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唐时期的国家祭祀中,海神作为山川神癨的一员而得受祭祀,居于五岳、四镇之后,与四渎等同或略高。海神祭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郊祀配祭,即在天子亲祭或拟设天子亲祭的郊祀中配祭海神;二是海祠祭祀,即由天子委托官员前往海神祠进行祭祀。国家祭祀的四海神,是根据人们对于"天下"的构想而设计出来的、政治文化意义上的海神,并非民众信仰的、来自具体海洋的海神。王朝国家的海神祭祀与滨海人群的海神信仰和祭祀,基本上属于两个互不相涉、相对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濒临大海,其文化具有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以王润滋、张炜、赵德发等为代表的山东当代作家创作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首先,山东当代作家塑造了具有典型海洋性格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海边人民在与大海搏斗中形成的顽强性格;其次,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海边人民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对方仙道文化和海神信仰的书写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关于徐福、民间高人、养生世家,以及海神及其化身的描叙,都体现了海洋对海边人民精神信仰的熏陶;最后,张炜、赵德发等在作品立足传统海洋文化精神,揭示并反思了海边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身体疾病、人性异化诸问题,其中的现代性反思视角,也蕴含有对生态海洋文化精神的热爱与追寻。  相似文献   

3.
天后是中国民间信仰中著名的海神,天后信仰作为海洋文化、闽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天后及天后信仰为基点,对宋元明清时期天后信仰在香港地区传播的历史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由于海洋渔业历来为其重要产业,海难也时有发生,所以,自古便有众多的海神崇拜,其中又以妈祖崇拜为最重要的海神信仰。福建地方戏曲中历代都存有很多与海神信仰相关的剧目,这些剧目的中心人物主要以福建百姓历来尊奉的海神妈祖与陈靖姑为主。与海神信仰相关的戏曲演出主要为在特定场合的宗教酬神演剧。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福建古代地方戏曲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岭南就是世界海洋贸易的东方中心。海神、河神以及水神等都受到当地人的尊崇。香港作为中国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水神信仰的早期传入地。香港的渔民、水手等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历来靠水而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信奉水神(香港民间一般将海神、河神等一律统称为水神)。透过对香港民间华人庙宇的探究,讨论了香港水神信仰的源流,发现香港的民间信仰在岭南文化中起到历史传承、兼容并蓄以及典范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海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时期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具备一定的海洋航行能力,体现为博大浩瀚的包容精神,产生了一定的海神信仰,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符号标志性,以及出现早期的海洋旅游现象,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海洋文化对沿海民族的经济基础、民族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呈现出活泼性、兼容性、通融性、科学性等特征,对后来的文化也有影响。但是它也体现出原始性、非主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海神信仰仪式行为与仪式空间相互影响。海神宫庙建筑及其仪式空间是海神信仰的物质表现,同时也为海神信仰仪式行为提供了承载空间。而海神信仰仪式行为对社区聚落、建筑空间、生产生活空间有着显著的影响。闽南海神信仰宫庙建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对闽南海神宫庙建筑的保护要注重保护其整体性,即闽南海神宫庙所赋予的生产和生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渔民的种种海神祭祀活动,尤其是渔船上神龛供奉的诸神合祀现象等,揭示了海洋渔业生产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渔民海神信仰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但海神祭祀活动只能是消除渔民的紧张心理,获得心灵上的宽慰,从而增强漂泊于大海的信心与勇气,去追求海洋渔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妈祖信仰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上一个名叫林默的女子的传说,渐而成为以舟楫为生的人们崇祀的偶像,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从福建向西传到了广东、广西,向北传到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随着航海和贸易的发展,妈祖信仰逐渐为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民所接受,成为影响最大的海神信仰.当我们整理有关妈祖的传说和记载,进而研究它们的文化内涵时,发现不仅妈祖的传说和信仰本身饶有兴味,它所提出的文化传播问题,也带给我们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吴志  王彬  刘成 《鲁东大学学报》2012,(2):180-186,193
从海洋文化的发展历史及主要构成视角,探讨了福建侨乡的形成和演变机制.研究表明:福建侨乡的形成是伴随海洋文化的兴起而出现的,特殊的地脉条件是促成闽海洋文化、海外移民和侨乡形成的共同基础,而船政文化、海神信仰文化、海商文化等海洋文化特质则共同推动了福建侨乡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与环南中国海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逐渐覆盖诸多专业领域,但针对环南地区民间信仰的整体研究仍然较少。海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形式,跨境而生的海神崇拜是整合环南华人移民与凝聚华人社群认同的重要力量。针对环南海神信仰文化形态的研究以区域族群为单位,呈现出海神信仰整体性和多样性、地域与时空交互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东夷海洋文化及其走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 ,东夷文化具有着厚重的海洋文化性质。首先 ,东夷人靠海用海 ,从海洋中获取物质生活来源 ,不仅大量食用 ,而且将贝等海物作为装饰品、货币以及铲、锄等工具。其次 ,东夷人的航海活动开拓了东北亚海上交往越渤海 ,抵辽东、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传统航线。同时 ,靠海用海和屡涉风涛 ,东夷人产生了人面鸟身的海神信仰和鸟与太阳通体崇拜的信仰习俗。然而 ,海洋文化发达的东夷部族与创造了南方海洋文化的百越部族相比 ,更早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随着秦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东夷海洋文化便在大陆型主体文化的笼罩和辐射之下 ,开始居于从属与边缘地位了。  相似文献   

13.
海神妈祖崇拜源于闽南,流传于我国沿海各地,并走向世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妈祖文化圈”。而作为“天南重地”的雷州人对其“敬之独深”。文章从雷州人与闽南人的历史渊源以及雷州本地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其信仰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海神妈祖信仰在天津之变化及衰落原因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盛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的海神妈祖(即天后)信仰,因封建国家经济行为的需要传播北方,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方妈祖信仰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因天津地方是中国封建社会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和贸易港,遂成为北方妈祖信仰的中心地,故本文以天津为例,旨在对妈祖信仰于内容及性质上出现明显变易、由最初的海神转变为地方保护神、又在近代以降社会动荡的冲击下显现出与闽台信仰的生命力差距等现象及原因进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妈祖与其他海神、水神的比较研究现状。重点从妈祖与北欧海洋女神神迹与形象、民众对妈祖与北欧女海神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探寻妈祖与北欧女海神传说差异成因。通过比较可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海洋文化差异,对弘扬妈祖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人性本质和西方宗教产生了怀疑。针对基督教,人们开始质疑它是否值得人们信仰。相较以往,人们对它的信仰程度大大削弱,甚至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而《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以《圣经》中“救赎”主题为题材讲述了一段越狱的故事。故事意味深长,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信仰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接下来,本文将围绕“怎样救赎”这一主题,分别从“信”、“望”、“爱”这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海神庇护为核心的妈祖信仰随古代中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向周边国家传播,自明代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华侨群体的文化记忆和信仰实践,并在部分地区经本土化而进入日本神道系统。虽然18世纪以来日本的妈祖信仰的社会基础因当地政治环境变化曾一度式微,但20世纪末期以来在中日双方的共同保护和华侨的助推之下,凭借海洋记忆和实用价值得以复苏并成为中日人文交流的载体之一。当代的妈祖信仰作为特殊的宗教资本,可通过人文交流实现在文化资源、社会服务、民间互信等领域的资本增殖,以拓展中日妈祖文化圈,帮助化解日本社会对华错误认知,培育双方交流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海龙王信仰与舟山渔民的双重心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龙王信仰是舟山渔民三大信仰之一。海龙王信仰的形成是综合了龙崇拜中的王权思想、海神信仰、佛经诸大龙王和道教龙王杂说而成,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是独立的龙文化体系。舟山渔民对龙王既有信仰崇敬,又有蔑视、轻慢的双重心理。  相似文献   

19.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著名的海神,在中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运用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分析天津妈祖信仰所表现出的地方性特征,指出妈祖信仰群体的力量促进了这一信仰的丰富化与本土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场域,而信仰群体惯习的改变也是造成今天妈祖信仰功能转变与地位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浙江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海洋自然景观的作品,形象地描绘了海洋的奇异风貌。诗人通过望海、观潮、渡海等活动描写了海洋的奇伟景色,使人们对海洋有了生动而鲜明的印象。通过对海洋自然景观的描写也体现出诗人对海洋的探求心理、敬畏意识以及征服的勇气。浙江古代海洋诗歌不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洋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的海洋意识,而且反映出人与海洋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