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地区立宪派产生的基础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产生,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密切攸关的。天津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比上海、广州等地都要晚一些。1900年以前,天津地区除去官督商办的开平煤矿和招商局天津分局外,可以算作民族工业的只有四家,即: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创办),天津自  相似文献   

2.
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东侧,阅马场北端,紧靠蛇山南麓,矗立着一座富有革命意义的红色楼房,这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的湖北革命军政府旧址(见封二图片)。武昌起义是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于一九一一年(农历辛亥年)十月十日,在古老的中国爆发的一个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这天晚上,湖北新翌中的革命党人,在经过长期组织发动与筹划的基础上,在风云突变的紧急关头,猝然在武昌发动起义。一夜之间,就击溃了妄图顽抗的清军。  相似文献   

3.
苏全有 《天府新论》2010,(3):120-124,129
萨镇冰之所以在武昌起义中对革命军持相对同情态度,此中因由,就外部而论是列强干涉及革命党的策反,就内部而言乃所属官兵的异动及其本人对清政府的不满。其中,内部原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袁世凯作为革命派与清廷之外的第三种势力,企图渔翁得利而制订的有关计划,也对萨镇冰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彪炳史册的辛亥革命是以清末辛亥年一举成功的武昌起义命名的,因为后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场起义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直接领导的,而是在所谓“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引爆并取得胜利的,所以长期以来,无论是视武昌起义为“总理第十四次起义”的国民党史家,还是新中国的一代史学工作者,人们除了对被誉为“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湖北新军工程营代表熊秉坤谈论得较多外,对发动和组织湖北新军革命士兵的有关领导者的研究显得很不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湖北何以能成为"首义之区"对此,论者多认为有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而分析较多的是主观条件.不少人指出,湖北革命党人有下列突出的特点和优点.第一,组织工作做得较为踏实、细密和严整.早期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虽比较松驰,但其后的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即比较注意组织的严整和纯洁,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根基.第二,宣传工作比较广泛和深入.湖  相似文献   

6.
武昌首义后,为了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扩大首义后的革命影响,宋教仁先后在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工作,先后参加并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现资产阶级法制的开创者和具体实行者。  相似文献   

7.
辛亥武昌起义首先发难于何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无定论。一说是城内工八营,一说是城外坛角辎重兵十一营,前者在史学界较为流行。本人同意后一种说法,现根据躬与其事的首义老人的回忆为主要依据,试作考辨。一、“工八营首义说”不足信回忆说是工八营首义发难的,是三部分人:一是工八营党人,一是城内其它党人(三十标,三十一标,测绘学堂)。一是城外南湖炮八标、三十二标党人。这三方  相似文献   

8.
“危哉中国,其为各国竞爭之中心点也。嗚呼!夫孰知以中国竞爭之局卜之,吾楚尤为中心点之中心点乎。”五十多年以前,湖北的革命志士,正是把全国的和本省的局势这样联系起来認識,并且迅速走上艰苦斗爭的革命道路。具有偉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从武昌打响第一枪,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9.
武昌起义是由哪一个政治组织领导的?如果笼统地说是由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是没有分歧的。但具体地说来,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了。这个问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为蒋介石等所忌讳,是一个不容研究、讨论的禁区。蒋介石本人反对“武昌首义”的提法。御用的国民党党史著作都认为武昌起义是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如邹鲁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辛亥武昌起义的历史,在半个世纪以前,起义亲身参加者吴醒汉就有“武昌首义事迹,模糊影响,不切事实”,且有“是非颠倒,贪天之功”之记述,“令真正奋斗同志,生者灰心短气,死者不能瞑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第83页)之叹。时至今日,无庸讳言,一些“模糊影响,不切事实”之谈仍继续存在。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对武昌起义中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述。现将有无蒋翊武八月十八日命令等六个有不同说法的问题作一考辨。所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袁世凯得以经过洹上三年的隐居生活东山再起,并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出任民国大总统,此中因由,就外部而论,主要来自于北洋集团、资产阶级立宪派、西方列强及部分革命派分子的支持,以及满汉矛盾尖锐复杂这一有利的政治局面;就内部而论,主要是基于袁世凯的个人能力,他喜好结交、仗义疏财,广结姻亲,且政绩突出:编练新军、重视教育、兴办实业、禁毒禁赌等。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而是权利搏弈中的实力体现。  相似文献   

12.
犬养毅(1865—1982)号木堂,是近代日本的一位重要政治活动家。在辛亥时期,他始终注目于中国政治事态的演变,与中国资产阶级各派都有联系。武昌起义爆发。他亟欲使中国的事态按照其夙愿发展,抱病赶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同时期日本其他来华人士的言行有同有异,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意愿有投合也有异趋。弄清并且剖视这一活动及其反应,对我们了解日本同辛亥革命、革命党人的关系将有所增进。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在现金寨县境爆发的立夏节武装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大起义之一。立夏节起义组成的红军三十二师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立夏节起义建立的以斑竹园、南溪为中心的根据地,是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值此纪念立夏节起义五十一周年之际,回顾与探索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现属金寨县境(当年属于商城县南乡)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份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4.
<正> 八十年前的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武汉由之而誉为“首义之区”.首义成功,全国响应,肇创民国,功垂千秋.然而在这一巨大历史业绩中,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数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者对此多有涉及,但尚无专文探索.本文试图谈谈武昌首义中战与火对武汉城市的损毁进而追述复建汉口的艰辛,特别是孙中山对这一事业的关怀和构想,以此表示对孙先生和首义先烈的缅怀.  相似文献   

15.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第八镇炮队第八标三营左队部分士兵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为即将离营的战友饯行,遭到队官粗暴制止,引发双方剧烈冲突,后虽经弹压平息,但湖北新军内部暗潮涌动,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既由新军内部官兵矛盾长期积累所致,也与保路运动发生后局势紧张有关,同时也受湖北革命党人长期组织动员的影响。南湖炮队事件的发生虽纯属偶然,但又与革命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导致武昌起义消息泄露、起义计划推迟,促使湖北当局加大了对革命的防范力度,也加剧了新军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6.
<正>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武昌起义前,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曾多次领导人民进行反清的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清王朝和建立共和国做了一定的准备。过去研究孙中山的学者对此作过大量论述,提出不少有益的见解。略嫌不足的是,他们往往在颂扬孙中山那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献身精神时,几乎毫无例外地指出他脱离群众、单纯军事冒险主义,而缺乏作历史的分析和解释,给人以公式化的印象。近来虽有人对此提出疑议,们仍未能引起应有的注意。笔者不揣谫陋,试就孙中山领导的这些反清武装起义中的所谓单纯军事冒险主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管窥蠡测,不妥之处,祈求教正。  相似文献   

17.
1926年贺龙率军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著,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此期间,贺龙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7年8月1日,贺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遵照党的指示,前往湘鄂西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18.
1926年下半年处于党内合作阶段的国共两党对南中国迅猛发展的农民运动产生了巨大分歧.由于政治立场、价值观的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农民部部长谭平山的一些做法在国民政府看来太左,但从联共(布)中央、共产国际看来太右,他勉为其难,但收效甚微.早在南昌起义前,共产国际就对谭平山表示不满,多次批评.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功臣,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最初酝酿,最早联络贺龙;起草了南昌起义的宣言,并为宣言修改问题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出任公开的起义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内部的革命三人小组、前委的领导与决策,最早高度评价南昌起义.但在南昌起义后谭平山不但未得表彰,反被开除党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理论决定了谭平山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命.而谭平山在被开除出党后对斯大林“三阶段”理论提出的质疑有着合理的成分,也是他组织第三党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9.
100年前的武昌起义在开风气之先的内陆省份湖北发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政改革措施不当所导致的财政危机,即在短期内将过多的财力投到编练新军上面,同时又道德化地快速禁烟,使地方财政失去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导致湖北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在财政危机的情况下,依靠湖北地方政府财力支撑的湖北新军军费投入的削减则助长了新军士兵的不满,促成了武昌起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史学界对余栋臣起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有的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如“顺清灭洋”口号等问题;但有的问题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如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是长期有争议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向大家请教。一、余栋臣起义时的身份问题讨论余栋臣起义与哥老会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余栋臣在发动武装起义时,他的身份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哥老会的一个头目?在关于这个问题上,有关一些同志在余栋臣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