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象和方法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上经济思想本质的学科,本身具有严整的体系和特殊的矛盾性。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每一种经济思想之所以产生与存在的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它的实践与发展的社会效果,及其本身的正误所在和客观的成败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综合研究;从中找出中国经济思想的固有特色,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2.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一书,这是继作者《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又一新作,两者形成姊妹篇。这部新作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它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文字生动活泼,通俗到仅具高中文化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刘康 《社会科学》2020,(4):160-173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的内容,包括了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转换以及在中国被转换的理论,反过来对西方理论的影响等。在方法上既是历史化的,又是元批评的。若要把握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转换,方法上应做大历史、思想史、学术史的脉络梳理。一方面需要做纵向的历史化的叙述,一方面要寻找理论关键词,即福柯-李泽厚式的"制造概念、提供视角"。关注的问题包括: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反思与西方后学的时间平行与结构相似,以及李泽厚的审美-历史话语建构与德国启蒙理性、当代西方后学的关系,构成理论方法、范式与中国问题的一体两面;"莫斯科-延安-北京模式"的中国文艺理论演变的路线图;审美、意识形态、情本体、情感政治、生命政治等关键词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学术界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诠释"经济史学"的基本定义出发,基于较为广博的研究视野,重点阐释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创新及其主要标志;进而具体深入论析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独有特质与学理优势,以及中国经济思想学说对世界的早期贡献;然后返观考察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以期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和整个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思想为对象,研究其产生、发展以及每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之间斗争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振羽、侯外庐等学术界前辈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已经进行过开创性的研究,但是由于历史所造成的原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曾经一度中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才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王彝中国是世界上率先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之一。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人们在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内容丰富的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这是一份丰富而又珍贵的历史遗产。科学地总结、批判、继...  相似文献   

7.
<正> 1988年6月,我国著名学者、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应邀到山东大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工作,笔者对他进行了访问。张教授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田:张岂之先生,您是《中国思想通史》一书的撰著者之一。这部书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开创之作,至今仍是专业工作者的案头书,您能否简单谈一下这本书的特点? 张:侯外老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有好几卷。50年代末,我和其它几个年青人参加了第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界的热点,本文则根据统计资料从阶层规模、职业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与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产阶级的概念,并且从收入特征、职业特征、消费特征、闲暇生活、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分析了低产阶级的社会特征,探讨了低产阶级所具有的社会稳定的基石、代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等社会功能.最后提出低产阶级研究将深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并将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本土化的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学科特性、历史分期、体系结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是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应按社会制度的发展顺序,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来划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丰富而成体系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中既要注重传统经济思想的范畴概念,也不能排斥新的范畴概念。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研究中既要克服将古人思想拔高的倾向,也要克服抹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理论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因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中国经济思想演进的承继关系非常复杂,研究中对许多问题还缺少足够的认识。所以很有必要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历史分期、体系结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及学术争论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历史分期问题任何历史时期总有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不断就当时的经济问题寻求答案和解决方法,从而产生了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精确地讲,经济思想与人类同步产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历史悠久,汇集丰富,是中国及全人类思想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一方面包括千百年来浩如…  相似文献   

12.
去年12月成立的上海经济思想史研究会,在复且大学经济系教授陈绍闻主持下于七月三日召开首次学术会议,围绕上海社科院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马伯煌教授所作论文《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几个问题》,就该学科的现状、研究方法、对象和体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瞿林东 《中州学刊》2007,4(1):196-203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空间非常宏阔,这不仅见于纪、传,也见于表、志;不仅见于纪传体史书,也见于编年体、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不仅见于官史,也见于私史、野史、笔记。因此,中国古代史学家同中国思想史的关系至为密切。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特点,从古代史学家所描绘的历史画卷的背后,不难发现古代史学家思想发展之波澜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读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炼成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深受启发。现在我以欣喜的心情将这本专著推给学术界,特别是推荐给企业界和一切从事经济管理、经济学教学及有志于研究经济管理的同志们。 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国数千年来经济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就其研究对象和包含的内容来说,它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历史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它的丰富内容隐没在浩翰的中国古籍文献中,混杂在哲学、政治、军事、文学等论著之中,以致被人们所忽视。真正开始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六十年代以来,日本、美国、东南亚、欧洲诸国,对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目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指导下,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报纸、杂志上的论文也日渐增多。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一个对这门年青的学科有兴趣的人均会感到极大的兴奋和鼓舞。但是一门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碰到一些问题。目前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同志中,对于这门学科应采取怎样的体系,是否需要采用对比的分析和是否有把古人思想现代化的问题,似乎存在不同的看法。虽然尚未形成正式的争论,但这些都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能及早地通过讨论加以解决或澄清,会有助  相似文献   

16.
<正> 从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看,王船山继承了儒家全部伦理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以“义”为核心的爱国伦理思想。儒家继承了殷周时期以“孝”为纲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是政治的基础。殷周是宗族奴隶制国家,宗法制是等级制的基础,族权是政权的基础,国家是宗族的扩大。因此调整宗族内部纵的和横的关系的“孝”与“悌”,成了伦理思想的核心,尊祖敬宗成了社会最高美德。春秋时奴隶制开始瓦解,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社会关系日趋复  相似文献   

17.
一、有意义的开端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顾名思义,应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不过,它在中国成为专门的研究学科,只是近二三年的事情。现有的初步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些是先于外国而早有发现;有些对于今天的实践仍有借鉴作用乃至指导意义。这说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确是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是定性的,更是定量的分析,对于财富问题尤其如此。财富衡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某种共同标准,以度量某个客体中所含价值的多少。比起劳动异质性和时间可兑换性的困难,货币虽然有任意性和波动性的缺陷,但它似乎更适合于做衡量价值的标准。财富的流动中,货币并不是唯一,还有资本。  相似文献   

19.
财政思想是时代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制定财政政策的基础.财政思想的形成要受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或人生观的影响,这些观念的形成,必定是文化教育和人文熏陶的结果.由于中国古代关于财政经济的论述多半散见于各种史书中,本文提出"还原法"研究财政思想史,即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把"财政思想"还原到人的"全部人文思想"中去整体地考察.这一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财政思想文化派生论,重点在于考察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袁枚都是一代诗家,他们作为清代诗界四大派中格调派和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众所周知的重大分歧和对立。但是,作为真正的诗人和诗评家,沈袁在诗学观念上的分歧并没有抹杀他们在内在层面上的某种一致性或契合。笔者认为,能够从相互争论的诗论中找到一种彼此双方都倡导的东西或隐含的观念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从差异中寻求趋同,这种共同往往具有特殊的深刻性和普遍性。笔者经过考察,在沈袁诗论中找出他们在诗歌艺术情感的倡导上归于一致的结论。拈出情感这一概念,看来过于一般,无甚新意,但对沈袁二家诗论的分析,我们却可以见到诗歌艺术的情感以一种整体结构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