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信息传播、制度安排、市场监管、道德意识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股市败德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信息不对称,使我国股市难以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资本市场,这为败德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机会;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与市场监管的不力,这是股市败德行为大行其道的客观的、深层的、根本性原因;而道德意识的淡漠,则是诱发股市败德行为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代理风险不完全等同于已有理论研究中的道德风险(即败德行为);代理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委托人对人力资本自利本性认识不足,利用、引导不到位所致。其它诸如契约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等只能是导致代理风险更容易或更可能发生的外在条件而决非其根本原因。深入剖析人力资本投资代理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对企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保险中介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险中介市场所存在的三种典型的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即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和寻租行为 ,并就保险中介人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制定保险中介最优激励合同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收益模型,发现各级代理人之间不只是利益冲突,由于他们的代理人身份相似,可能会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共谋行为。本文用模型分析法阐明国企内部共谋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立高校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不满足理论上的假定条件:(1)代理合约建立在自由选择和产权明晰的基础之上;(2)拥有决策控制的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不存在偷懒的动机,即有激励监督代理人行为;(3)剩余索取权具有可转让性,委托人通过行使退出权惩罚代理人的违约行为的威胁是可信的,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和败德行为,极大地降低了公立高校的运营效率。本文认为,教育服务的市场化提供是改变这一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委托代理视角透视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间代理行为变异问题。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基层政府面对自身治理场域的特殊性及层层加码的上级派发的任务执行压力,无法完全实现统一的规定要求,在此种情境中基层政府以“共谋”形式作为应对上级问责压力的主要手段。在受到上级问责压力作用下,催化了Y县政府与县生态环境部门共谋行为的衍生发展。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其产生源头无非是基层政府自身避责、逐利的需求,是在当前中国行政结构下一种理性灵活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非对称信息理论及其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提出质疑入手,认为由于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会带来诸如次品与逆选择、败德行为、委托—代理问题等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甚至造成市场失灵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进而指出信息经济学在许多方面比新古典经济理论更能解释和指导现实,弥补和修正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资产管理公司败德行为的分析模型揭示:剩余权益的分享比例的确定,对于其能否实现有效运作至关重要,因此当前存在的剩余分享软约束成为其败德行为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而且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效用函数分析后发现,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现有效用较低、监督约束能力较弱以及败德行为暴露后效用损失较小,也容易引发其败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与人的经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及其经济效应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依据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理论,从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的内涵,论证了信息不对称的必然性,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卖方(或代理方)违规败德行为的函数式,最后讨论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后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常规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是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最为常见的两种机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因常规式治理机制失灵而启动并通过嵌入性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生态政绩考评试图通过例行的考评机制来引导和调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施政行为。这种机制因存在委托-代理风险、央地目标冲突、绩效结果激励约束强度小等问题,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生态环境治理“共谋行为”的产生,亟须可替代性的治理机制来实现可行的和有效的治理。为此,环保督察应运而生并成为调控生态环境治理节奏的显性机制;通过嵌入性控制能够有效遏制生态政绩考评失灵,规制地方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实现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现代政府理论的一个有力工具。制度经济学是认为:人性的假设是激励政府的起点;公民与政府之间和政府机构与官员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或理论,存在着激励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性;而产权理论中的使用权、用益权、决策权、让渡权分析,则启示着政府对公共权力拥有“准产权”,存在着激励政府的途径:明确政府与市场界限、尊重私人产权,实现政区间的竞争,实行绩效评估,防治“败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论认为,作出决定的行为会引发认知失调。群体极化理论认为,群体作出的决策会较个体决策更为极端。群体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会引起内群体偏袒。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英美刑法将达成不法协议作为共谋罪的处罚对象,有助于打消共谋者参与共谋的念头,避免共谋者产生认知失调;在极为早期的阶段瓦解共谋犯罪群体,避免更为极端决策出现;弱化共谋者的犯罪群体身份认同,实现法益保护的早期化。这一视角对我国刑法学研究共谋罪规则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广泛地存在于市场交易中并损害市场的功能,而代理制度在拓展主体的法律行为空间、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经济绩教。本文欲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论述代理制度产生之必然及代理制度适应信息暴增、知识分裂而产生的相应的发展。并对代理制度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日两国刑法对共犯的规定不同,日本刑法将共犯人分为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而我国刑法仅明文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及教唆犯,导致中、日学者对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日本学者之间存在争议极其激烈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我国学者则倾向于回避按分工标准对共谋行为的定性问题.实际上,共谋是一种与教唆、实行、帮助或组织行为均不同的行为,宜单独列为一种共犯行为,在刑法中单独规定共谋犯.  相似文献   

15.
公共品的政治性诱致会产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其结果便是因政治性升迁的诱致而引发领导人的"短期"、"败德"行为,从而极大地损害了公共福利.在我国,因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近几年出现的"形象工程"便是典型的代表.因此,改进和完善当前的监督和用人机制,是今后我国政治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算法赋予传统共谋以新表现形式,理解算法促进共谋的机理是对其进行规制的前提。算法改变了传统意思联络方式,使共谋更隐蔽且更易达成;算法能迅速识别背离共谋的行为并施以惩戒,提高了共谋的稳定性;算法弱化了市场集中度的限制,从而拓展了共谋发生场域。算法共谋的规制困境包括算法工具理性逐渐超越甚至取代人类理性,致使垄断协议认定困难;算法决策自主性的增强模糊了责任分配;算法成为经营者豁免共谋责任的理由,导致事后追责威慑失灵。但现有反垄断法律对算法共谋仍具有可规制性。应引入意识意志框架探寻经营者真意,除知情同意外,知情并推定同意及推定知情并推定同意也属于意思联络表现形式。同时拓展责任主体范围,设计者存在过错时可穿透“技术中立”屏障,追究其法律责任;使用者未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致使共谋风险现实化应受法律谴责。执法机构应从源头上对算法共谋进行合规治理,提高反垄断法律的事前威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除须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维系外 ,还须依靠道德力量维系。发掘、弘扬诚实守信、尚义取利、公利至上、仁爱、勤俭等儒家伦理思想精华 ,对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的违法败德行为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会造成“利益侵占效应”,探讨如何及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从而对其实施有力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09年发生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而被中国证监会公开谴责及处罚的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分析和假设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反应比较敏感的9个财务指标,并以它们为基础构建控股股东代理行为的财务指标监测体系,给出与之对应的经验监测值。监管层可以通过该财务指标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某一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从而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9.
民商合一背景下,民法典编纂在即,商法典或商事通则之立法条件并未具备。于此情形,商事立法模式宜转变思路:对于民商共有而略有差异的部分,尽量使之嵌合于民法典;对于商法特有且商事共用的部分,设商事登记法以规范之;其余具体问题,则由商事单行法来调整。嵌合部分无疑是当前亟需解决之问题,商事行为则系须嵌合部分之核心内容。商事行为作为法律行为之一种,正是其在民法总则中得以顽存的契入点;而商事行为不同于一般法律行为之特征,恰是其在民法总则中得以展开的关键所在。因之,商事行为之意思表示解释、商事行为之效力判断、商事行为之代理问题等则宜以但书方式列于相应之一般规则后,以示商事行为之特性。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行为风险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决策者的定义出发对决策者风险产生动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 ,构造了决策者行为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对决策者败德行为的动机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构造 ,通过对决策者自身能力的期望和效用函数的比较分析 ,求出当效用最大化时的各种效用函数因子的关系 ,并研究不同效用函数结构下决策者进行调整的各种行为 ,最终提出了防范决策者行为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