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了解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揭示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商洛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32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在父母感情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年级、恋爱经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女和学科背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恋爱经历、生源地、学科背景和父母感情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4)婚姻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婚姻态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延边大学在校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负性情绪与主观支持、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汉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校的大部分朝鲜族大学生是延边本地人,而汉族大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情绪调节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教育,并且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方法:对332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主要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投入社团的时间、参与社团的质量均是其主观幸福感认知评价成分——生活满意感的显著正向预测源:大学生在社团中的身份以及参与社团的质量均是主观幸福感情绪体验成分中的积极情感的显著正向预测源。结论:高质量的社团参与活动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Folkman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的消极应对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对于生活的满意感也显著高于男生;生活满意度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同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则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8.8%和7.3%.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自尊、自我效能的现状以及相互关系。方法:以西安石油大学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人格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用对比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状态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其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内外向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而自我效能与非贫困大学无显著差异;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自尊对其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以及自尊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四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其预测程度大小顺序为内外向、神经质、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的整合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人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般是把这些因素孤立来考察的,但将人格和文化联系起来的调节--缓和模型认为,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快乐平衡)的影响是泛文化的,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调节着主观幸福感的两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文化也缓和了人格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为考察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阶层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安全感在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社会支持的调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等心理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心理问卷探讨了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佳,异性朋友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幸福感的性质和构成,了解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对武汉市6所高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幸福感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以及对性别、专业、年级系数的不变性。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指导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正面情绪体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国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显著地强于发达国家样本的相关.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高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弱.样本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越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样本,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主观幸福感与经济状况的构成以及样本的性别分布会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关.为此,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需要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社会比较、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分析了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关键在于比较,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效应是解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时间比较对不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心理不健康、多子女、家庭经济地位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影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老年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加大民生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弱势老年人群体;重点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月收入、亲密朋友个数和子女个数的不同会对边疆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做好基本生活保障、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建立或健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制和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对于提高边疆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中对幸福感的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学科视角出发,从传播学角度直接论述媒介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质化研究方法,考察了大众传播的媒介使用对使用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介使用通过三种路径影响主观幸福感:人们通过媒介内容(信息)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媒介作为中介变量能使大学生构建更广阔的主观现实(subjective-reality),通过参照系对比和后续行为,进而与主观幸福感发生勾连;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如"地方认同"、"国家认同"等象征性资源,整合社会凝聚力,人们的"认同"感知的变化会隐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wisdom, recent studies argue that parenthood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higher parental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However, parenthood remain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dults’ lives, also in highly developed societies where childbearing has become optional, financially expensive and affecting other goals in life. Whereas a great deal of effort has been put into answering why fertility is low in so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one may even ask why is it not even lower. The answer is not obvious but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to 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tility and SWB has been under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s at work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special issue makes a step forward in this line of research, providing a coherent set of papers addressing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tility and SWB and its mechanisms, starting from a demographic perspective, but integrating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collection of papers assesses the effect of the birth of a child on the individual SWB from angles still unexplored with the idea that the effects of fertility on individuals’ SWB are diverse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couple and country contextu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成就动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190名许昌市城乡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量表测量和随机访谈,结果显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当老年人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应付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且存在着性别差异;主观幸福感高的老年人多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采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老年人幸福感则较低。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的居民主观幸福感现状抽样调查的基本结论是:第一,居民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第二,居民主观生活质量存在区域差异。第三,家庭氛围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和社会信心体验对居民的自评幸福感有普遍的影响;心理健康体验对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明显。第四,与较高层次需要关系密切的主观幸福感成分对自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WB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在SWB的影响因素中,人格特质反映出了比在之前研究中体现出的更强的与SWB之间的相关性,在回归分析中表现了较强的预测性;在人格因素及其他因素对SWB的影响中,协方差分析中可见遗传因素显著的协方差贡献.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进一步讨论遗传因素影响人们形成人际环境和对外在环境做出反应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