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里甲是清王朝建立后征收赋役的地方基层机构。清政府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衰落,负责编查与管理人口的保甲组织地位日益上升,并取代里甲组织的经济职能,出现了雍乾以后控制地方“惟保甲是赖”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档案和官私著述,对清朝前期的保甲制和里甲制在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里甲制向保甲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清初保甲制与里甲制混杂并行,但保甲编户所占地位日趋重要,直至清廷实行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改革之后,保甲编户才完全取代了里甲编审.  相似文献   

3.
徽州赋役合同文书反映了民间社会应对赋役的具体策略。在合作应役以及家户规模扩大的条件下,记录多方协商、承担赋役任务的合同文书逐渐产生并流行。合同中的原则性条款还转化为宗族规约。而明初应役集体独立订立合同、自我约束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由手握大权的粮、里长负责基层赋役运作。随着官府不时需索愈加频繁,里甲职能增加和公产管理之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里甲集体签订合同之趋势。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为加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太祖朱元璋一则把久经战乱而荒废的大量官田、民田,用奖励流亡复业,移民垦荒、屯田等办法,令农民耕种;另则又推行“赋役黄册”、“鱼鳞图册”、里甲、粮长等制度,力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输  相似文献   

5.
明代河南归德府河患频繁,特权阶层和卫所军户等趁机兼并大量民田和滩地,导致里甲民户赋役过重,民间宗族组织较为薄弱,特权阶层则凭借特权占据地域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6.
明清国家法律规定了里社制,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里社制却逐渐废弛,被民间“社会”与民间信仰所取代。 “社会”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因为社会关联形成集体意识,这种共识可对超出村庄、宗族的公共事务发布禁约,从而产生地区公共秩序。 国家法律与乡村秩序相互影响,在国家法律下行之时,乡村秩序则自生自发地生成回应型规则,认识和协调二者之关系,对于乡村治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代赋役制度,总的说来,由于明代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因此,在财政上,也是通过各种经济措施,实施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赋役制度,征课所得,集中于京师者多,留存于地方者少。差役分派,为中央者多,为地方者少。明代赋役制度,可分六项:一为正赋(即  相似文献   

8.
赋役制度中征赋派段的形式对人口的增长有着严重的影响,赋役的轻重与人口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古代农民问题的传统视角是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冲突层面分析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对土地、赋役制度的缺陷注意不够.汉唐时代个体农民的普遍性是国家授田制的实施结果,无论是在授田,还是在占田、均田的名义之下,农民在本质上都是国家的课役农,都依附于国家;而以丁身定额征收田税、赋役的制度则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使农民由国家课役农转变为地主依附民,是赋役制度的缺陷使农民走上破产、流亡以至于揭竿起义之路的第一动因.两税法部分地舍人而税地,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弱化,也放弃了用行政手段调整土地占有状态的努力,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民与地主的冲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红色资源内核的红色精神,是近年学界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范畴和概念之一。学界对红色精神的研究,主要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话语体系与框架中,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角度,探讨红色精神对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功能与价值,但缺乏对红色精神研究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在此背景下,借鉴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化红色精神研究不失为推进当前红色文化研究的路径之一。通过以1957年曾经得到毛泽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示而知名的厉家寨精神为个案,探析自1957年以来得到政界极力倡导的厉家寨精神内涵的历时性演变,以及厉家寨精神内涵历时性演变的背后,政界是如何建构适应时代需求的红色话语的,即“红色精神之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还原随毛泽东批语而形成的厉家寨精神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理财”在宋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宋时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繁荣程度空前,但是政府却一直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军国所资,咸出于租调”,北宋的田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半,所以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北宋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比较完备,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赋税来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必须关注区域性、土地增减以及赋税执行人等变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生态税法律制度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缺少针对环境保护的专门税种、税种分散、费多于税、缺乏系统性等缺陷.构建与完善我国生态税法律制度,应在确立生态税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同时,对现行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改革与完善,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牍所见秦名田制蠡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论是井田制还是名田制,都是根据一定的身份等级占有田宅.周爵以世卿世禄为原则,秦爵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为原则,与此相应,井田制下的禄田可以为同一家族世代享用,因而相对稳定,名田制下的田宅,由于爵位的降等继承而有较大的流动性.名田制尽管没有公田与私田的划分,但劳役地租仍然以"庶子"及"人貉"的形式残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汉代才为雇佣劳动和租佃制所取代.汉名田制与秦名田制虽有很大不同,然而,其以户为单位并以爵位为基础的田宅等级标准,就基本原则而言,与秦名田制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重庆两市的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是我国在全国房产税改革方面走的第一步,对于我国当前的税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比较美国和中国房产税实施的背景制度可以发现,二者在分税制、土地制度和官员晋升制度三个方面有很大差异。通过比较三个代表性制度的差异,从而得出,我国想单单从扩大房产税征收工作范围来实现打压房价、增加地方收入等目的,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地方税收体系中失去了主体税种,房产税等小税种难以承担支撑地方税收体系大任,作为直接税的所得税虽然占有比例较高,却都属于共享税。我国地方税体系之所以难以建立,除了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客观条件外,主要是其在税制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如法治建设落后、配套制度不健全、征管机制不完善等。在这一背景下,从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影响地方财力保障的程度入手,对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所规范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实务等方面都与现行的税务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很可能会导致国家税源的流失,并容易引起征纳双方的纠纷,造成纳税调整增多,甚至不能正确地确认纳税人权益,也给企业避税创造了机会。因此,应加快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减少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差异,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企业依法纳税。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征用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障碍,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本文主要对现有农地制度以及农地征用和承包制度在加速城市化条件下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当前财政、行政体制下农地征用机制与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就业和社会保障安排,城市外来迁移人口的社保,户籍安排及其与农地关系问题等。研究认为,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机制是城市化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推行“费改税”是必要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已形成了共识。在“费改税”的试点实践中税制设计有两种方案一是改统筹提留制度为开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的方案;二是改统筹提留款为依附于农业税附加进行征收的方案。以上两种方案都有一些不足。在农村推行“费改税”,废除统筹提留制度,应当改革农业税制,调整农业税税率,实行规范化的农业税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