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应春 《理论界》2008,(4):107-108
沃尔泽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方式,对正义的分配做了一种广泛的、平等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解释。在沃尔泽看来,政治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一组社会善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不同的物品应遵循不同的分配原则,即多元的正义、复合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在各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中,多元正义是其间不可或缺的一派。该派以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英国多元正义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戴维.米勒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沃尔泽和米勒在正义问题上都主张从诠释学的角度思考正义,以多元的视角应对多样的世界,以基本趋于一致的正义原则保证正义的实现,实现合理社会的建制。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对社会的多重多元性的把握是一致的,且在理论探索过程中相得益彰。但在具体如何建构正义理论方面他们却不尽相同。在立论视角、正义原则和理论限域上两人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多元正义学说中产生了社会物品和社会情境、一般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沃尔泽的正义战争论尖锐地批评了现实主义所持有的"战争是道德伦理无涉的领域",提出"战争的道德现实",认为战争不能无限制地突破正义边界,要严格遵守战争的伦理规约。沃尔泽通过翔实的例证和严谨缜密的证明区分了开战正义、作战正义和战后责任正义的问题,展现出正义战争论的多维面相。沃尔泽对战争正义问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影响,但是他对日本的二战罪行判定、战争中绥靖政策等论题的分析仍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和沃尔泽的正义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诸多"家族相似性",主要体现为:正义理论的方法背景均为存在着各种对立和分歧的现代多元社会;面对社会多元化的现实,正义理论方法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法与沃尔泽的阐释方法在背景理论、具体应用和方法开放性方面也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的正义逻辑需要同时从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两种观念中寻找根源。在分配正义的观念中,罗尔斯强调福利平等原则,德沃金强调资源平等原则,桑德尔强调基于共同体的平等原则,麦金太尔强调历史主义的应得平等原则,沃尔泽强调基于共同体的按需分配原则。在持有正义的观念中,诺齐克和哈耶克则都强调首次分配意义上的个人持有原则。未来中国共产党正义伦理的构筑需要在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之间折衷。中国共产党应在保障公民正当财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捐赠制度进行再分配。在再分配的过程中,执政党应在普遍国民福利和弱势群体福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国内政治还是在国际政治中,大模型都会成为一种全新的重塑性力量,给国内和国际政治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对大模型的整体性发展要进行整体性思考。沃尔泽的社群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沃尔泽强调分配物品的社会意义,分配本身就是社群创造善的过程。从国内政治来看,在大模型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更为合理的分配,并在分配中创造新的善变得至关重要。大模型时代分配的关键是要创造团结,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分配内容和分配方式。沃尔泽提出的复合平等主张,提醒我们在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形成支配,而要走向一种复杂的多元均衡。在国际政治方面,如果大模型被用作实现新帝国主义目标的工具,便可能出现新型的干涉主义。此外,未来由于大模型的应用,在国际政治领域可能出现新的竞争模式。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一种内在的联合,形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利益、知识生产以及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大模型力量。  相似文献   

7.
沃尔策的政治哲学是多元主义的和特殊主义的,他反对任何一种正义原则支配所有分配领域。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沃尔策关于分配正义的各种著述,就会发现有三个原则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即平等、需要和应得。它们是分配正义的原则,因为它们规范了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但是,这些分配正义的原则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各自只适用于某些领域。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和环境运动曾长期以来聚焦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环境正义概念出现把环境问题重新拉回到了人与人关系视域中,进而把环境正义理解为对环境善物与环境恶物的分配公平问题。这样一种理解虽有其显在的合理性,然局限于分配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环境正义,容易忽略正义在生态领域呈现出来的内在多元性,用生态正义概念替换环境正义概念的长处在于前者能更充分体现这种多元性。生态正义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代人、未来的后代还包括非人类自然;生态正义的类型不仅包括分配正义还包括承认的正义、参与的正义;生态正义的原则包括人际正义原则、代际正义原则、全球环境正义原则、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正义原则。一种多元的生态正义观念,更有利于在实践上指导环境领域内正义运动的多样性诉求。  相似文献   

9.
论分配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正义是社会政治哲学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系列正义原则以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和经济安排之间进行选择, 达成有关分配份额的公平契约。作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社会正义原则就是效率与公平内在结合的差别原则。分配正义要求有利阶层和不利阶层间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差别应具有双向增递式关系; 而分配结果的正义性首先必须是一种程序正义的结果, 分配的程序正义原则就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各种机会, 排除自然的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的影响;分配正义的权利问题主要地可以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 个人和社会对个体的资质才能双重拥有权利是分配正义的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配正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温茨以分配正义为主题,构建了一种新的环境正义理论,认为环境正义的核心关切是当环境利益与环境负担存在稀缺与过重时应如何分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同心圆的理论原则在种际群体、代际群体、代内群体间对环境善物(环境利益)与环境恶物(环境负担)进行分配,可促进三个维度的环境正义付诸于现实。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通过对以契约论为基础的正义原则与以功利为基础的正义原则的比较,提出了以公平的正义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原则。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不仅仅指经济领域的简单的物资分配,还包括对政治权力等其它社会资源的分配。其所要求的正义不仅是一种算术上的平等,而且是一种比率上的平等。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以义务论为基础的平等正义观,对善与正当孰更优先问题的回答,是罗尔斯构建自己正义理论的基础性前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把制度正义作为理论的基本指向,强调平等的自由权利,在承认且允许有不平等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不平等的限制,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配正义问题的生态视野与马克思的实践视野在对象、立场、方法、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又具有哲学上的超越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在生态视野中,分配正义问题的哲学基础和前提从自由主义和财产私有原则转向更为深层的生态原则,从而揭示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力和贡献原则背后的生态结构。分配正义遵循生态原则而展开,由此,多元社会体制下多种分配形式诸要素及其关系的正义性问题在生态视野中得到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3.
分配正义是当代政治伦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西方较为著名的代表思想可以举出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诺齐克的拥有正义和瓦尔泽的多元正义三种。分配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涉及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收入的分配,关系到各种社会基本资源在人与人之间、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分配。这些首要资源的分配将决定此后的生活方式和收入分配等等,所以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国家大法的主要内容。正因为此,自古以来,政治伦理学者中有不少人以“理想立法家”为己任,在分配正义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模式,期望能为社会基本分配制度奠定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广 《天府新论》2007,3(1):10-13
在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中,尽管各个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正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一直或隐或显地贯串着追寻正义这样一条理论运思路径。柏拉图从理念世界的维度出发,为人类社会铺就了一幅永恒正义的“理想国”蓝图;启蒙学者在自然法的基础上研究正义问题,从理论上构建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扩大了正义要求的范围,但仍然延续了启蒙时期政治哲学家的运思路径,诉诸正义来解决制度问题;当代政治哲学论争进一步深化了对分配正义的认识,扩展了分配正义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王淇 《人文杂志》2023,(6):63-71
分配问题是《孔门理财学》的核心,但其研究价值长期受到该书之纲要“消费和生产”的遮蔽,而为学者所忽视。本文主要展现陈焕章对儒家分配正义观的思考,兼及与西方分配正义学说的比较。一方面陈焕章主张按生产能力分配,并用“禄以代耕”合理解释了不同劳动的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通过“不与民争利”原则限制差等,使其更符合公平正义。陈焕章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家的公平分配,是因为要回应工业时代中国何以生产滞后的问题,故而他对西方分配正义学说和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是一种移花接木、六经注我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分配正义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收入分配体制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表明,党和政府对分配正义问题是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说明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渐进的,是根据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发展和完善的.从现实看,在分配制度的设计中植入分配正义理念,以及构建公平正义型的分配格局等,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包含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性三大因素。它主张从整体视角建构多元正义理论,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关注全球化时代穷人和女性群体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坚持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态正义,推进全球正义进程,强调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地球和人类的共同福祉。有机马克思主义从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正义现象出发,试图挖掘资本主义不正义现象背后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根源,有机马克思主义立足共同体利益立场来思考正义问题,主张建立一种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的分配体系,把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探讨,向往全球正义与地球和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其正义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配正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守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问题大得很”。基于一种经济哲学维度的审视,分配正义乃是从人之自由存在本质的原则高度对经济分配活动的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所进行的哲学反思和价值追问。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分配正义是实现利益和谐的重要前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和伦理关切。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和马克思分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正义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二者的正义观的区别在于:一是在正义的逻辑起点上,前者立足于原初状态中的"抽象的人",后者则立足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二是在正义问题上,前者认为正义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以及分配领域的正义,后者则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是很难实现的,正义问题应放在经济领域中去考察,主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正义和分配正义;三是在正义的实现途径上,前者企图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领域划分和社会制度的调节来实现,后者则秉承历史和发展的观点,认为消灭私有制和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是解决正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配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极为关注的理论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本质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探讨以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分配手段,在生产资料共同所有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并且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问题.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马克思厘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他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旨趣同人的本质的回归与占有结合起来,为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将分配正义与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进行关联,一方面能够深入推进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能够整合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不同思想要素,为其进一步深化提供有益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