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特殊环境使这一时期的人口成为一个谜团,研究人口迁移有助于正确了解当时的人口问题。当时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量大,流向是无效的往返流动。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经济建设移民、国防性质移民、逃荒和越境等。当时的人口迁移遗留下了不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往有关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及相关问题研究中,气候与人口因素是两条基本线索,但是通过对时空维度下农牧交错带变迁考察可以发现,气候与人口因素的影响各有偏重,且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因而本文在考察气候与人口因素对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变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应加以关注:(1)要区别对待气候与人口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程度;(2)注重农牧交错带变动的核心区域"边界地带";(3)农牧业选择对农牧交错带环境景观变化与生态系统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晋江、长乐和福清407位农业转移人口的问卷调查,利用交叉统计和Logistic二元回归,从人口特征因素、家庭因素、基本公共服务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子女就学地点、是否在务工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土地处置方式和是否适应务工地生活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几个自变量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小城镇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口规律     
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多种人口规律。它们构成人口规律体系,完整地反映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从不同侧面反映人口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等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人口规律如同一切社会规律一样,也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的为数不多的共有人口…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中国粮食产量、消费与流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夸、浪费与瞒产使后人无法真正了解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情况。在粮食消费上,浪费是客观存在,但是粮食消费分配中保护城镇的政策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食堂内部的分配不公也使饥荒进一步加剧,在饥荒暴发初期继续大规模出口粮食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分析都需要大量人口方面的数据信息作为分析的依据,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统计信息调查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方法系统,收集程序系统,误差检验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一、人口统计信息调查方法系统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重点是对一定时点的人口状态作详细的观察,从静态调查取得存量资料.同时由于人口总体不断发生变动,又必须对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化作连续不断的调查,从动态调查取得流量资料.人口统计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有人口普查、人口经常调查和人口抽样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城镇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城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军事、政治、经济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行行政意义上的镇起源于宋朝,明清时期发展迅速,清末至建国前各政权推出的一系列法规促进了小城镇建制的规范发展.小城镇的全面发展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1949--1978年波动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处于摸索之中,发展滞缓;1979--1999年迅速恢复、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小城镇数量快速增长;2000年后小城镇质量全面提升时期,小城镇发展重点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小城镇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按其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可划分为两大阶段,1978年以前小城镇在我国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只扮演了一个次要角色,1978年以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至少从1989年开始,小城镇成了人口城镇化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分散型的人口城镇化道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略论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特别是在北方各省农村,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反映近代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一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及其表现进入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山西农村人口①发生了很大变动。首先表现为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发生急剧变化。先看人口数量的变动。近代前期,即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77年<光绪三年>,因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