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是在WTO体制内区域贸易协定的一种表述方法,是在无损于对其他WTO成员所作的承诺前提下对一国两地经贸关系所作的优惠安排,也是为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的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较之传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经贸合作形式,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所涵盖的范围更广,更具灵活性,它对WTO有关区域经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对WTO成员之间权利义务的安排,对"一国四席"下两岸四地经贸法律框架,乃至对亚欧之间的区域经贸合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并行发展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世界其他地区已经遍开区域经贸合作之花,而东亚地区也开始了区域经贸合作的初步尝试。本文旨在从国际法角度,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肯定了区域贸易协定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发挥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区域贸易协定在东亚地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赞成在东亚地区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然后,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一般性问题、相关实体性条款的应有规定、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等方面初步构想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最后,本文呼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文本的制定,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对WTO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好是坏,目前说法不一。但是,区域贸易协定具有歧视性是不用争辩的事实。然而,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是区域贸易协定歧视的隐蔽性。该文通过对区域贸易协定造成的贸易转移、投资转移、保障措施过程中的责任转移和普惠制下的优惠待遇转移等4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对非协定成员国带来的隐性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区域贸易协定对WTO产生挑战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WTO基本规则和制度,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保障措施协议的挑战,再就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多哈回合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WTO体制的挑战,结合我国参与WTO体制和区域贸易协定的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WTO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自2006年年底临时适用以来,已经逐渐得到WTO成员方的广泛认可.然而,机制的运行仍存在潜在的危险,面对日益增多的区域贸易协定,现有的善意履行和“同伴压力”的监督机制,会在未来的运行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而机制一旦被破坏,则意味着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体制的融合进程将被中止.目前透明度机制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监督不力的问题,区域贸易协定通报和审议时间上的拖沓、数据提交上的困难,都督促WTO成员方尽快完善现有的内部监督机制.因此,明确并简化现有WTO规则,建立一个完备的规则评估机制,并扩大WTO秘书处职权,形成后区域贸易协定通报监督框架,是保证今后透明度机制良好运行之必须,也是未来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谈判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区域贸易谈判不断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加速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文章的焦点集中于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与WTO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面对区域贸易协定时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解决WTO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重大挫折,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有所放慢,而区域贸易协议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的主流形式之一。现分析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的发展趋势以及对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提出挑战。面对挑战,当务之急,各区域贸易协定必须接受WTO的一定程序上的规制,最主要的要确保区域贸易协定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GATT/WTO体制下,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至今备受批评,导致这一结果的诸多因素中,重要的一个是审查的标准。标准对审查的过程发挥着指导作用,同时又直接关系到审查的结果。目前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标准尚有若干不确定因素。论题结合GATT/WTO的法律规定、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度审查和司法审查,提出了涉及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4项标准:“目的性”、“实质上所有”、“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出口波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于研究我国出口波动的实证模型,运用我国与25个贸易伙伴国198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贸易协定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加入WTO及与贸易伙伴国建立区域贸易协定可以显著降低我国的出口波动,而伙伴国加入WTO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贸易竞争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是影响我国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上合组织框架为成员国各方参与经济合作和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成员国间的资源、经济互补性和地缘经济利益、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区域合作的发展。面对经贸合作政治意愿不足、发展战略有差异、世界经济低迷的现实,制度化安排为核心的强制性变迁必须成为中亚区域经贸合作的主导。借鉴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合作的经验,新疆区域经贸合作应从民族地方立法、地方合作论坛和中哈霍尔果斯口岸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促进投资、海关便利化、推进能源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贸易协定的增加,21世纪多边贸易与区域贸易并行发展的局势更加明朗,问题也更加严峻,如何使两者相得益彰成了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于此情形,中国何去何从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应该奉行"走出去"战略,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创建东亚自由贸易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和持久和平;完善区域经济体制,实现国家统一和两岸一体化;注意区域贸易协定体制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稳定的贸易秩序仍需要多边贸易体制调整,而多边贸易制度并不仅仅由《世界贸易协定》(WTO协定)单独构成,事实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多边贸易法律形式。但由于《世界贸易协定》的广泛影响,它目前实际上是多边贸易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世界贸易组织(WTO)没有全面具体的规范区域贸易制度,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协议文件中,承认了贸易区域化的现实,这对于多边贸易的体制运作,产生重要影响。现时,区域经济贸易与多边贸易进程相伴随,因此,多边贸易体制争区域经济合作体制并存且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区域贸易协定中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关联度主要取决于一体化的深度。我国应确立统一区域竞争法取代反倾销法的终极目标。为此,一方面须转变反倾销是"双刃剑"等观念,在所加入的自由贸易区中以对多边WTO反倾销协定的实体或程序性修改的方式限制域内反倾销的使用;另一方面应删除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价格法有关掠夺性定价的相关规定,统一将其归入反垄断法中。这一努力可先从与新加坡、EFTA、日本、韩国等具有"相似意向"国家或地区间的区域贸易协定入手。  相似文献   

14.
WTO规则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南亚国家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也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该协定是一个符合WTO规则,且部分内容受WTO规则调整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WTO规则为该协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美国倡导的经贸规则经历了全球性贸易协定、区域性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的转变,其中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尤为明显.WTO采取强制管辖,通过独立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审理成员方争端;CPTPP和USMCA保留专家组,程序透明度更高,但未设置上诉机制;中美协议彻底取消了第三方机构,以双边磋商作为主要策略,并将申诉方行动合法化.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反映了规则导向到效率导向的过渡、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提升、多边主义到单边主义的回归等趋势,极大影响了国际经贸规则.考虑到美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过程中的绝对话语权,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持续变动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WTO上诉机构改革,逐步靠拢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并坚决抵制单边主义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国家主权观对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建构与运行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区域贸易争端解决领域,与其关系较为紧密的国家主权主要表现为政治主权、司法主权和经济主权.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纵深发展,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具有国家主权弱化和强化的双重表征.中国在构建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需正确认识主权权力和主权权利、国家主权的工具性特征以及区域贸易争端解决领域中的主权让渡与共享.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上合组织接收印巴加入实现了首次扩员。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内部成员间争端显著增多,且上合组织尚无解决争端的机制,上合组织构建争端解决机制已是当务之急。结合解决国际争端常用方式的特征和上合组织具体情况,上合组织可以灵活采用政治方式、国际仲裁方式和混合方式解决其内部争端。从机制建设上看,上合组织可以建立贯穿争端解决始端、中端和末端的“三位一体”争端解决机制,即争端预防机制、争端管控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预防机制旨在预防成员间的分歧争端化,而管控机制则能有效避免争端冲突化,解决机制则致力于争端的最终解决。“三位一体”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对上合组织意义重大,有该机制的“护航”,上合组织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多边贸易体制困境导致了WTO成员方的场所转向,成员方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区域贸易安排上,特别是多哈回合谈判僵局推进了跨区域贸易安排的勃兴。然而由于跨区域贸易协定本身具有跨区域、开放性和高标准等显著特性,其直接对以WTO为中心的多边统一体制形成冲击,导致了多边贸易体系进一步碎片化。基于此,我国应顺时代潮流,密切留意多边体制的发展动向,推进和参与各类区域贸易安排,掌握规则谈判权和制定权,争取规则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兴起,学界引发了关于"绊脚石"与"垫脚石"问题的讨论。通过RATS收敛角度的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收敛是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通往多边自由化的一种可能路径。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规则之间的借鉴有助于缩小不同类型协定之间的差距,从而减少"意大利面碗效应";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承诺水平的相似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各协定对GATS的遵循;自愿合并协定的"GATS="特征表明它们更倾向于巩固各国在GATS下的承诺。因此,从区域协定收敛的角度来看,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更可能是多边自由化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20.
上合组织反恐法律机制是区域国家组织主导的区域反恐的制度依据。在治理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的问题上,由反恐法律机制指导的上合组织反恐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恐怖主义的新一轮发展,需要上合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有的反恐法律机制体现出不足。对比联合国和其他区域组织的反恐法律机制,上合组织反恐法律机制还存在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上不清晰,在反恐刑事司法合作方面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熟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完善上合组织反恐法律机制。同时,在反恐法律机制建设的路径中,应强调对平民的人权保障、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根源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