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豫菜文化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中国烹饪文化中,豫菜文化是发祥文化,豫莱文化是和中文化,豫菜文化是大众文化,豫菜文化是素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医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农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应该向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转化,从而实现豫菜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最近,市委市政府做出建立黄山市高等职业学院的决定,开启了黄山市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篇章。这是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黄山市民生建设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现实背景是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日趋紧张;其本质是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生产,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最终使毕业生能够生存,能够发展。但是,建立黄山市高等职业学院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困难,显性困难是创建,隐性困难是生存,本质是这所学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这个市场,市场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基础。因此,如何确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学校体制和机制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卢方圆 《南方论刊》2008,(10):11-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4.
论《九歌》的性质和作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辩证前人诸说的基础上,认为《九歌》是屈原撰写的一组祭事诗。在11篇里,《国殇》与前面描写天神地的诗篇不类,它的题材是现实的,写战争的,带有政治性的,是一篇歌颂为国捐躯者的英雄赞歌。是典礼的高潮,是全剧的压轴戏,是这一祭事活动的性质所在。所以末篇《礼魂》即礼“国殇”之魂,实际上就是《国殇》的“乱词”,也正说明《国殇》是这次祭祀的主体,是这组诗歌的意义所在。因此,文章的结论是:这次祭典是为了祈福佑,而这福佑的主要内容,是十分现实的,具体的,那就是企图借助天神和国殇的英魂,复国耻,报国仇,使一再兵挫地削的楚国,转危为安。这就是《九歌》的性质和作意。  相似文献   

5.
我今天想讲讲广州外来工、农民工的变化趋势,对这个趋势的把握和分析,对我们提出相关政策是有帮助的。第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问题。我们国家目前以及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在可见的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还是大于需求。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所带来的民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总量上说,我国可见的未来里面不可能出现民工短缺;民工短缺是区域性的,是局部的结构性的问题。我认为,从总的态势来看,普通劳动力的短缺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提出四个短缺,一是苦工的短缺,这是局部性的,暂时性的。二,更严重的是技工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特别是跟技术有关的,核心人才的短缺。四是领军人才的短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和任何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是基本特征,精神文明是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容。不仅体现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更高的精神文明上,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前提和保证,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保证其方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统一的奋斗目标,二者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为此,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7.
皇帝是秩序和等级的代表,而流氓则是游离于秩序之外的。流氓成了皇帝,如刘邦、朱元璋,从野史进入正史,但他们身上的流氓性并没有因此而蒸发掉。他们清楚,如果不运用流氓手段,这皇位恐怕就很难保住。对于老实的臣民而言,皇帝流氓一点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流氓是一种权力,并且是一种心血来潮的权力,不需要严格的程序,不必经过民众投票,完全凭个人兴之所致。流氓的乐趣就在于这种“无特操(鲁迅语),想怎样就怎样。这本来是一种低层次的自由,是一种重复,也是一种破坏。皇帝作为合法化的流氓,他取得了玩弄天下的资格,他在人们叩首…  相似文献   

8.
天赋权利与人赋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天赋权利实际上就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就具有的权利。那时,人类还没有发明法律这个东西,还不知道用法律制造权利,所以,那时的权利只能是天赋的。哪些权利是天赋的权利呢?笔者以为,吃奶的权利是天赋的,吃果子、吃菜、吃食物链上的其他动物的权利也是天赋的。说话的权利是天赋的,拉屎、撒尿、吐痰的权利也是天赋的,还有走路的权利也是天赋的。在山洞里睡觉的权利以及迁徙的权利、性爱的权利,当然也是天赋的。因为这些权利都是先于人类的法律而存在的。人类利用法律制造权利当然是好事,但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人赋予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为神农氏。有关他的传说,说法不一。但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炎帝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部族首领,他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他的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也有将整个部族的功劳挂到他个人帐上的可能,但是所说的重要的事实比如尝百草,发明农具等,都是可以相信的。第二,炎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说,即使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一个让华夏民族顶礼膜拜的神,他也内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因此,当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时,是不能忽略炎帝的…  相似文献   

10.
依然是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依然是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依然是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依然人群如织:但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却分明不同寻常。每个人脸上都是凝重,没有奔跑,没有欢笑。  相似文献   

11.
沅湘自然崇拜和《楚辞·九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维英 《云梦学刊》2001,22(3):33-36
《九歌》是南楚、沅湘间的祭神乐舞歌曲,经屈原加工再创作后而流传于世.《九歌》自然神祗的原型为东皇太一(太阳神)、云中君(雷神)、湘君、湘夫人(湘水配偶神)、大司命、少司命(星神)、东君(月神)、河伯(黄河之神)、山鬼(巫山女神).《九歌》的出现,既是取悦自然神祗,亦为支配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
屈原学专用名词术语汇释(骚、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楚 《云梦学刊》2002,23(2):14-15
三、骚:《离骚》、骚体诗、骚体赋、《离骚经》。四、九:《九歌》、《九章》、《九辩》。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尧舜时代三大礼之一,到西周时期进而发展为乐德、乐语、乐舞等,形成政治与教化同一的文化形态。乐语有“兴、道、讽、诵、言、语”六式,实际上也就是徒歌类型。战国时期的楚国仍然延续这样的政治与教化方式。从《惜诵》以及《离骚》等作品中,通过乐语在两周时期的使用形态考察,我们能够看到屈原遭到贬斥的原因是“言、道、诵”等,本为讽劝,但被认为是太过,太烦,太谗,不忠,因此遭殃。这是屈原生平的真实纪事,也是楚辞表现的内容与结构特征。由此看出,楚辞《离骚》、《九章》等都是徒歌,只有《九歌》才是声诗。过去,我们根据乐语从教化的角度去《诗经》中寻找答案,结果不知所以。当我们从政治行为与教化两方面去考察乐语使用情况以后,楚辞和《诗经》中很多不清楚的问题一下子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4.
张厚知 《云梦学刊》2010,31(3):52-55
《九歌》既不是用于国家祭典的歌词,也不只是对民间祭祀鄙陋之辞的加工,而是屈原流放沅湘之际,由于所见民间祭祀所表现出的人神交接的艰难与他不遇心态的契合,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调动往昔宫廷祭祀的知识经验予以整合,是融合国家祀典和民间祭祀的艺术创造,是他遭谗被疏后悲愤深婉的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15.
郭全芝 《云梦学刊》2005,26(3):35-37
屈原《九歌》中“兮”字的用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引起了一些争议。如闻一多、姜亮夫、郭绍虞、廖序东诸先生都有自己的主张。争论的焦点是“兮”有无语法意义。“兮”只是语气助词,“兮”在句中属上读。“兮”用在句中有隔离前后词语的作用(但不能简单地将此与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相等同),从而帮助体现语法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与作为南楚巫鬼文化结晶的《九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语言表达、意象重现、情感表现等层面的比较分析 ,以揭示两者之间这种影响和被影响、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陶敏 《云梦学刊》2001,22(5):54-58
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一诗中的九仙公主是谁,是一个悬案.现考证出,玄宗胞妹玉真公主行九,曾结婚,并生有二子,就是诗中的九仙公主.洛阳正平坊安国观原为太平公主宅,后玉真于观中建精思院,即刘诗中之旧院.玉真入道后联系宗教人物和文士,陪侍游宴,干预朝政,在政治上与玄宗同进退,是玄宗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8.
陈和西 《云梦学刊》2001,22(2):74-75
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西方现代艺术总是以"新"前卫"的艺术观念和风格样式代表着国际潮流影响着我国,不断减弱和同化我们的民族艺术.因此,要走出西方艺术的阴影,我们的艺术家就应该自觉地坚持民族的艺术特色,艺术只有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前途才会光明.  相似文献   

19.
屈原《九歌》以“九”作题名,以“九”作歌节名,以南楚王乐的九大神曲构筑《九歌》的整体篇章,塑造了南楚九大神灵形象,其哲学内涵皆出于《周易》。  相似文献   

20.
张常勇 《兰州学刊》2008,(2):163-164,150
界定艺术一直是艺术理论上的难题,面对实践与理论上更加严峻的挑战,一些理论家转而寻求通过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线来界定艺术。在这界线中产生的“画框效应”源于艺术的本性,包涵艺术的两大功能性特征:距离与突显。将它作为界定艺术的一种标准,即通过艺术的功能来认定艺术,虽然存在一定困难,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