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泉镜花是日本浪漫派的先驱,与川端康成具有一种承继关系,二人都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异端”,同时又都是最富特性的“日本式”作家。他们代表了日本“肉体文学”的一端。意识隐喻在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作家抵达人类精神的幽暗之处,并具有缓解思想分歧、消除微不足道的差异、融合矛盾与冲突的精神功能。拉美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早期诗歌较之后期更集中表现了艺术世界的一种悖论式存在:激情与孤独。这看似无法和谐的两种精神状态共处于他的诗歌中,并奇异般地丰富了他的诗歌艺术。“身体性”是现代西方艺术和学术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课题,而对“身体性”理论兴起原因的探询,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课题和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泉镜花是日本浪漫派的先驱,与川端康成具有一种承继关系,二人都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异端”,同时又都是最富特性的“日本式”作家。他们代表了日本“肉体文学”的一端。意识隐喻在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作家抵达人类精神的幽暗之处,并具有缓解思想分歧、消除微不足道的差异、融合矛盾与冲突的精神功能。拉美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早期诗歌较之后期更集中表现了艺术世界的一种悖论式存在:激情与孤独。这看似无法和谐的两种精神状态共处于他的诗歌中,并奇异般地丰富了他的诗歌艺术。“身体性”是现代西方艺术和学术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课题,而对“身体性”理论兴起原因的探询,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课题和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泉镜花是日本浪漫派的先驱,与川端康成具有一种承继关系,二人都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异端”,同时又都是最富特性的“日本式”作家。他们代表了日本“肉体文学”的一端。意识隐喻在英国作家伍尔夫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作家抵达人类精神的幽暗之处,并具有缓解思想分歧、消除微不足道的差异、融合矛盾与冲突的精神功能。拉美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早期诗歌较之后期更集中表现了艺术世界的一种悖论式存在:激情与孤独。这看似无法和谐的两种精神状态共处于他的诗歌中,并奇异般地丰富了他的诗歌艺术。“身体性”是现代西方艺术和学术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课题,而对“身体性”理论兴起原因的探询,则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课题和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当下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甚至打出了“身体转向”的口号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重新审视文坛“身体理论”及其实践不仅必要,且别有深味。葛红兵是国内最早提出“身体写作”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本体论研究和小说批评中的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个锐意探索身体奥秘的作家。其“身体”理论在写作、评论和理论创建等三个向度上都有展开,经历了晚生代批评、身体伦理学建构和中国汉语原初思想中“身体”观念的溯源等纵深发展阶段,这些都构成了当代身体叙事的重要征候。本文拟选择葛红兵“这一个”…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作为年轻的京派文人,在其创作的文学道路上有一段可以称为"京派时期"的创作期,时间从1931年秋至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是何其芳多元创作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涉猎,艺术特征总体体现唯美主义,思想上把京派追求艺术独立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但在他"京派时期"的后期,思想与创作随着人生路径的曲折与外部境遇的变化在不断嬗变,从极端追求唯美主义向现实主义渐变.通过对何其芳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清他走向延安革命前的思想与文学追求,有助于研究其整个文学道路,对探讨现代典型作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以“女扮男装”的“我”叙述历史,通过“身体”书写特殊时期底层人物的命运,审视身体与身份、权力、性的重重纠葛,特别是揭示了从性虐到享虐的女性悲剧。不同于往常灵魂深处闹革命的《一九七九年纪事》,以身体性忏悔的冷静,对当今社会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说这是日本华文文学对中国文学所奉献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8.
艺术构思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它与一个作家对生活的见解,对人生的看法以及艺术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鲁迅先生是一位作家,然而,他首先是一位战士。他写了许多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这一切作品好似一棵大树上的许多分枝,它们都扎根于同一土壤——对人民的爱和对反动派的恨,都是为了战斗。但是,杂文毕竟不同于小说等其他文学样式,鲁迅说:“况且现在多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于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潜心于他的鸿篇巨制,为未来的文化设想,固然  相似文献   

9.
张炜是寂寞的。人们都这样说。虽说这是一个艺术家上好的创作心境,却分明透出一种悲哀——作家与评论家的隔膜。很佩服钱钟书老人的深刻:“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案头的小说多了,职业反倒磨钝了我们的艺术嗅觉。生动活泼的文学在苍白的理论过滤后,失却了先前的神采。作家正期盼知己,当知己甚少,落落寡合之时,便著文自我安慰,“最终有人识文章”。其实,谁都承认张炜小说的灵气,只不过这一感受常常被忽略。我读张炜小说,常常惊羨他的艺术眼光,能从最普通的生活细节里看出最具魅力的艺术情趣,感受到他书卷外纤细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的历史,其本质是寻找精神出路的历史,是精神突围的历史。”这既是《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肖四新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一书的结篇之语,也是提携与统领全书的一条红线,它道出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真谛。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归宿。精神的困顿与苦闷总是会转化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每一位文学大师的诞生,每一次文学艺术的突破,都是一次精神的突围。正因为文艺是“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语),所以各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家都无法逃避精神苦闷的困境,他们为了在时代氛围中“突围”,在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新生”,结…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日本近代作家与中国文学关系这一课题,芥川龙之介占有重要地位。把握他的创作与中国文学关系必须放在他创作的总体框架中考察。他取材中国古代典籍写作的小说有许多篇章对原作素材作了创造性的改造,充满了现代意识,匠心独具。但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文化观主要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理念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并没有继续跟踪中国现代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产生一种断裂,与头脑中的中国文化沉积形成一种反差,接触中国现实后自然要产生“误读”,也是一种失落感,因而对于现实中国的认识难免片面。这种现象在其他日本近代作家身上亦有不同程度表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后现代的视角,运用符号学理论和新批评的细读法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多恩及其诗歌的“间性”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审视古典时期的多恩及其诗歌的某种后现代性特征。认为多恩用巧智和奇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由碎片拼贴而成的独特的隐喻世界,他的精神“内爆”使得这一隐喻世界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特征,而这种不确定性在主体和文本中的体现就表现为“间性”。  相似文献   

13.
阮籍作为正始玄学和文学的代表人物,其玄学理论的重心,在于建构了一个形超神越的“无”的精神境界。这一境界兼有哲理性和诗性,成为阮籍玄学和诗歌的联结点,对阮籍诗歌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诗歌旨归和阮籍思维方式、心态等方面分析了这种影响,强调指出了“无”的精神境界既缓解了阮籍的悲哀,又加深了他的悲哀,这使阮籍诗歌既宏放高迈,又沉郁悲凉。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建设集古今中西之大成,得到了中外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闻一多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英文诗歌,早期新诗试笔即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留学美国使得他更真切、更深入地感知了英美文化、英美诗歌;《死水》对英美诗歌的借鉴更自觉。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又鲜明地体现着对于传统诗歌艺术精华和传统诗学理论的撷取与承传。他的诗歌文学活动构筑了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影响下黄遵宪诗歌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所进行的诗歌理论的创新,是在19世纪下半叶,中外文化交流扩大的影响下产生的。他主张文学变革,就是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他倡导诗歌要表现新思想、新事物、新意境,与他丰富的海外经历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自由意识影响有关系。他提出“言文合一”,致力于文学的通俗化、口语化,也是受日本类似运动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闭合性”、“同构性”等理论主张 ,作为接受美学的心理分支及其原理 ,运用到诗歌鉴赏上 ,不仅可以从理论维度上破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法则 ,而且可以从审美实践上诠释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意境。其方法论意义可以探得文学接受的审美真谛。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这一体验具有情感诗意化、意理深刻化、感受个性化的特质。文学教育是一种“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的行为 ,是一种叩问价值的精神活动。只有把学生置于文学的价值世界中 ,让其领受诗意情感 ,提升生命价值 ,感悟自由精神 ,才是文学教育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19.
夏目漱石是站在近代文学顶峰的巨匠,他创作了众多的名篇佳作。在对近代日本文学作家的研究探讨中,关于漱石的研究书目之多,可以说没有其他作家能够媲美。作为近代日本最初的职业小说家,漱石虽然步入文坛较晚,但对日本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促进了日本小说艺术的成长,并且寄予了小说理性的基础。《心》这部作品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集中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个人主义"思想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关系,也反映出西洋文学对近代日本与东洋创作精神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及其中国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是在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理论及德里达学说影响下,在西方盛行自白派诗歌创作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中国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是以"身体写作"为重要理论源泉,并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英美自白派诗歌、中国当下社会文化与文学现实及作家个人生命体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特质亲密融合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中国气质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