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必然文化现象 ,它是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 ,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广泛传播的一种无深度、模式化、意义缺场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批量生产或大量复制的、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对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享乐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尊重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 ,同时尽可能限制其消极作用 ,全面健全文化市场机制 ,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影视与时尚都具有大众文化品性 ,二者结合 ,形成了商品时代最亮丽的风景 ,影视传播并引领着时尚 ;但作为商品时代最强势的消费逻辑 ,影视与时尚合谋 ,带给社会的思考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近两年,正当现代化浪潮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凯歌行进之际,读经运动却骤然间风生水起,从官方倡导推动到社会名流贤达呼吁鼓吹,从古经释本的畅销到各式各样的“读经班”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现代儒者”摇旗呐喊到处处可闻的稚童琅琅读经声,真一派轰轰烈烈的景象,蔚然而成一种新的文化风尚。似曾相识燕归来。人们不禁会想起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三次读经运动。那三次读经运动也曾风行一时,但很快就在历史大潮的激荡中落花流水而去,而这新一轮读经的命运又将如何?是重蹈覆辙还是风光无限?那依然只能由历史作答了,无论鼓吹者如何坚执,也无论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中国社会走进崭新的“后革命”时代,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彻底开放的社会调整格局。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孕育已久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国家体制默许及市场逻辑笼罩下迅速崛起,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由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而独霸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影响着最广大的城镇市民。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文化受到长期禁锢之后重获解放的结果,是对大一统的文化格局的颠覆,代表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历史潮流;同时,遵循“市场逻辑”、依靠数码技术的大众文化又带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加剧了急功近利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精神压力,消解了人文价值的传统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爱民 《江淮论坛》2012,(3):167-171
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性”、“娱乐性”和“消费性”占据了当代文化的“统治”地位,并进而对小说的生存形成了全方位的“围剿”,图像思维和商品消费逻辑所主导的文化强制力使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发生有别于印刷时代的新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小说文体为了适应文化环境所做的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也是小说生存危机的表现。小说创作中的“经济主义”、小说读者的“去精英化”以及小说文本的“幼稚化”倾向,都是小说在视觉文化统辖下面临危机的典型征候。小说所追求的生存关注和生命反思的精神正在失落。‘  相似文献   

6.
当代多元文化中,超越了使用价值消费,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是对先前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反拨。从同质性的大众文化到个性化与无规则的可选择的消费文化,体现了当前文化变迁的一种态势。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国学术》2003,4(3):J001-J003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著名作家铁凝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缺少什么”时说:“我们的小说创作,缺少一种对人生对生活谦虚之心、耐烦之心。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不耐烦的时代……不谦虚、不耐烦使我们看不到心灵更深处的走向,看不到时代的命脉,也就表达不出让读者信服的作品,更不可能有思想,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她主张作家对人生要有谦虚、耐烦的态度,这样搞创作,会走得很慢,但会很有力量,很可靠。此为确论。据说我们这个时代是诞生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学术巨匠的时代;新的伟大的文化复兴也是民族心灵对这个时代的殷殷期许。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理性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精神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倡导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学术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文化在其发端之初就缺乏理性精神。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呼唤理性精神,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概念、语境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现象的兴起及其研究的勃兴,是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近30年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观。新时期文坛的不少争论与热点,都与这一文化现象有关。本文从清理大众文化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大众文化”这一词语所对应的多重现实入手,指出对“大众文化”定义的困难更多地根源于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宽容的学理态度的缺乏。作者基此结合大众文化事象的描述,探讨了大众文化的诸种文化逻辑与价值阙失:民间立场与世俗欲望、复制特性与消费导向、狂欢本质及多元化倾向。最后指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寻找一种人文价值的、历史的、美学的综合批评尺度。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诗歌的大众文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诗歌的兴起是20世纪末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传统的批评家和诗人往往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对其置之不理。目前的网络诗歌无论在文化心理、知识逻辑、现状与批评等方面都具有大众文化特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上肯定其大众文化色彩绝不是要对其进行贬低,而是希望在明确其文化层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范、扶植和正确的引导,并对网络诗歌、大众文化等一系列概念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对大众文化批评及大众文化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社会科学》2004,(11):114-118
近年来我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但这种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将法兰克福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非语境化和非历史化,会导致对当代和中国大众文化特点的误读。如果现实地和客观地去审视大众文化,就会发现大众文化其它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文革 《云梦学刊》2013,34(2):32-36
文化创意具有情感的逻辑特点,但能够实现个体性与共通性的统一;文化创意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但又受到理性逻辑的制约与引导;文化创意往往以文化消费为目的,但在文化消费中人们又可以实现生命的建构与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论新经济条件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因其知识背景、学术立场以及利益驱动不同,很难再“异口同声”了。极有可能出现这样令人尴尬的局面:经济学家指责人文学者只会高谈阔论,无益于国计民生;而人文学者则反唇相讥,嘲笑经济学家之缺乏道德关怀。诸如此类基于各自学科视野的“傲慢与偏见”,恐怕一时无法化解。与其不着边际地强调科际整合,不如退一步自扫门前雪,理解各自所面临的具体而细微的困境,并寻求真实且可行的超越途径。对于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学者来说,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大…  相似文献   

15.
肖辉  周建平 《阴山学刊》2006,19(5):19-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西方文化的大肆入侵,中国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已融入全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大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民间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与精英知识分子建构的高雅文化针锋相对,大众文化是一种商品文化、世俗享乐文化和技术传媒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角度看“图像”,它不是简单的图画、图形和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共在的“存在者”,它是“语言”的始祖,并与语言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它就是人类的文化.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是图像文化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人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为一种符号价值,一种身份的自我肯定,商品的消费也成为一种符号的吸收过程.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图像的使用成为最大的消费对象,同时图像文化也正是借助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使自己得以传播和发展.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大众渴望信息、渴望娱乐、渴望时尚、渴望成为消费的主体,图像文化正好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8.
喻云涛 《船山学刊》2004,(3):153-155
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基本定位和特点分析出发 ,联系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 ,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当代中国文化界分为跨国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外省文化界、准文化界、大社会文化界等五大亚结构体。在描述它们各自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同时 ,又作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结论是每一文化界都有自己的作用 ,也都有自己的局限 ,而外省文化界的兴起及其独立性的加强则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