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可能世界”具有本体论地位的缺陷导致“可能世界”不具有本体论地位的思想。逻辑学家都是从技术层面论证后者 ,还没有重视从哲学层面加以阐释。通过区分“逻辑必然”和“现实必然”提出 :本体世界是可能世界的根据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世界关涉颇深且殊为重要,但个中关系模糊而难以述清。从逻辑学视角而言,世界可分为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合,可能世界是最大一致事态的总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法律事实和法律后果组成,两者的性质为事实或事态,规范则是两者的连接。现实世界单向通达至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只能存在于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为现实世界。法律存在三种连接样态:事实间连接、事实与事态连接、事态间连接。立法上先对未来的可能世界作出规定,确立事态间连接;当法律事实获得后,受到前者的约束,连接至特定的事态;连接完成后就成为事实间连接,反过来又对立法产生影响。三者形成循环结构,从而实现了法律对可能世界的规准。当前述连接无法发挥作用时,司法上创制事实与事态的连接,理由须符合法理,作为可能世界的次级规准。  相似文献   

3.
人类理性的超越性特点和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本性决定了它们把握的只能是可能世界而未必是实在世界;形形色色的自然哲学描述的各种各样的世界图景无非是被误读为实在世界的可能世界;自然科学同自然哲学一样,首先指称一种可能世界;我们应当把可能世界上升到人类理性和外部世界关系这样一种高度加以把握,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4.
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了哲学家、逻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并不仅仅因为可能世界在形而上学上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观念,更因为可以精确地表述它,并且,它是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无论对哲学,还是对逻辑学,甚至对语言学来讲——这一点都是无可争议的。此外,可能世界语义学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2-227
从可能世界叙事来看,江湖世界是武侠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可能世界,是武侠小说藉以展开叙述的一个完整、典型的虚拟空间。在江湖世界的书写中,世界的各种关系被符号化为正派与邪派、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是非恩怨、快意情仇成为江湖世界的内在规律;同时它又与现实世界通达,模拟了现实世界的众生相和复杂人性。作为与现实世界相对的一种世界形态,维系江湖世界正常运行的不是国家法律而是江湖规矩与道义。在这个可能世界中,正派与邪派、正义与邪恶构成了相生相克的关系,核心事件是正邪两派之间的生死博弈。"平衡→不平衡→再平衡"是武侠小说叙述结构的普遍规律,并且正邪之间的争斗是以邪不胜正为结局,符合了阐释社群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可能世界理论,一直是哲学逻辑研究的热门话题,又是语义学发展的重要支脉之一。可能世界语义是一种形式结构的理论,但它又不只是哲学逻辑的惟一语义。可能世界语义理论的运用,应该与语言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虚拟句,或曰假设条件句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当逻辑借助于语言载体时,逻辑就不得不依赖于语言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知道,人在漫长的历史中,既有人能把握的东西,也有人不能把握的东西,而这样的情况,才为外在性的第三者假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当今,哲学逻辑不仅自身研究得如火如荼,而且,还不断地向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文艺学等领域渗透,这既体现可能世界理论在思维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又凸显出逻辑理论因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态逻辑可能世界具有穷尽可能性、排斥性、层次性和绝对良构性,而情境则除了排斥性,还突显时空性、主体性、部分性和非绝对良构性。利用这两组性质,分别对最大的可能世界类或可能世界模型W进行理想化限制,就可以得到这两类可能世界。而且,按照数学的排列组合观念,这两类可能世界的深层关系就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8.
可能世界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研究手段,它的形而上学本性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议题。量词的替换解释、虚构论、替代论和极端实在论是几种主要的应对方案,它们各有所长,也有自身缺陷。讨论这些理论形态,有助于理解当代模态哲学的发展脉络,对理解一些基本模态概念也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9.
白文君 《兰州学刊》2007,(11):102-104
康德的道德应当体现其先验主义伦理的特色.其道德应当体现了一种基于理性理念的秩序,它源自作为可能世界的智性世界并对现实世界施加影响.正是基于此,才能厘定道德应当与善的关系,即道德应当先与善.并对"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的一些的错误理解作了批判分析,认为"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不是在逻辑上和现实上,而是在意志意向道德法则的可能性上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言替代论认为可能世界不过就是逻辑-语言的构造物,从而免受一些棘手形而上学问题的困扰,但它却又深深地陷于现实语言的表达力不足、模态循环定义和构造悖论的困境之中.这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表明,语言替代论很难成为一条成功的可能世界方案.  相似文献   

11.
情境语义学(situationsemantics)是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情境语义学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既有逻辑语义研究的不满。巴威斯等对外延模型论语义学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批判,揭示了既有逻辑语义研究的不足,促使人们对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问题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王新民 《河北学刊》2001,21(4):93-97
本文意在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一历史考察.从"实事求是"一词作为一种求实学风的提出,一直到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观的高度对"实事求是"赋予新的含义,揭示了"实事求是"含义的演变和发展.希冀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事求是"的含义,更好地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3.
在本体论领域,客观性指物质性和人类物质实践活动性;在认识论领域,客观性指认识与客体的符合性、一致性和认识客体对于认识主体的外在性、独立性。讨论真理是揭示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和满足.价值认识是价值主体关于价值事实的认识,具备“合理性”的价值认识才是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真理是反映价值客体(事实)本质和规律的(价值)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仅强调真理内容上的客观性,而忽视或回避提及真理的主观性,文章从认识的前提、认识的展开、认识的结果三个方面探讨真理的主观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在认识与实践中把握真理、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诗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所以要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显得难度重重。本文作者有感于此,于是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努力尝试寻找一个突破口,经过反复的阅读,终于体会出“真理”范畴在其诗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是作者以真理观为切入点对海德格尔诗学的一点体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 ,追求客观真实的实现是刑事诉讼的基本目标。客观真实也成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传统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片面强调了刑事诉讼与一般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共性 ,忽略了刑事诉讼之不同于其他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应当以法律真实代替客观真实 ,并在以法律真实作为诉讼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明、科学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过程性是实事求是的重要特征,这是由诸种原因所决定的。其中,认识主体的内部矛盾是过程性的主体性原因;认识客体的复杂性是实事求是的客体性原因“;求”的深刻内涵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性原因“;是”的质的规定性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分析牛顿、爱因斯坦及汤川秀树等科学家在各自的自然科学实践过程中对真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的真理观与他们所从事的科学实践密切相关。他们所谈论的真理,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议论,而是和他们的科学思想相互贯通的朴素的观念。他们的真理观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将他们的观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在真理观这个问题上,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在新的问题不断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真理观便得到了发展。要想全面地理解真理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哲学和逻辑的领域,而忽视科学家对真理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