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5,(10):25-25
北京时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消息,立时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  相似文献   

2.
吴丰 《四川省情》2008,(5):51-51
2008年4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基准价为7.0015,离破7只有半步之遥,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元大关,基准价为6.9920。人民币兑美元的确定性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开始,当天人民币汇率直接升值2%,人民币兑换美元从1:8.2765变成了1:8.11。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自此,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始终处于频繁的波动状态,并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突破“1: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国内外经济界讨论的热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些官方人士与部分媒体,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一、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一)美国的"理由"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第一,近来,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而且自称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不变,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第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同中国政府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第三,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急剧增加,正在日益威胁着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吴丰 《四川统计》2008,(5):51-51
2008年4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基准价为7.0015,离破7只有半步之遥,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元大关,基准价为6.9920。人民币兑美元的确定性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开始,当天人民币汇率直接升值2%,人民币兑换美元从1:8.2765变成了1:8.11。同时,中国政府采用了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在过去32个月中,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在远期市场上,2008年底人民币价格已经到了6.3。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前者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后者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即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制度回归1994年开始的、但从1997年起被打断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另一方面,中国放弃了实行了近8年的盯住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涨跌,而是参考我国自定的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进行调整。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形…  相似文献   

7.
短期而言,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解冻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望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走出张曙光教授所称“的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的泥潭。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吸引国际投机资本2003年以来,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正常增加途径来解释;今年1 ̄6月,外汇储备又增加了1010亿美元,其中贸易盈余加上外资直接投资(F…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双门限值的SETAR模型来分析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调整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波动程度与调整速度在人民币升值和贬值时具有非对称特征,且波动幅度处于两个门限值之间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发散特征;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在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持续小幅升值是一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富江  江源 《统计研究》2010,27(12):30-34
 人民币在金融危机后重新与美元挂钩,这一做法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从长期看,汇率固定和大幅升值均不可取,关键是升值的时机和力度。本文利用2009年8万家出口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了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出口企业影响的模拟测算和压力测试,以及2005-2007年人民币升值期间主要出口行业的利润率和亏损面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研究表明,只要把握好升值时机,升值幅度渐进可控,对出口企业的总体影响就不大,而且有利于稳定出口企业预期,使出口企业对汇率的长期变化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并逐步适应汇率的正常变动。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至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几经变迁,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水平也多次呈现出跳跃性的变动,这使基于CPI等价格指数构造出的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指数含有明显的异动成分。本文运用异常值分析方法,分离了这段时间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中的异动成分,并估计了异动成分的性质和大小。这些异动都是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的贬值造成的实际汇率的永久性贬值。剔除这些异常变动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序列呈现出明显的确定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情》2004,(12):22-22
在中国持有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背景下,随着美元的下跌,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由来已久,有人估算已有高达1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押赌人民币将大幅升值。“热钱”、“游资”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也有人形象地把国际套利资本称做“过江龙”、“金融鳄鱼”。当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从而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泰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把大把的“热钱”涌入;泰铢贬值后,这些“热钱”迅速逃逸,使泰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李爱国 《统计与决策》2005,(19):100-101
7月21日,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升值了.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称,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升值步伐由快到幔,逐渐放缓.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一季度升值4.07%,二季度升值2.33%,进入7月份,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放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在6.81~6.87的区间里小幅震荡.三季度仅升值0.60%,10~11月小幅贬值0.24%.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7月21日19时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区间内浮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此为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实际汇率出发,运用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并通过实际汇率错位测算公式测算了1980~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错位程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三个阶段的币值高估。实证结果也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自2002年以来确实被低估了,但并没有被严重低估。因此,人民币在目前情况下没有必要大幅度升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对美元/人民币、非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的滞后信息和利空(好)消息影响下的人民币价格走势分析基础上,研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收益的变化情况.研究中,我们在设定ARMAX-GARCH族模型基础上,选取了美元(日元、欧元、港元)/人民币日汇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收益ARCH特性的特点,同时表明EGARCH模型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并且发现汇改后在上述三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收益变化及波动呈现出不对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前石油价格、人民币汇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上涨会推动我国的通货膨胀上升;美元贬值会使得石油价格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石油价格与工业经济三者保持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0%.但进入2008年12月后,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连续多日明显贬值,并创出0.73%的单日最大跌幅.这个现象一时间引发了国内外的诸多猜想:在国际金融形势恶化、中国出口持续放缓的形势下人民币会否一改延续三年的升值趋势,而进入一个持续贬值的周期?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尽管自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缓慢升值幅度已达到10%,但高额的外汇储备及不断激增的贸易顺差仍然成为欧美国家逼迫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的主要理由,文章基于利率,CPI,外汇储备规模及贸易顺差这些国内经济变量,建立了对汇率的回归模型,验证了利率变动对汇率的显著影响.并进而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分别探究了利率变动在即期汇率,相同期限不同人民币衍生品.不同期限的NDF舍约间的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20.
田大伟 《统计研究》2005,22(12):17-3
一、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分析(一)贸易顺差的升值压力中国的最大贸易出口国是美国,中美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额的很大比重。这里仅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的全球贸易出现了约5000亿美元的赤字(逆差),按美国方面的统计,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超过了100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1/5强。而美国把这归咎为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其实这与美国自身的经济、贸易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1.美国经济自身原因。由于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其劳工成本非常高,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大批迁往国外,传统的制造业成了“夕阳工业”,已经无法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