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曙光一号的上马.1968年初,中央军委下达选拔航天员的任务。这次选拔进行得很秘密,事后没有很大反响。所以从未引起过外界过多的荚注。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专业摄影师鞠浪以平缓的口气激活了一段尘封了三十几年的航天秘史。  相似文献   

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以来,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四个“特别”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凝聚了我国载人航天工作者集体的价值追求。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激励大学生努力朝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神舟”四号飞船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即将成为现实。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仅仅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将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和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4.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航天第一人”,开创了载人航天新时代。至今,人类已经发射多种宇宙飞船。它们可分为载人型、货运型和载人货运混合型三种,也可分为卫星式、登月式和行星际式飞船三类。  相似文献   

5.
视野     
《职业》2004,(7)
中国女航天员5年后诞生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位女航天员将“诞生”在2010年以后中国实施空间站计划的神舟号飞船中。据介绍,中国选拔的女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主要是充当载荷专家的角色,虽然将在普通女性中选拔,但可能对其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其在太空中进行空间研究、试验等工作,而神舟号飞船驾驶员的工作还是会交给男航天员去进行,  相似文献   

6.
真子 《现代交际》2006,(7):10-11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相似文献   

7.
时讯盘点     
时讯盘点之飞天篇过去的这一个月最喜乐的名字无疑是“神舟”五号和杨利伟。“神舟”飞天,华夏扬眉。中国人第一次飞上太空,中国人第一次俯瞰地球,这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高度。十六届三中全会刚一落幕,胡锦涛就飞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令人感到中国人的初次太空之旅不仅具有空前的科技意义,在振奋人心、凝聚民族方面也具有意味深长的政治蕴涵。宇航是人类20世纪的里程碑,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1969年美国人第一次登上月球……虽然距人类第一次飞天已过了42年,中国仍因“神舟”壮举荣膺载人航天“第三名”,全球炎黄子孙为此血脉贲张,如痴如狂。当然,飞天又绝不仅仅是“国家秀”,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国人又上演了一次精确  相似文献   

8.
张传军 《老年人》2006,(1):18-19
黄春平,个子不高,但身体壮实,走路虎虎生风,讲话爽朗大气。他脸色红润,精力充沛,浑身是劲,丝毫也看不出有了65岁的年纪。他曾是国家高技术“863-4”计划首席科学家,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说起载人航天工程,他的贡献可大了,那功臣奖、贡献奖、特等奖什么的,一数一大串。1964年,黄春平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他的航天之旅。3年后,他担任载人飞行器主任设计师,带着一帮技术人员来到西北某基地进行抽检试验。那时候,还没有先进的观测手段,只能靠看靠听。每当发射试验时,他就站在着陆…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26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完成航天任务,顺利返回地面,“神州十号”安全着陆那一刻,从飞船发射那天起就一直关注现场直播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林励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励吾之所以十分关注神州飞船的飞行情况,是因为其中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工作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 载人航天工程负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日本偶像剧《血疑》风靡亚洲,成为中国黑白电视时代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片。无数观众通过这部当年热播的电视剧,认知了可怕的“血癌”,即白血病这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很多年来,人类对白血病一直束手无策,视之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2.
章法 《老年世界》2008,(19):38-38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来说是一家有四五个孩子的“梯形”结构,70年代一般是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正方形”人口构成,老人都有子女陪伺在侧。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却已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倒三角形”,子女少且忙碌,使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便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一个安度晚年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否愿意,公元2008年也将给中国人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事记年,也是改革开放历程中最悲怆最辉煌的一个年头。说“悲怆”,是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造成了空前劫难;说“辉煌”,是奥运会的举办、载人飞船成功巡天,不仅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展现了社会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在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是继续走技术引进之路,做依赖型国家?还是靠自主创新,实现创新立国的战略宏图?10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这次全会主要议题的“十一五规划”将“自主创新”战略上升到了与“改革开放”平行的高度。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从无到有的壮举,显示出了中国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增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时3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名的“神舟”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翌日凌晨3时41分,飞船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遨游,在预定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6.
时评漫画     
邝飚 《炎黄世界》2010,(5):31-31
《诺亚龙舟》 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拔移民潮以来,第三拔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美国、加拿大和澳洲成了“龙的子孙”最向往的圣地。这第3拔有个特点,高学历、个人资产殷实。  相似文献   

17.
金秋茶坊     
《老年人》2001,(1)
21世纪初中国宇航员可望上太空据传媒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胡鸿福透露,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经过几次无人试验飞行以后,力争21世纪初将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据介绍,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攻克了大量的关键技术。  点评: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发展航天技术,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天津三百老人要与儿女脱离关系据新华社报道:天津市老龄委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天津市欲与儿女脱离关系的老人似乎越来越多,仅2000年上半年,市老龄委…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将是一个注定要载人我国航天史的重要时刻。“嫦娥一号”飞向月球,实现了华夏民族奔月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嫦娥一号”探月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踏入深空探测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19.
“神舟五号,我是医监医生。地面观察你状态很好,你自我感觉如何?” “我感觉良好!”航天员杨利伟回答。 当“神五”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后,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了这样一段对话。那个与杨利伟对话的女性,就是负责监控航天员飞行过程中身体状况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医监医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勇枝。  相似文献   

20.
胡友松老人的家,在北京东郊的一栋居民楼里。这里挂满了她各个时期的照片。而当年让李宗仁一见倾心的那一幅,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胡友松的母亲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并很快在中国影坛走红,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第一电影明星,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