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倡导自利利他,佛教布施思想中蕴涵了丰富的利他、助人内容,为其慈善事业提供了价值基础,同时也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尊重弱势人群、慈善不分阶层、关注心灵成长等。笔者力图通过对佛教经典中布施理论的梳理,阐发布施观对于当代慈善事业的意义,以期对公益事业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的现代性变迁伴随着"西学东渐"而展开,无论在佛教界、学界、居士界都有明显的现代性变迁痕迹并显示出具有中国佛教自身特点的理性化与世俗化发展模式。从佛学思想观念之变与佛教发展的社会调适这两个维度来看,中国佛教的现代性向度可概述为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西方现代理性思维及现代性观念对中国佛教思想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与融通多附会西方现代性观念以及佛教内部进行理性化的自我批判与反批判;在社会层面,近代中国佛教开始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的契合,这在佛教界主要表现为以太虚为代表的"人生佛教"及其弟子推行的以"人间佛教"为目标的佛教改革运动,在居士界则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世俗化教团组织的建立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等;在研究方法上,开始用西方的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替代"信解行证"的传统方法,这一佛学研究方法的变迁既是中国佛教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也促进了佛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目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课题,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因此,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基于此,本次笔谈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所选四篇论文,由国内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导及其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执笔,从崭新的视角出发,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整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与督导以及心理咨询市场的运作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既介绍了西方的积极心理学发展思潮,也论述到东方的禅学佛经思想对心理咨询的促进和启示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辑,对目前高校的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等课题进行新的展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领域的发展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目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课题,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因此,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基于此,本次笔谈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所选四篇论文,由国内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导及其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执笔,从崭新的视角出发,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整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与督导以及心理咨询市场的运作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既介绍了西方的积极心理学发展思潮,也论述到东方的禅学佛经思想对心理咨询的促进和启示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辑,对目前高校的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等课题进行新的展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目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课题,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因此,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基于此,本次笔谈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所选四篇论文,由国内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导及其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执笔,从崭新的视角出发,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整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与督导以及心理咨询市场的运作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既介绍了西方的积极心理学发展思潮,也论述到东方的禅学佛经思想对心理咨询的促进和启示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辑,对目前高校的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等课题进行新的展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佛教思想在新世俗化过程中与时俱进,提出了心灵环保的主张.心灵环保的第一层面,从关注自然环保诸方面热点出发,直视即使自然环保宣传深入每一个角落,但大小问题总还此消彼涨,大自然环境状况急速恶化;第二层面,自然环保难以有效达到目标、断绝根本问题,就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三层面,佛教新思想从多角度构建起佛教"心灵环保"概念.佛教心灵环保,显然借自然环保之名,强调心灵净化,又有别于自然环保,但可以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所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 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校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与督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目前,高校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课题,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因此,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基于此,本次笔谈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所选四篇论文,由国内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博导及其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执笔,从崭新的视角出发,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整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与督导以及心理咨询市场的运作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既介绍了西方的积极心理学发展思潮,也论述到东方的禅学佛经思想对心理咨询的促进和启示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辑,对目前高校的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等课题进行新的展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太虚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佛教心理学”之间作出了深入的比较,并依据其佛学素养对现代心理学理论的“舛误”、“浅狭”之处给予了破斥和揭示,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学思想。太虚的研究表明,在佛教文化与现代心理学之间可以存在某种互补关系;而且,太虚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宗教心理学与宗教的心理学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壁垒。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始终与佛教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格心理、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佛教的"人生即苦"、"一切皆苦"和"我法"也"两空"等基本教义,对鲁迅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的辩证思想是鲁迅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之前,认识世界、解决矛盾最有力的思维工具,使他的<野草>等作品呈现出一种形而上的思辩深度;鲁迅对佛教的认识是一个自觉的、辩证的、有所扬弃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社会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始终力图成为适用于一切人的认知科学。这种西方心理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社会的心理需要,但其同时也面临着"人对它的希望"和"它实际给人带来了什么"的日益尖锐的矛盾。现代中国面临的以人为核心的诸多社会问题,又必需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所以,心理学所研究的人决不能是假设、抽象、孤立的存在物,必须是社会的人。中国人的心理学也只能扎根于中国文化研究,研究中国问题,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牟宗三虽共同继承了熊十力的学术"衣钵",但在"智入而仁守"亦即"证悟本体"的路数上仍有较大差别,唐是"即工夫显本体",牟是"即本体即工夫";因此,唐君毅的著述目标是证成生命的真实存在,"道德理性"在其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牟宗三的哲学思辨始终围绕"两层存有论"展开。因有以上不同,唐、牟的佛教哲学思想也有很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唐、牟对"佛性"及圆教判别等问题的阐释为例,比较了二人的佛教哲学思想的不同,认为唐、牟都是在各自的哲学体系中完成了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哲学途径的"现代格义",整体上说,唐君毅的佛教哲学诠释与思想判析比牟宗三更为注重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佛教心理学以佛教理论为根基,建立了佛教心理功能的结构论。佛教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在以"空"为前提的世界观和自我观理论背景下,用五蕴八识对人格基本框架进行了解构,并将禅修设定为人格完善的具体方法。因此,佛教心理学的人格理论是一个涵盖宏观及微观研究层次、包括理论与方法的完整人格研究框架,将为人格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心理学理论界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在理论及实践领域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对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既包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也蕴含着发人深省的禅意,二者相融相通,增强了诗歌的生命力。对古诗哲理和禅意的统贯解读,不仅能使人理解文学与佛教的紧密关系,更重要的是有益于现代人性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心理学存在着多方面的危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从3个方面探讨了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与中医学思想的相通性,并得出两点启示:摒弃"唯科学主义"的观点,发展中医现代化;加快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将两种思想进行比较和探讨既是可行的,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土早期面临的首先是佛典翻译与语言交流问题,此亦为异质文化交流中首要关键问题之一。从佛教在汉代传入的词汇翻译及语言转化的历史轨迹中可以看到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形态。其中,佛教缘起性空思想也在翻译转化中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文章重点分析汉代佛教基本词汇,如佛陀、涅榘、无我等词的音译及意译,以此说明早期佛典翻译中缘起思想的演化,以此管窥佛教中国化的早期思想演进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伦理本质上是“和”的伦理,和谐在佛教生命伦理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其道德哲学基础,以心灵的道德和谐为根本,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表现为人与人的道德和谐、人与自然的道德和谐,其内在的生命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佛教义学"是对佛陀及其教法的信仰论证(阐释),与通常所谓的"佛学"和"佛法"有别。佛教义学的主干内容有:阐明佛教教义、教理的"教义义学",关于佛经经文的阐释及阐释原则的"佛经义学",以及关于佛教教史梳理的"教史义学"。佛教义学不是佛教哲学,也不宜完全以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对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