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素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是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介绍加拿大高校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构建实践平台来开展义工服务,培养加拿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加拿大高校的做法,在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出现的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情况,认为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在确立90后大学生责任主体地位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教育自我的能力;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自我价值、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体系,为增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到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总结概括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维因素,进而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激发大学生社会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科学制定大学生社会参与的评价标准等措施,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否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及人类社会所负有的责任,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兴衰。因此,强化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自觉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神圣使命,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论述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紧迫性、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议,期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和得失。努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动手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法规制度,营造全方位的“责任追究”氛围和机制,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承载着祖国的希 望、民族的未来,寄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的高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作为新的切入点,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进行研究,提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的培育。努力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高校思想阵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 质,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一个客观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责任教育体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缺乏实效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实践、课程建设三个层面对武德进行阐述,旨在牢固树立大学生健身强体、振兴中华民族的习武目标,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人格修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从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对他人的道德责任,确立环境保护意识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而引领社会思潮的重任。应该通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传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辅助,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辅助教学为补充,解决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疑惑等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伴随以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个体主观意识内部环境的变化,以显性或隐性方式呈现出弱化、消解化的危机.于是明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从消解向重塑发展,对推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我责任感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责任感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具体说,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培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生存责任感;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发展责任感;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为大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创新大学生自我责任感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理性剖析了当前大学数学教育喜忧参半的现状和乐观积极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大学数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的阐述,提出大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号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数学教育的宏伟事业中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的互动性、共享性和渗透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系统,发挥新媒体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搭建价值观培育新平台,形成培育合力和创新话语方式,能够有效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责任感普遍淡化。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健全的人格,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自我、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帮助、引导大学生强化社会责任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诚信是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的所有网络行为中,遵守承诺,信守约定,不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不诚信的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依据学识,诚信也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网络建设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的重要体现,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肩负着历史重任。对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些大学生中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不高、法制观念与行为脱节等问题,导致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有所突出,这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阐释法律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研究考量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失存在法律基本知识不足、观念陈旧、法的心理因素与自我控制力不足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这些问题作了社会、学校、学生3个层面的成因分析;政府、社会团体和家庭应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保障,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学校应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推动法律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改革,并用社会实践来强化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端正法律态度,在实践中深化法律意识,处理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认识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