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向往的一所大学,开始于蔡元培,是他一手塑造了北大精神。但他一生的作为早已超出了一名大学校长的作为。长期以来,海峡两岸都喊立正、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党一致给了他最高的评价: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早期社会学的繁荣时期30年代,产生了许多有关家庭研究的论著,如《中国婚姻史》(陈顾远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中国之家庭问题》(潘光旦著,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人口问题》(陈达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等。特别是一些有关家庭的社会调查在当时蜚声中外,如李景汉所做:《五百一十五农村家庭之研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印,1931年)、《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商务印书馆,1927年)、《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北平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印,  相似文献   

3.
“群学”译名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群学”一词系严复所创,他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法》译成中文时即定名《群学肄言》。何谓群学?严复在该书的译序中说得一清二楚:“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群学者,将以明治乱,盛衰之由,而于三者(指正德、利用、厚生)之事操其本耳。”毫无疑问,群学就是社会学的中译名。但是,有些论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精神及其社会学基础,继而对清末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几次重大教育改革进行了再探讨。研究表明,如果以传统教育精神的根本转型为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最终标志,这一转型是在民初蔡元培那里,而非清末改革者那里实现的。把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精神的奠基人,这一观点一方面是对已有思想史研究长久以来只把清末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或1919年视为中国现代教育之标志的一种补充;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对民初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社会学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对"自由"的把握和导向有自己的特征。严复翻译的《群己权界论》,在向人们宣扬自由精神之外,也通过阐说群己之界,劝诫人们不要流于狂恣。严复在讨论群己关系时,与弥尔主义"己重群轻"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严复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建立在群己平衡的基础之上,即他所说的"克己自繇二义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群学与社会学多数中国的学人都知道,社会学最初在中国被称为“群学”,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严复在1897年把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1873年著的TheStudyofSociology(《社会学研究》)一书翻译成中文时,译成了《群学肄言》,但问题是,“群学”这个学科名称,究竟是严复以其古文的功底和根据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杜撰的呢,还是中国当时已经存在“群学”这样一个研究领域,严复不过是为了翻译的方便而套用?如果当时中国已经有“群学”,那么当时中国学者思想中所理解的“群学”与斯宾塞对“Sociology”…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阿拉伯诗人蒲绥里(1213—1297?)以长诗《盖绥迪、布尔德》(一译《衮衣颂》)而享盛名.这部诗集最早译本为波斯文、土耳其文、柏柏尔文,各种文字注释达90余种.我国回族学者誉之为《天方诗经》,对诗人和诗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补虽里(旧译)天方学士也,才雄天下,学富古今.幼年蜚声,文章绝世,尝以诗词称天下之贤俊,贬天下之奸佞,鸿章一出,四海流传,是以王侯卿大夫一时显者,皆爱而畏之.思慕圣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乃作诗赞圣,以其内性外行,天人感应之奇,组织成章.”“天方各国歌颂功德,自帝王臣宰以至学上、大夫,诗章集,而其最妙者,莫如补虽里《衮衣颂》.《衮衣颂》在阿拉伯社会曾经风行一时,庄严和谐的咏叹调迥荡在城市和乡村.一些诗被奉为格言,甚至只要虔诚朗诵,足以逢凶化吉,虽近于荒诞,但由此可见这部诗集在穆斯林中产生的影响之大.1848年,回族学者马复初游学阿拉伯世界归国,携回这部诗集和有关注释,曰:“余自返中华,思以汉文译出,不特为我教习经教知其蕴奥,即业儒者亦  相似文献   

8.
琛柬 《老年人》2013,(8):41-42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历史著作,是毛泽东在1936年12月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而这部著作所依据的大量素材则来自曾中生生前写下的著述。曾中生是我党早期卓越的军事将领,是我党游击战、运动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1924年4月,应中国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访华。在北京游览过程中,泰戈尔希望在中国能找到一块地方来实验自己的农业改革计划,当徐志摩等人介绍山西的乡村建设搞得颇有特色时,泰戈尔就决定到山西去看一看。消息传到山西督军阎锡山耳中,他内心十分高兴。阎锡山对泰戈尔诗集《飞鸟集》、《新月集》里的充满哲理和情愫的诗句十分喜爱,能与自己的偶像相交相谈,机会难得呀。  相似文献   

10.
《宽容与妥协——章士钊的调和论研究》是郭华清老师的一本论著,以其广博的知识,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使得这部著作给人以厚实之感。本文就品读完此书,谈谈自己粗浅的心得。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赵书记、宋省长:您们好!百忙之中相扰了。早在2001年,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便瞄准了西宁城南新区,以启动绿色(循环)经济为内涵的“绿色西宁建设工程”(已入编《绿色经济导论》一书);2004年曾经向赵书记和有关省领导提交了《绿色青海建设工程策划纲要》[并已录入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大事记]。纲要重点提出:“世界屋脊”的生态安危,是关系江河源(中华水塔)生态安危、中国生态安危、亚洲生态安危、地球生态安危之头等大事,必须引起全  相似文献   

12.
村落研究:解说模式与社会事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 (PrasenjitDuara )原先在印度国内研究中国清末民初社会史 ,现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 1 983年 ,他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论文 :《乡村社会的权力 :1 90 0 - 1 940年的华北村落》 ,1 987年发表《国家内卷化 :1 91 1 - 1 935年华北地方财政研究》。 1 988年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成名作《文化、权力与国家 :1 90 0 - 1 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 ,杜赞奇因此获得了美国史学会费正清奖 (TheJohnK .FairbankPrize)和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奖 (TheJosephLevensonPrize)。本书代表了杜赞奇的社会与文化史研究旨趣 …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称:新扶贫纲要)明确,未来扶贫开发把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称: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推进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及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海豚湾》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除了在国际社会的热播,《海豚湾》在中国的传播也呈现了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纪录片形成了界限分明的两种态度:一方深为片中保护海豚的精神所感染大为肯定;另一方则觉得影片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种族煽情,主观色彩太重,近年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等影响下,涌现出一批突破传统观念的新纪录片,典型代表便是迈克摩尔的作品。《海豚湾》这部纪录片带有明显的迈克摩尔色彩,本文将从叙事、声画、论证三个方面对《海豚湾》进行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韩国导演林权泽于2000年导演的影片《春香传》是对韩国这一古典名著的又一次精彩演绎.尤其是在表现古朝鲜民族文化方面十分突出。文中首先介绍了《春香传》这部文学名著的大致内容:其次,分析了影片所纳入的传统艺术形式“盘索里”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最后,导演在整部影片中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他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时期。有人说,中国近代教育史从他开始。的确,他是世纪之交的教育大家,是推动中国教育由封建的旧教育向利国利民的新教育转变的创世纪者。他就是蔡元培。1940年3月,当他病逝于香港时,毛泽东致电悼唁,称:“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周恩来的挽联称:“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作为一个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学界泰斗,国民党元老,蔡元培确实配得上这样的称许。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说,蔡元培…  相似文献   

18.
橙子 《当代老年》2006,(2):29-29
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与《史记》被世人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以独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生命与《史记》共同获得了不朽,他为完成《史记》而忍受的磨难使后人对他充满了敬仰;然而《资治通鉴》所遭遇的磨难人们却知之不多。为这部书,司马光率人撰写了l9年,并在很长时间里不得不避居洛阳,在最后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因有人上书皇帝说司马光拖延时日,混吃俸禄,他不得已提前向皇帝呈上了这部大书。据此可知,才华如司马光这样的人,有时也是要受点小人之气的。可以肯定,如没人打这样的小报告,《资治通鉴》会比今天更好看。可即使这样,读者仍会为其精练、丰瞻、博大、深广所倾倒,也使后来的几部同类书稿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9.
3月21日,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为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之前,我国只是在1995年版(1994年发布)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劳动法》第三章专门用来规范劳动契约关系。《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系内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法律。在国外,这部法律通常被命名为《雇工权利保障法》,是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诗人和政论家严复于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国闻报》,是当时维新派在北方的重要舆论阵地。本文通过对严复的报刊活动及其对报刊,特别是《国闻报》的社会功能和舆论影响的论述来分析他的新闻舆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