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尾“头”是由实词“头”演变来的。这样的“头”在现代汉语中既是个构词成分的词尾,同时又是个语法形态。动词“念”加上“头”就变为名词“念头”,形容词“甜”加上“头”就变为名词“甜头”,这样的“头”没有词汇意义,却具有变动词、形容词为名词的语法意义。“眉头”、“舌头”中的“头”虽是构词成分的词尾,却只是使单音名词变为复音名词,并不能改变“眉”、“舌”原来的名词性质。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是找不出答案的。“头”的演变历史却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其来路不同:来路有的是语义的,有的是语法的。语义、语法的共同出发点则是语源。  相似文献   

2.
“儿”是什么?除了“孩儿、健儿、女儿”等极少数词中的“儿”是一般语素外,几乎所有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或专著都说“儿”是语素,是语素中的后缀(或词尾)。比如张志公先生说:“子、儿、头”是“能表示附加意义的不自由语素”。①任学良先生说:“词尾‘儿’也是名词的标志”。②张静先生说“现代汉语里典型的词缀有……子、儿、头……”,③吕叔湘先生说“有一类复词,是在一个词根后头附加一个词尾的。先拿物体的名称来说,常在本字的后面加‘子’,‘儿’,‘头’等词尾”。④胡裕树先生说:“现代汉语里常见的是名词后缀‘子、儿、头’”。⑤胡先生的说法,似乎更具有权威性,因为这是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无须赘引了,总之,“儿”是语素,是语素中的词缀,这已是“定论”。  相似文献   

3.
词尾“■■”与“■■■”的对比金忠实本文试图对韩国语表示方式的词尾“”和表示方式的词尾“”,从四个方面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和比较,以示区别。(一)表示方式的词尾“”与表示先后的词尾“”的区别两组的表面形式是完全一样的。都是n+V1+V2。下面给A组和B组...  相似文献   

4.
朝鲜语是粘着语,它主要靠把一个个词尾机械地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上,构成语法形态,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是孤立语,句子里各个词之间的词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朝鲜语里有“时”的语法范畴,这种语法范畴,是靠一定的语法形态——时制词尾来表示说话的时刻与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保持时间的关系。过去时用过去时词尾来表示,将来时靠将来时词尾来表示,现在时没有专用词尾,是靠零形态,即具有现在时意义的终结词尾、接续词尾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实词虚化是语法发展过程中新语法成分产生的途径之一。无论是旧的语法成分的消失还是新的语法成分的产生,都是一种语言习惯的改变。在现代汉语里实词虚化的例子是很多的,诸如“着”、“了”、“子”、“儿”、“头”等。而在贵阳方言中,“把”也是实词虚化的一例。“把”在古汉语里是实词,表示动作,有“握”、“攥”的意思。《说文》释:把握也,从手巴声。如《战国策》: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里的“把”,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里的“把”。现代汉语里“把”字由实词逐渐变虚,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则”类副词,如“都则”、“多则”、“敢则”、“总则”等.其中的“则”是副词词尾,约产生于元代,是中古副词词尾“自”的同音替代字.词尾“则”在明清时期并没有得到发展,在元代昙花一现后便渐趋衰亡.  相似文献   

7.
惠安方言动宾重叠式主要由“动十名”、“动+动”、“动十量”、“动+代”和“动十形”五种动宾结构重叠而成。根据重叠式里动语的语义差异,重叠式所表示的语义特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动语是动作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是量的增多;动语是存现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有量的增多,也有量的减少:动语是心理动词时,重叠式较之基式只是量的减少。重叠式里的动语和宾语互为选择,它们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语用上看,重叠式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表达场合。  相似文献   

8.
0.1 近代汉语较之于古代汉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词尾的大量使用。要考察近代汉语中词尾运用的情况,白话小说是极好的原始材料之一。《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运用在近代白话小说中是极有特色的,并对《红楼梦》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拟考察《金瓶梅》中词尾“儿”、“子”、“头”的分布与作  相似文献   

9.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时期的词尾“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时期是词尾“头”发展的关键时期 ,有旧形式的沿用、扩展 ,有新形式的萌生 ,使用情况复杂。本文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此期词尾“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与综合的分析 ,并指出不同类型的词尾“头”出现的最早时期及基本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但是对于量的具体含义,语言学界各家的看法不太一致,只有对动词重叠式所体现的“量”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把握这个“量”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内涵,才能把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概括得更加准确,客观.动词重叠式所体现的“量”是相对的,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量的内容是丰富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12.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词尾“然”构词数量多,活动能力强。本文通过对词尾“然”在该书中的使用,进行穷尽式的分析,力图勾勒出词尾“然”在该书中的运用概貌。  相似文献   

13.
任学良同志在他的《汉语造词法》一书中提出:“词头是词干的前加部分”,“词尾是词干的后加成分”。词头和词尾都没有词汇意义,不能作造句材料,只能作构词成分。它们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表示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话语标记“□□□”是由动词性短语虚化而来的,它与动词性短语“□□□”形式一样,但前者经过功能转变和意义变化后,带有随意性.功能上,转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要起强调先行成分或先行句子的作用;句法上,“□□□”只能位于句中、句尾,而不能位于句首,这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与终结词尾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由其表面形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满语否定动词“akuu”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 ,有时候做助动词 ,有时候做虚词 ,有时候虚化为附加成分 ;“akuu”没有“ mbi”的词尾形式 ,但它仍然有一定的形态变化 ;“akuu”和蒙古语否定动词“ugui ulu”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虚”与“实”,既属哲学含义上的辩证认识论范畴,又是各类艺术美学追求与表现手段的基本原则。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都将这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现象,作为共同遵循的标准。这个标准,即审美意义把握,是艺术领域里的“意境”与“神韵”,而“虚”与“实”,则是通达“意境”“神韵”之境的中介。  相似文献   

17.
“式”,在现代汉语中是词素还是词?它的语法功能又如何?诸多语法论著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干脆就不提。《构词法和构形法》把“式”算作合成词中的“虚词素”,①《汉语造词法》中称做“准词尾”,即“发展中的词尾”,②《语法讲义》则“不把它看成是词缀”,③《汉语口语语法》的“后缀”一节中未列入。《现代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语的状语词尾"■"与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典型的状语标志。在很多情况下,朝鲜语的状语词尾"■"在汉语中经常对应于结构助词"地"。"■"与"地"的主要功能是,与前面的成分结合以后成状语,并修饰其后的谓词性成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不同点是"■"只能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而"地"则可以用在谓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之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出发,立论普通话中动词“V着”重叠与“V着”叠用的对立存在。前一部分联系动词带“着”与重叠的情况,讨论了构成“V着V着”重叠式的动词的条件。后一部分区别了与“V着”重叠形同实异的四种“V着”叠用,考察了它们之间在语义、功能、结构和语用上的异同,并指出“V着”叠用的四种不同形式分别属于个人言语习惯的、句法的、语用的和超语言成分的叠用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由一般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结构一般不能重叠,除非是作状语才能重叠.但是“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一般都可以重叠,而且重叠之后有了多种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数词‘一’与量词相结合的数量短语重叠有很多种重叠式,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一AA”式和“一A一A”式.文章从诸多视角来探讨这两种重叠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