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际惠 《社科纵横》2007,22(12):184
本文试图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和奈达的"动态对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理论内涵,指出在提倡不同的翻译策略之外二者在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读者接受以及文本类型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后探讨二者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1,(3):134-139
翻译的功能对等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即信息对等和效果对等。两者就文学文本而言常常是相互对立的,就科技文本而言却又大多是彼此统一的,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对于文学文本,应以达到效果对等为目标,主要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对于科技文本中的应用文本的翻译,信息对等就意味着效果对等,故只须以达到信息对等为目标,主要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而对于科技文本中的科普文本和科研文本的翻译,则应采取类似应用文本却又各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文化对翻译影响深远,翻译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本文以差异很大的英语和汉语文化为基础,讨论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与文化关联性强的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王健  王安民 《社科纵横》2008,23(4):177-178
翻译无法摆脱语境因素的介入.原文意义的确定,同样离不开语用因素的切人.为了确定原文的意义.有时需要结合语境和语用等多种因索.以下以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中"Ich bin ein Berliner"一句话的翻译为例,来说明语境因素、语用因素等在确定和再现原文意义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才交流频率的逐渐提升,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加以重视.医学院是培养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的专项场所,医学生中英语翻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翻译能力,致力于英语文献研究和写作工作.而培养创新型英语翻译人员需要医学院教育教学人员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培养方式.在研究中基于专项英语的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明确现阶段市场中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弊端,结合"动态对等""项目教学法"等教学理念,研究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翻译理念,养成良好的英语翻译方式,力求能够为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理解与翻译     
理解与翻译○路东平译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的程度。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又是理解的体现。原文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分析琢磨的过程。要忠实于原文、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译者须要透过表层,挖掘深层,捕捉“弦外之音”。本文就语法分析、背景...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政治等效"理论是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专门针对外宣翻译提出的翻译理论,外交语言作为国家政策的"第二代言",必须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政治性。近年来中国更加关注海洋外交,颠覆了从前以陆地为主的区域化外交形式。本文以习近平在2014年APEC会议上的发言及海洋外交系列演讲的口译为例,在"政治等效"原则指导下分析其海洋外交理念下演讲词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等网络”(简称P2P)近年来迅速成为计算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不仅因其在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应用普及大潮中被更多地认识、使用,更因其自身性质与当今网络商业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冲撞,《财富》杂志更是把P2P列为“影响互联网未来的四项科技”之一。P2P所稳固的网络精神与其对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因P2P的运行而相得益彰,但另一方面,它的广泛使用却给网络商业化带来了深重冲击。本文以对等网络为研究对象,拟从其技术原理、所建构的网络精神及其与网络商业化冲撞的表现,试图探讨对等网络与网络的商业化趋势冲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靳松 《社科纵横》2003,18(5):85-86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英语翻译中重要的一步———理解 ,并且讲明了理解的主要阶段及影响理解的因素 ,从而得到了一个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透彻理解原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态"与"静态"是所有人类语言中都具有的两大语义语法范畴,它是外部世界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人类语言中投射的结果;动态范畴是绝对的,静态范畴是相对的,静态范畴是动态范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动态范畴不等同于体范畴,应对"动态范畴"作广义理解;现代汉语中的"了"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标记;从"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汉语中一些非连续性语义成分间的相互限制选择关系作出通俗、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一、相对语境和绝对语境从翻译学的角度看,语境可以分为相对语境和绝对语境。所谓绝对语境,其义是语境完整,原文的意义完全由语境来决定。而相对语境是原文语境不完整,原文的意义是由语境进行人为的想象、补充、完善后才能认定的。试看两个例子。例1(1)这样的中国人,呸!(2)这样的中国人,呸,呸!大多情况下,这两组句子被人认为是同意义的句子,那是因为对(1)、(2)两句的相对语境进行了相同的想象与补充而导致的。但去掉了这一前提,(1)、(2)句就难以成为同意义的句子了。实际上,(1)是陈西滢的话,他所说的“中国人”指反帝志士,(2)是鲁…  相似文献   

14.
罗红霞 《社科纵横》2007,22(1):169-170
长期以来,等效原则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翻译目标,等效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将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信息传递是否成功的标准。它要求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要相当。成语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浓缩,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语翻译并非易事。本文从翻译的等效原则出发,来探讨汉语成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译文读者心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芳 《社科纵横》2006,21(4):158-160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重点放在原文与译文的比较上,强调译文的“忠实”。但是,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译文读者的接受心理。本文简要分析了读者心理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选择方面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萍 《社科纵横》2006,21(1):156-157
译者的翻译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起点就是动机。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要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它直接体现了译者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影响了译者对原文文本的选择、翻译方法的采用以及翻译质量的高低。本文结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动机展开研究,认为认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译者进行翻译的主要动机,并且在外在诱因的催化下产生。  相似文献   

17.
宋代“田制不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概念体系,"田制不立"说由中唐"均田制"崩溃说延续而来,意即到宋代不复存在土地制度.但是,<宋史>所云"田制不立"的原文在<宋会要>中全文收录,系宋<国史>作者概括上奏者的奏文而提出.在宋人的理解当中,"田制"就是"限田",并没有作为"制度"的特殊含义,也没有暗含将其与前代的"均田制"作对比的隐前提.从学术逻辑体系及史料考订等方面综合分析,"田制不立"印"限田"不立,是关于"均役"的行政事务举措,不是在制度层面作为一种能与"均田制"(假设存在这个制度)相提并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0-55
近期,由美日核密约以及日本内阁更迭引出的冲绳问题再次成为两国媒体上的热点。"二战"以来,对冲绳的争夺反映出日美同盟关系由"不对等"向"对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历史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冲绳"民间—官方"模式既提供了一扇解读日本国内政治的窗口,也成为观测日美同盟关系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的属性与美学观。文学翻译是通过译者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把原文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作为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读者的美学要求,使人在美的感染中陶冶性情、升华思想、激励意志、汲取精神,给人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何孟良  张立 《社科纵横》2012,(7):175-176
翻译局限一直是困扰译界的一大难题。语言结构的独特性、音韵、双关等在其他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言语意义的开放性等因素都是造成翻译局限的原因;不同文化所具备的独特要素或是个性特点构成了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进行交流的障碍;再则,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的个人运用风格上也不尽一致,故译文难以全面把握原作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神韵。本文试图从语言差异、民族文化特色和作家与译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探究翻译局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