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增长机器"是国外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城市发展进行政治经济分析时提出的理论模型。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地方政府与那些能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体结成联盟,并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也逐渐形成了增长机器现象,它最显著地体现于房地产市场中。公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财政的形成和官员寻租机会的增多,以及政绩考核机制的驱使,是我国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结成增长联盟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过程中农地产权缺陷与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贺 《中州学刊》2006,(1):68-71
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农地制度缺陷为地方政府经营土地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和利益刺激,二是地方政府面临的激励机制使官员的目标函数发生扭曲,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问题。因此,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单单用行政方法来规范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是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诱因;1978年以来所实施的以"有偿、可转让、有限期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制度变革,在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为"土地财政"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土地财政是导致城市化虚高和产业结构虚高的重要因素。在以经济增长为考核导向的激励约束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倾向于通过选择倾斜发展富含地方财政收入的房地产等服务业,扩大土地收益和放大土地在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现状、挑战和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几个主要原因,并对"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本文发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大大快于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这在一些沿海省份尤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动机,以及为农民工提供福利和保障的巨大财政压力.本文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一些政策应对,包括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新增就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主动改革土地制度、并创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本化背景下中国特色“以地谋发展”模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所形成的独特的"以地谋发展"模式有效支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的"以地谋发展"模式有其形成的制度基础,在实际运行中有三种运行机制,即土地财政通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介作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过程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低成本的工业用地促使产业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必须改变"以地谋发展"模式,构建新型土地与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环境,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然而,制度变迁的累积效应却导致地方政府成本和收益预期发生变化,在既得获利机会面前,土地招拍挂逐步偏离了其制度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工具。要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考虑采取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丰富和完善土地拍卖机制等措施,从而削弱和消除制度变迁累积效应对地方政府产生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软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资本"离本土化"和"离制造业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产业要素误置说,用以解释中国城市产业过快空心化的原因。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财政分权理论,探讨财政体制演变、政府土地出让策略性行为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而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作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结果,地方政府越来越注重通过积极拓展预算外财政收入和非预算收入来源,解决自身事权财权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获取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借助对土地供给权的垄断,努力在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促成了近年来土地要素扭曲加重。土地要素扭曲主要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循环因果效应三个渠道,作用于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9.
测算发现,中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存在明显的房价泡沫,但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泡沫程度并不高。分解房价泡沫成分,非理性泡沫成分占比很大,这与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认知偏差以及政府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方政府发展工具有限角度解释房价泡沫的生成机制,体现为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方面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土地融资,降低了土地供给弹性,从而起到了助推房价泡沫生成的作用。在新型城市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中国城市房价泡沫问题,应当避免大城市化,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推动城市群发展,同时应实行分城市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而不宜全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赵刘洋 《东南学术》2021,(4):209-217
由于土地征收纠纷持续出现以及可利用耕地迅速减少,国家十分重视对地方政府土地征收行为的监督.因"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以及现有农地征收制度下行政的主导地位,不少基层法院对农地征收纠纷案件是直接驳回的.法院在土地征收中主要发挥辅助行政措施的功能,既防止土地征收中出现过度专横的行为,实质上又给予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政策一定的正当性依据.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需要更加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共享之间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需要基层法院认真对待农民合理诉求,提高基层法院判决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实施了低成本战略,以"绝对成本优势"确定产业定位,以"比较成本优势"招商引资,以"低风险成本"助推产业扩张。在推进城镇化时,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降低交易成本切入,亦实施了低成本战略。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镇化路径,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提供了如下启示:城镇化发展要以工业化为依托、不可盲目造城;工业化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立足本地优势;推动城镇化政府要有所作为,更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 《社会科学》2007,(5):14-20
在国家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以推进城市化为名,利用现有市制制度与相关政策的缺陷,有选择地进行掠夺性征地,将获取土地增殖的收益作为基本目标,逃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致使名义上实现城市化的农民,未能获取城市化的应有收益,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由于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利益扩张冲动,概称之为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城市化离不开地方政府治理转型,而地方政府治理变迁也离不开城市化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城市化影响了地方政府治理,而且地方政府治理变迁本身属于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得以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本质职能,而且还可实现治理体制机制的超越与创新。相应地,地方政府必须从产业、空间与人口等城市化各要素协调发展出发,推进职能转型,并在重构自身与市场、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回应城市化并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大、效率低、偿债压力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度参与.提出改革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财政体制、官员升迁体制、现阶段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缩小政府的有形之手.  相似文献   

15.
拓展型高等院校分校作为三大类型分校之一,其重要使命在于直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自身的发展。但在其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极易陷入三个基本误区:对服务应有地位的认定误区、对服务主体的认知误区以及对服务方式的理解误区。在分析以上误区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拓展型高等院校分校服务地方的可行之路:从使命角度而不仅是服务职能来认定拓展型高等院校分校的"服务";从服务"机构"和服务的"人"角度,确定服务的"双主体"特性;打破服务方式的直接性和均衡性,形成以"学"为主、"产""学"互动的间接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绵阳市城市化进程和其发展水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绵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弊病丛生,其最为根本的症结在于土地利益的分享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机制。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发轫于他深切的民生主义关怀,他有感于当时欧美城市化进程导致的贫富不均现象,提出了解决中国未来土地问题的思路。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破解我国目前的土地困局而言,意义仍然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体制包含行政管理组织体制和土地行政管理方式。2004年以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体制转变为土地垂直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继续沿袭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事前用途管制、事中行政审批、事后调控整治"。学术界对这一土地管理体制进行大量的研究,通过运用文献综合法和对比法,梳理2004年后土地垂直管理体制的研究观点,发现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方实际运行、体制的运行机制和深化体制改革三个取向上。倡导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的观点集中在理顺各级各部门管理职能权责、改革用途和规划管制方式、建立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都市圈协作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和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其中,以区域多方协作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模式主张通过谈判形成都市区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私营部门间的协作机制,以此来共同解决区域公共事务,试图在以"国家干预"为主的"政府模式"和以"市场主导"为主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模式也是目前学者们讨论最多的领域。国内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关系、区域竞争与合作、大都市区或城市群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当前都市圈地方政府来说,构建区域内各级政府、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模式和协作治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20.
运用西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西部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西部人口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人口城市化水平提升具有不同的拉动效应.西部中小城市应率先放松户籍管制,刺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