬州”是何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史记》、《世说新语》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史记》到《世说新语》有明显变化 ,复音成分作状语的总数增加了 ,名词作状语的总数也增加了。同样是表比喻 ,《史记》中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句子比例大于“如”、“若”比喻句 ,《世说新语》情形相反。《史记》中 ,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世说新语》中 ,不仅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而且方位词短语作状语大量出现 ,体现出近代汉语口语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南宋人汪藻的《世说新语叙录》是一部重要的《世说新语》研究资料,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世说新语叙录》分为三卷:“首列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氏异同,末记所引书目。”《世说新语叙录》在中国久已失传,近世由日本传回中国,但仅存《考异》、《人名谱》两卷,《书名》卷已不存。  相似文献   

15.
读过晏几道词作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其词作中常常出现“酒”字和“梦”字,而且着情最深。据笔者统计,《小山词》中“酒”字出现过50余次,“醉”字出现过40多次,“梦”字出现过60来次。一部《小山词》共256首。其中,与“酒”梦”有关的词作有  相似文献   

1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古小说,该书语言生动活泼、简约朴实,多用当时的口语,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言材料。本文仅从《世说新语》中数量词的用法上,探求中古初期汉语数量词继承发展的某些规律。一、《世说新语》(下称“世”)数量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的短篇小说集.本文试通过该书中“见”字实词虚化情况的考释来说明中古汉语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汉代《诗经》研究出现了“志”与“情”并提的局面。“志”字在保留先秦“怀抱”意义的基础上又有引申,有的“志”已与表示情感意义的“情”通用。“情”义变化更大,大多数表示情感意义,而且第一次被汉儒引入说《诗》中,这对《诗经》研究和我国诗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自成书后,为士林所重,历代皆然.在其传播史上两宋时期更具有特殊地位:北宋时纷杂的版本,到南宋时渐趋于一致,其中又以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的重雕本对后世影响最大,明清时期的版本也多以之为祖本;由于《世说新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叙事方式得到了后世文人的认可,宋代出现了三部模仿《世说新语》的“世说体”小说;随着《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两宋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批评,客观上也为后世研究《世说新语》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世说》的成书、作者及特点《世说》之名,始于刘向,已见《汉书·艺文志》。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著录,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即有《世说》一种。余嘉锡考证说:“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按指分类编纂),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托始汉初,以与向书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共《隋志》以下但题《世说》者,省文耳。”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唐写本、《太平广记》皆题作《世说新书》;唐刘知几《史通·杂说》、唐王方庆续书《续世说新语》,又称“新语”。可见唐宋之初,《新书》、《新语》之称并行;宋初之后,《新语》之名较普遍通行。如宋代汪藻《世说叙录》说:“晁文元、钱文僖、晏元献、王仲至、黄鲁直家本,皆作《世说新语》。”可证。又今存南宋绍兴刻本,即题作《世说新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