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2.
《劝导》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描写贵族出身的安妮因接受教母的劝导和恋人温特沃思解除婚约,八年后再续情缘的爱情故事。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奥斯丁后期创作的一些变化和发展。从理智与情感、安逸与冒险等角度探讨奥斯丁的小说创作在婚恋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观念及其发展变化,可以挖掘作者后期创作体现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世纪晨星",不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模式,而且领军现实主义小说的勃然兴起。她的作品虽然总是围绕着中产阶级三、四户人家的生活和思想,但时代赋予创作者的使命仍然在她的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社会剧变给人们心理和信仰带来的强烈冲击正以讽刺幽默的笔法无比真实而细致的展现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以其不朽著作《呼啸山庄》闻名于世界文坛,其实,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诗人。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然而很少有人读到她的诗歌,所以,就她的诗歌做些简单的评介,对于全面地认识艾米莉及其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中,贯穿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与小说结构之中,这是奥斯丁笔下喜剧性的精髓。本文试从小说主题、人物对话中分析反讽艺术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应用,从而领略一下奥斯丁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娴熟运用各种反讽,将小说主题,即当时社会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目的的婚姻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小说中的各种人物生动逼真地塑造出来。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我国读者熟悉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小说以观察敏锐,描写细腻和风格典雅独树一帜于英国文坛。她所著的《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作品都已成为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至今盛名不衰,深受读者喜爱。翻译这样一位名家的作品,既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有相当的难度。最近阅读了《爱玛》(Emma)的两种译本,一种是刘重德同志的译本(漓江出版社,1982年),另一种是张经浩同志的译本(浙江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国18世纪著名的婚恋题材小说家,简·奥斯丁以极为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同时代年轻女性的社会认知困境。在简·奥斯丁笔下,从《傲慢与偏见》到《诺桑觉寺》再到《劝导》,几乎所有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抉择时都会受到来自各方善意或恶意的劝导。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更是直指这一现象,并以戏剧性的结局回应了关于是否应该听从他人对婚姻大事的劝导这一问题。从心智理论视角对该小说人物的心智关系进行剖析,可以发现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劝导"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主题意义。可以说,"劝导"既是简·奥斯丁情感生涯的关键词也是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9.
在创作后期,奥斯丁意识到了海洋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性,在小说中加入了大量海洋元素,《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其中之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巧妙地表达了对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的洞察和批判。综合奥斯丁的个人家庭背景和经历与小说中关于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描述,可以解读18-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重要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和海洋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事业中分别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奥斯丁本人对工业革命和英国殖民扩张事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家。她在《傲慢与偏见》中,现实主义的笔法下透出了不尽的浪漫主义情怀,她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人物,她把人物理想化,她崇尚幸福、美满的婚姻,向往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奥斯丁及其作品的“理性其外,浪漫其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运用讽刺手法将小说主题——资产阶级的婚姻观,即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主要目地的婚姻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简·奥斯丁最后一部创作《劝导》为主线,揭示了奥斯丁晚年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她创作思想的影响.作者指出,奥斯丁在创作思想上有一个从理性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并分析了这一创作思想转变的社会根源和家庭根源,进而论证奥斯丁作品的重大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构一个奇幻的世界,游历其间,并借主人公在异域的所见所闻来讽刺现实,这类小说中外不乏其例,而《镜花缘》、《格列佛游记》则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老舍不仅读过这两部小说,而且从中归纳出了这类小说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格列佛游记》——《猫城记》。 1726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格列佛游记》,1818年,我国的李汝真刊行《镜花缘》。虽然《镜花  相似文献   

14.
寓真于朴 蕴美于情——《简·爱》的双重艺术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出版(1847年)就“震惊了英国文坛”,引人注目的是,西方评论界对这部作品及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研究至今久盛不衰。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超越时代的成就,是由作者艺术创作的挑战意识决定的。当有人建议夏洛蒂向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大师奥斯丁学习时,她很不以为然,说奥斯丁的作品“是现实的却不是真实的”,虽然典雅精致,但象是照片,没有表现旺盛的生命力,“没有让读者感受到那激情和深刻的东西,那些热血激荡,那些在现实中看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一生创作的6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势利、愚蠢、虚伪、贪婪自私、傲慢无礼、自欺欺人的讽刺、揭露和批评,宣扬了美好的伦理道德。在奥斯丁看来,真诚、朴实、仁慈、仁爱、仁义、互让、宽容、谦恭、彬彬有礼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傲慢与偏见》以婚姻问题展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习俗。  相似文献   

16.
聂华苓是台湾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流行期间成长起来的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海内外华人中有很大影响,《失去的金铃子》(六一年创作)、《桑青与桃红》(七○年创作)、《千山外,水长流》(八四年创作)这三部小说的创作充分体现了聂华苓  相似文献   

17.
四《晨报副刊》是这时期发表白话创作小说最多的报刊。它最早响应《新青年》、《新潮》的新小说创作,先是转载《狂人日记》、《断手》)、《是爱情还是苦痛》,之后发表了近百篇作品(至1921年2月),为新文学培育了不少作家,冰心、叶绍钧以及郑振铎、林如稷、徐玉诺都在这里发表小说。最值得记述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和《阿Q正传》,就是在此使人们先睹为快的。《晨报副刊))这时期在新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绩,与1919年2月7日改组后吸收李大钊参加工作,从而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有很大关系。冰心是《晨报副刊》这时期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小说作者。从1919年9月到1920年底,她在该刊发表了十六个短篇。这些小说的评述已有专文,本文从略。叶绍钧在该刊大量发表作品的时间在1921年之后,我们也不评述了。郑振铎的《平凡的毁了的一生》(1920年10月3日),写作手法有新颖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是斯帕克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人生的指南针,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与她的小说创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斯帕克创作她的第一部小说《安慰者》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她的宗教信仰和小说创作的关系。目前很少有人详细研究过《安慰者》的叙事策略和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而这对理解斯帕克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斯帕克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她的叙事策略,她所选择的叙事策略反映了她的宗教信仰,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的《诺桑觉寺》和她的其他五部小说相比较 ,在叙事策略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诺桑觉寺》采用了公开的叙述者和外露的作者型的叙述声音 ,突出了作者的在场 ,获得了作者权威 ,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的作者立场。由于这部小说未能及时得以出版 ,奥斯丁调整了她的叙事策略 ,在这之后所写的小说采用了隐蔽的叙述者和含蓄的叙述声音 ,以及间接性的、含混型的叙事手法 ,小说自我叙事意识逐渐减弱 ,作者权威逐渐引退 ,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英国著名女性文学家.她的小说的魅力征服了两个世纪以来的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时由于她的戏剧才华使小说深受电影界的青睐,其6部小说已全部被搬上银幕.奥斯丁小说中所具有的曲折而有致的戏剧特质、收放自如的视点转换、内涵丰富的人物对白等特征筑就了其电影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