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私有财产权是保障人权、建设法治的基石,又是促进经济繁荣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私有财产权保障构成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宪法第13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保护私有财产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明确了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定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重申了私有财产权的内容及界限应当符合法律;增加了征收补偿条款,从而形成了由保障条款、限制条款和征收补偿条款构成的较为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13亿人民选择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国体的一种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们大多从体制的角度探讨。本文从宪法角度 ,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层面 ,阐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的法律地位及其现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五四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和制度体系,也实际地表达了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今天,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中的基本要素都源自五四宪法,五四宪法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基础和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张金才 《中华魂》2012,(24):13-15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宪法修正案和政协章程修正案对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对于进一步发挥好人大和政协的职能,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陈端洪的《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一文的分析和解释。在陈文中,宝贵的实证主义立场与令人费解的神秘化倾向相互交织,引发了学界不少的批评或误解。首先批评了该文的神秘化倾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立宪时刻是神圣时刻"和"民主与专政也辩证地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之类的模糊费解的表述,然后努力穿透该文的一些貌似不一致的表述,以理解其政治宪法主义。陈文的贡献是解释宪法生动的政治内涵,探明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实质原因,指出中国宪治道路的特色。陈端洪强调"政治本身就是宪法",但这不表明他认为一切政治行为都是合宪的,它只表明,陈端洪认为作为宪法内容的某种意志的落实和更新是政治性的。其所谓的五大根本法是对宪法现实的理论描述。这种描述服务于某种规范目的,但并不必然代表作者本人的规范立场。在陈的政治宪法主义中,"政治的"是力量的,政治宪法主义呼吁新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目前的政治体制的硬球,并要求把这种新动力传输到体制内部,把它转化为内部常规要素;"政治的"是结构的,政治宪法主义要用新的政治结构来确保权力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1982年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了规定,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权保护体系不完整,缺少人权保护一般条款和人权受侵害时的宪法救济手段.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虽规定了人权保护的一般条款,但并没有规定人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手段.在论述我国的人权保护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保护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监督实施等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认识和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本质上是宪法民主,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20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从政治、法律层面上可以概括为宪法民主的发展:体现在宪法权威得到广泛的支持;政府权限有限得到广泛确认;政府部门权限划分愈来愈清晰;公司自由和权利受到广泛尊重。中国宪法民主还在发展之中,标志宪法民主制度确立的违宪审查制度还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主本质上是宪法民主,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20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从政治、法律层面上可以概括为宪法民主的发展:体现在宪法权威得到广泛的支持;政府权限有限得到广泛确认;政府部门权限划分愈来愈清晰;公民自由和权利受到广泛尊重。中国宪法民主还在发展之中,标志宪法民主制度确立的违宪审查制度还没有建立。  相似文献   

13.
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改设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承法律委员会原有职权的同时,增加开展宪法解释、加强宪法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等职权。这对促进以往宪法监督制度中的合法性审查向合宪性审查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对宪法监督工作机制建设中的宪法解释工作、合宪性审查工作、具体行为违宪监督纠正处罚机制具有推动作用。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设立,亦启发完善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应有要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印度妇女自古地位低下,在政治上更是处于边缘状态。1992年印度通过第73次宪法修正案,规定在潘查亚特中为妇女保留三分之一的席位,这为基层妇女参政带来了重大转机,主要表现为大量妇女当选潘查亚特代表,落后种姓妇女较以往更多地参与政治,妇女的参政意识受到激发。但是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参政能力较弱的妇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处处受到制约,要让妇女在基层政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保障潘查亚特中妇女代表的权力,并且对妇女代表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公共决策方案,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现实可行性,最后从丰富和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序民主就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我们过去注重实质民主,但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民主实践相对滞后.从程序民主的角度,要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使其更充分地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对国家机关和官员的选举、闭会期人大代表职责的行使、人大代表职业的限制性规定等方面做出详细的程序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是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体两翼。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巩固与发展民主政治的使然。民主政治的每一个发展步伐,也彰显和表征着道德进步的尺度。在倡导与推进民主政治的当今时期,个体道德境界提升和社会道德前进,既有赖于法律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也需要启发个体拥护道德和服膺道德的自觉心态。在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道德自律,因此,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他律形式,设计得当的法律供给制度与法律需求制度,将有助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统筹协调与优势互补,是民主政治进程中推进道德及道德教育发展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目标和依法治国的运行,构成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三大要素,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形式,又可视为制度要素.以西方代议制民主为比较视野,笔者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国情基础、民主要义和优势特色等,以呈现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中国式民主"的构建提供一个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历经四次修改。本文简略概述了宪法修改的思路,论述了修改的重点内容,特别对历次修改的共同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新经济史学家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分析美国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的由来.建国后的美国宪政体制确认了南部蓄奴州与北部自由州的划分,并形成报酬递增型路径依赖.内战前美国宪政机制陷入僵化、锁定的不良路径.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打破僵化宪政体制的必要.美国以南北战争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废除了存在美国250年之久的奴隶制度,产生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它是美国曾经存在奴隶制度的逻辑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