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流转的关键是建立起城乡统一、运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畅通供需渠道,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流转。在目前劳动力市场尚不十分成熟、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加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国企业接通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正不断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是要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前的基础工作,要摸清全镇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全镇的主导产业情况及市场用工情况,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增强转移培训的服务功能,还要重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网络建设。二是转移培训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转移培训工作和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相结合,转移培训工作和地方工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转移培训工作和普法教育相结合,转移培训工作和相关项目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于新华 《人才瞭望》2007,(12):94-95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当代劳动力结构和劳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多样化的劳动力结构为企业加速创新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而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但是,多样化也给人力资本管理带来了挑战。为了保留并激励具有不同价值观、处于不同岗位且流动日益频繁的各类人才,企业需要制订新的劳动力管理方案,需要重新探索激励当代劳动力的管理艺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石油企业是一家以原油、天然气开采为主导,集科研、油气深加工、油气销售等为一体的国有企业,现有职工3.8万人。为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稳定员工队伍,企业根据员工.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对原有的”岗位技能工资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引入市场劳动力价位,调整工资分配关系,重点提高明显低于市场价位的业务骨干、紧缺人才的工资收入,使工资分配对内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对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澳大利亚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现出生人口低于退休人数,劳动力供给的逆差增大。预计今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将下降40%,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标准也将提高。  相似文献   

7.
冯宇 《人才瞭望》2006,(2):26-27
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到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企业对人的管理的视角逐步从物化管理过渡到人性管理。这说明人作为企业唯一的能动活性资源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得到充分肯定。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由全国甚至全球的劳动力市场来配置,因此流动速度加快。从宏观层面看,人才流动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川丹 《人才瞭望》2008,(10):17-19
在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劳动力被禁锢在自己的区域里面,没有流动,也就没有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了。改革开放的30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配合下,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一方面,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经济改革再加上各种制度障碍的逐渐拆除促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城市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城市居民的“铁饭碗”,城乡劳动者之间潜在的就业竞争开始形成。其结果,最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的改革目标,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转入一个相对彻底的市场时代。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家 《人才开发》2006,(1):39-40
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紧张态势,使得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紧张。明年,共有347.4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等劳动经济和社会结构有显著差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将转移至低成本地区:社会分层导致逆城市化和居住隔离等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金融、贸易、运输等现代服务行业最终将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大大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因此.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表明:2007年.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4.3%.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0.5%,而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40%,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个百分点。据统计,在1996年至2006年这10年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了近4倍,但就业率反而降低了23.7个百分点,结果导致未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2006年已突破百万大关。  相似文献   

12.
所谓发生性质,指的是人工成本发生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两种形式:第一,人工成本的投入用于增加单位劳动力所获得的报酬,如提薪、发放奖金、加大提成比率等;第二,人工成本的投入用于增加劳动力,如外聘临时工、招聘新员工等。在一个企业内部,人工成本的发生性质不会完全相同,尤其是在各个部门之间。这里所说的“部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部门,它可以是如人力资源部、运营检测部等有形的部门,也可以指代一个团体/员工群,如勤杂人员、高层管理团队。一个企业,对某一员工群的人力成本投入可以是之前所述的第一种形式,而对另一员工群则是第二种形式。比如在一个公路建设企业,对于驾操人员,因为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一定,那么企业所定驾操人员的薪酬将以市场水平为准;而对于项目经理,单纯提高其数量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业绩,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资源已形成自发的配置,所以人才的流动会更加频繁。特别是企业改制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才流动,正常的人才流动会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但是一旦过于流失便会导致企业熟练员工匮乏,生产能力降低,而且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会极大地影响改制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制产物的农民工,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化不足,存在对农民工存在偏见甚至歧视等原因,一些农民工无法获得合理的就业机会。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为其合理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具有我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呈现良性运转态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繁荣市场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一定的制约和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归纳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背景下,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一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却逐渐严重.基于此,学习和了解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以使人们在采取措施纠正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时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山东、陕西、江苏、广东等省的技校招生情况令人振奋,招生人数直线上升。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没有人强力约束,越来越多的家长却领着孩子踏进技校的大门。而以前,技校几乎是被遗忘的角落。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扭转了技校的招生状况?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上可见一斑:高级技工最吃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了全国6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三季度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分析信息显示。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14,(5):55-55
2013年以来.濮阳市农村外出务工约83.8万人.创劳务收入约182亿元,创历史新高。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3282人.“国家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职业培训21668人.转移就业17634人.  相似文献   

19.
劳务市场     
我国的劳动力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势在必行。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流动和配置都要借助于市场来实现,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市场。 计划经济下的用工制度是阻碍企业搞活,弱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来国家实行固定工制度,对劳动力实行统分统配,忽视了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决定的劳动者有权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特点,影响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佳结合,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生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既反映了劳动者有权自行支配自身劳动力,劳动者个人和生产资料形式上的分离特点,又体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特点,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套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劳动力必须进入市  相似文献   

20.
庄冬力 《人才瞭望》2005,(12):105-10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组、转制、承包、租赁等经营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在劳动力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原有的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合理、合法地理顺日的劳动关系,而且被清理的职工又不会集体上访,不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呢?在这里,笔者想对当前企业在清理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请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