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伊丽莎白·白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席慕容是20世纪台湾女诗人。她们均擅长于吟咏爱情,创作的爱情诗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热爱。本文试从背景、思想、艺术等方面对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和柳如是生活在不同时代 ,早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 ,在初入人世的人生体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个是生活充满着幸福和美满 ,一个却是幼年即历经生活磨难。但她们后期的生活有一个相似的时代背景 ,即国破家亡 ,民族矛盾尖锐 ,她们的笔下展现出女性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说明在古代的女性作家并不是只会写男女情愁和缠绵悱恻的爱情。可以说 ,李清照和柳如是是她们所处时代呼唤而出的女诗人 ,是离乱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和柳如是这两位享誉中国文学史界的杰出女诗人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和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西方很有才气的女诗人,她们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她们在诗歌中的意象的对比来展现中西方女性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和西方最早的女诗人,庄姜和萨福的比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两人都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也是伟大的女性,代表着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二者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二者对待爱情及对女性地位的认知有较大出入;她们的诗歌有各自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情感基调。差异之外,两位女诗人与其诗歌在某些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利.狄金森的诗歌充满了悲情思想,怀疑是她的悲情思想的根源,而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奠定了她的诗歌的悲情基调。从她诗歌作品中的四类主题——宗教、自然、爱情、死亡来进行特点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悲情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本文透过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探索其中体现出的情感体验,如高峰体验、归依体验、神秘体验和孤独体验,从而揭示狄金森对待爱情的矛盾态度:既爱又怕、既趋且避、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8.
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的著名诗篇。女诗人以柔美吐折的方式表达了爱情失意后的无限感伤和领悟真理的欣喜,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象“陌生化”和语言“亲近化”技巧的有机结合、独特的诗歌形式(韵律、破折号等)让读者获得新奇审美体验的同时,也阐释了女诗人自己重要的美学观:美和真理一致并永恒。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与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不同国家的两个伟大的女诗人,她们的生活经历迥异,创作道路相似。她们的经历是时代和心灵历程的记录,是精神宝库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先驱派诗人.冰心是我国文学新一代的开拓者、文学家、翻译家和诗人.本文对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诗人的诗学观点和艺术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她们在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和意象.  相似文献   

11.
土族女诗人李宜晴的诗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上有其独具的特点和很高的造诣,其中描写亲情、爱情、友情的诗词不仅情感真挚,而且风格哀婉。  相似文献   

12.
白朗宁夫人和艾米莉·狄更生是十九世纪英美两国两位杰出的女诗人,本文通过她们的生活道路、爱情经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创新这几个方面对两位诗人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3.
神女峰的故事,在神话记载和民间传说中虽有不同,但它千年伫立遥望等待的身姿,逐渐脱离故事本身而成为多情女子的象征,成为人们世代敬仰的忠贞爱情的象征。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一位中国女诗人仰望它时,却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爱情诗词代有绝唱.但受封建思想影响,许多人都不愿去研究它,实际上这些爱情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恋观。这些爱情诗词大致可分为描写婚前男女相恋相交、婚后的感情变化、悼亡三方面。同时,男女作家笔下的爱情诗词是有差异的:男作家笔下的爱情多代言体,时有艳遇或与妓女的恋情,爱情诗词只是他们诗词创作中的一个方面,而女作家则多自叙传,抒发的大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情诗词几乎是女作家创作的全部。再者,受时代影响,爱情诗词先秦时表现为大胆质朴.汉多怨女弃妇的悲诉,魏晋南北朝适情任性,唐乐观向上,宋缠绵徘恻。虽然不同的时代爱情诗词的特点不同,但从这些爱情诗词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有现代情爱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现代汉诗中的女性诗歌繁荣的时代 ,民族女诗人成为其中重要的力量。由于生存环境及所受的汉化教育不同 ,这一时期的民族女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出现了不同的抒情倾向 ,诗中的民族性的含量各有差异 ,初步形成了纯粹的民族的、将本民族与普遍的人性结合的、只是抒情方式及书写方式具有民族气质的、与汉族诗人无异没有民族特质的四种抒情倾向。这些抒情倾向可以给 2 1世纪的民族诗歌带来启示 ,特别有助于处理本土与外来文化及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萨福是希腊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写有大量诗作,因为她在诗歌中对人类永恒的主题——爱的歌颂而成为古希腊抒情诗歌的先驱和最优秀的代表。萨福诗歌中最重要的母题之一,是人类永恒的爱,包括爱情、“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爱情书写往往会反映时代的精神特征.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直关注爱情主题,对爱情人生的探讨与思考总是与家国命运相联系.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传统爱情故事的书写模式和道德主题小说的表现手法迥异,在爱情书写中增加了关于文化、存在、身份等视角.小说通过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对爱情进行了大胆思考和探索;小说主人公阿里萨的滥情和痴情形成一种荒诞的耦合,围绕一个个恋爱故事,作者探究了爱情的各种可能;马尔克斯通过各种爱情的呈现,洞察人生,探究爱情真谛,思考了拉美的文化与现实.  相似文献   

18.
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的抒情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史上的珍品,记录了她与丈夫勃朗宁的爱情故事。在第27首诗歌中,女诗人饱含深情地诉说了自己挣脱灵魂的枷锁大胆接受勃朗宁的爱情而涅槃重生的心路历程,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奇特的女诗人,其诗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新颖,因而给读者晦涩难懂之感。该文通过解读她第712首小诗,揭示了其诗歌中丰富无限的蕴意———生死、爱情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其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异乎寻常的爱情经历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打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因而产生了跨世纪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