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长江三峡神农溪边,有一群纤夫,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江畔,穿险滩、过峡谷、冒严寒、顶酷暑,喊着号子、流着汗水,演绎出独特的纤夫文化。“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刨沙呀,嗨着,往上爬哟,嗨着着……”在神农溪雄奇险秀的峡谷里,和着奔腾的浪花,一声声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百转千回。  相似文献   

2.
吴迪 《中国民族》2013,(12):46-47
当下,“新疆人”很火。 7月25日,乌鲁木齐第五小学足球队大胜日韩球队,荣获2013年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冠军。当这些小球星手捧奖杯,大声喊出“嗨!我是新疆人”的消息被新疆各大网站和官方微博传播开来后,引起全国500多家网络媒体的争相报道,嘲友亲切地称他们为“新疆足球娃娃”。  相似文献   

3.
马兰山歌     
. 高山族,有30余万人口。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尼语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和福建省。.海峡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台湾,千里遥望马兰村庄;遥望马兰村庄风光明媚,何时马兰你才能回归?马兰、马兰哟——我盼你盼得心儿碎,心儿碎!海峡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台湾,·14·朝思暮想马兰村庄;把马兰村庄故人念,何时马兰你才能回归?马兰、马兰哟——家乡亲人才能相会,能相会!海峡春风吹拂着祖国的台湾,侧耳倾听马兰村庄;倾听马兰村庄思归曲,何时马兰你才能回归?马兰、马兰哟——团圆的种子已萌芽,已萌芽!——那格、弯依那那依噢嗨——央!嗣叠马兰山歌@陈松民~~…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农历虎年,人们把带着虎头标志的年历画挂到墙上,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老虎,笔者颇有所思。老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凶残的代名词,但它也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人们谈虎时怕虎、恨虎者居多,而我则对老虎颇有几分敬意。曾经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数以若干万种计,但世纪变迁,斗转星移,物竟天择,不知有多少物种已经灭迹,后人只能从化石中找到它们的遗迹。而老虎在生物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子孙发达”,而且牢牢地占据“兽中之王”的第一把交椅。为此,我佩服老虎强烈的竞争意识,它藐视敌人,敢于拼搏,充满生气与…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些质地极佳的库西峡檀香木,他拿着到处去卖,却没有遇到一个敢买的人。他看见一间空房子,便到那里面去睡觉。恰好有一个卖炭的人,也在他后面来到了那间空房子里,于是两个人聊起天来了。檀香木的主人说:“这个地方没有买东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们二人又分头去卖货。晚上,他们又在那间空房子聚到一起了。那个卖檀香木的人看见那个卖炭人卖出去了很多炭。心里便想到:“嗨,这下子我可找到一个好办法啦!”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人称山神为“白那恰”。认为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古树洞窟,都是“白那恰”所在的地方。 关于“白那恰”的来历有两个传说。一个是说古时候,有个小猎人,归途路中在大树上睡觉,一只老虎伸掌往树上窜,结果老虎前腿被树桠杈夹住。小猎人救了这只虎,一路上,虎提供给他猎物,供他乘骑,保佑他平安。从此,鄂伦春人进  相似文献   

7.
卷头语     
恭贺1994年元旦! May your Christmas and New Year's Day be Filled with lovc and happiness! 本刊及主办单位——西北民族研究所全体同仁与一年来为本刊撰稿的学者、忠实的读者诸君、学界诸友怀着同样欣喜的心情迎来了又一个新春佳节。1993年于我们是一个峥嵘岁月:我们是用主办单位全部经费作代价而维持了这一年刊物的出版!为此,我们由衷地  相似文献   

8.
洱海的悼念     
中国文坛殒落了一颗巨星!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我们敬爱的沈老——茅盾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噩耗传来,我们白族的文艺工作者和白族人民,无不感到深切的悲痛。我像看见苍山也在为之肃立,洱海也在为之默哀。沈老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热情的文学导师和辛勤的文艺园丁,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伟大  相似文献   

9.
2003这一年,我们是以怎样的心情、精神状态,以怎样的步伐迈到年终?中国百姓都是记忆犹新的——一场非一般性灾害“非典”,严酷地抵挡在我们面前,而且完全是突如其来的!抗击“非典”,举国上下空前的政通人和与空前的同心同德迅速地汇成众志成城的应变核心:正面以待!全民抗击!敢于必胜!在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奔赴中,一场场悲壮的抢险中,  相似文献   

10.
我们敬爱的雷老在1月9日下午因病离开了我们,作为后辈社会学者,内心感到无比悲痛!中国社会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风范垂世、学识过人、贡献巨大的社会学前辈!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北方片)的节目中,出现了一批民族地区文艺团体创作和演出的儿童剧和反映少数民族儿童生活的儿童剧。这当中,新疆歌剧团演出的独幕儿童话剧《老虎和熊的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队演出的小舞剧《三毛要上学》以及兰州市豫剧团演出的豫剧《早霞》,已经参加了赴京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并获得好评,委实令人高兴。有些同志说得好,我们爱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就应该爱我们各民族的儿童。一个时期以来,为各民族地区儿童服务的艺术创作和演出都不够兴旺,需要引起注意和加以大  相似文献   

12.
上午,小车离开瑞丽不到20分钟,公路边就出现了国界碑,稻田边也出现了国界碑。我问二哥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界碑,二哥说:“瑞丽在国境线上,又是国家一级通商口岸,有界碑一点不奇怪。缅甸还有3个村寨全包在我们中国的版图里。”下车后,上了一条不大宽的土路。二哥突然提醒我们:“喂!别踩上地雷!”我吃了一惊,以为国界线真有地雷。好险,原来差点踩上一堆牛粪,牛粪上不知谁端端正正地插了一根小树枝。二哥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插上小草或树枝,就是这堆牛粪有了主人,别人都不能再去捡,这可是傣家人的风俗哩。”我们顺路走进一家竹楼,一位姑娘和她那五十开外的老奶奶接待了我们。二哥喊了两声“小仆少!咩巴!”(小姑娘、大妈),不知用傣语和她们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我们站立着     
曾经有过阴冷沉重的日子, 我们横七竖八地倒卧过。倒卧在冰雪怀中, 倒卧在贫瘠的风尘。不是因为绝望因为懦弱, 只是因为忧郁因为累了, 想扑在妈妈怀里, 和生我们的黄土地亲近亲近, 而且,汲取更多的勇气和养份! 随后,我们便坚定地站起, 生来,我们就属于直立的木本! 不合时宜的衣装和情绪, 如叶子般几番脱落了, 深理在脚下, 成为我们生长不可或缺的养份! 没有它便不会有我们, 诚如没有过去便没有如令! 站立起来,我们再没躺倒, 真的像棵挺拔的树了, 有了默默无语的深沉!  相似文献   

14.
苗族“吃猪”(苗语叫“农吧”)属于包括椎牛、接龙在内的楚王室三大祭祀仪式之一。古代苗民认为家人患病或出现恶梦恶兆,是猪神派其下属捉弄自家,须供猪还愿。湘西现存两种还猪神愿仪式:一是将一头公猪系在坪中立起的木柱边,让人一棒一棒打死,称“吃棒棒猪”或“椎猪”;一是将一头生了三胎以上猪崽的老母猪捆住侧躺,用四根木桩钉在户主堂屋内,亦用木棒打死,叫“吃老母猪”,因其禁忌最多,故又称“吃忌猪”。后者具备了戏剧的基本要素,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和一定模式的时空架构,为研究中国戏曲的起源提供了鲜活的佐证。本文从戏剧发生学的角…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这更是一次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驰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500多万草原儿女对湖北人民说:"别怕,我们在一起!""湖北加油!内蒙古来了!"连日来,内蒙古援鄂医护人员带着2500多万当地各族同胞的深情厚谊,逆向而行,在湖北战疫一线全力救治病人和开展疫情防控。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称他们是"辽阔草原上最美丽的云朵"。"咱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争取早日回家!你们别害怕,有我们在呢!"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们有着互不相同的语言,但骨肉情深呵,心儿紧紧相连。我们是共有一个金欧的嫡亲兄弟,脐带的血都滴在同一块国土上面。·维族诗歌的一种格式,犹如汉族之绝句等。人们都说,情人比郁金香娇贵得多,为了爱情,甚至生命也算不得什么。但是一旦需要从三者之中作出抉择,在情人和生命之先,我要可爱的祖国!一枝枝单独的柳条一撅就断,离群索居的绵羊命运莫测、难保安全。而当我们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挟天山而超瀚海,四化又何难实现!柔巴依——为《民族团结》复刊而作@克里木·霍加!维吾尔族 @一之~~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OK"!  相似文献   

18.
《西藏研究》已满三周岁,于今又迎来了一九八五年春节和藏历阴木牛新年!值此,我们谨向广大热情关心、支持《西藏研究》的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谢意!敬贺你们节日欢娱!恭颂您们扎西德勒! 《西藏研究》自创刊以来,曾受到各方面的许多赞誉。我们感谢您们的热忱和鼓励。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改革精神,紧密结  相似文献   

19.
战友之歌     
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风, 三十年的雨, 三十年的波涛与静谧, 我们紧相依。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潮, 三十年的汐, 三十年的追求与寻觅, 我们在一起。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离三十年的聚, 三十年的俯首与横眉, 我们相激励。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喜, 三十年的悒, 三十年的边声与牧笛, 我们共谱曲。  相似文献   

20.
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邓小平 7年前的一个春天.鄂西土家族农民王翠兰(女)到北京开人代会.下了飞机,路过京郊菜地,看见在地膜覆盖下,茄子圆鼓鼓地吊着.她心里一惊:北京的气温比鄂西低得多,可家乡的茄子才打花苞苞!州里、县里三番五次号召我们用地膜覆盖,说是给包谷盖床被,能提高地温,躲过秋风.我们没有听!这些年,我们贫困地区躺在国家身上,国家想把我们扶起来.可是,扶得起竿子,扶不起绳子……今天,王翠兰和乡亲们通过发展地膜包谷,已经告别了贫穷.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感受和参与一场改变数千万农民命运的革命——“白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