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德见 《经理人》2008,(4):98-98
企业用股权激励员工很常见,但你听过用别家企业的股权激励员工吗?大华集团就是这么做的。 按照规划,大华集团每年将拿出1/4的利润,对一些成长性良好的公司进行PE投资。在此基础上,大华集团进一步把“主业+基金”模式,与员工激励结合起来,让员工参与到PE投资行列,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股权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如果企业领导人想要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并获得足够的成就感,最好的办法是随时给员工“充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永远在前进,在适合社会的需求。有人说,员工培训是一种投入,但如果不培训企业损失会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据国外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对员工培训每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投入产出比达1:50。 精彩案例:各领风骚出人才 情景一:让新员工饱吃一顿培训“自助餐”。 全球著名电脑厂商IBM的每个新员工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冬天,是根类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多吃点儿“大块头”的根类蔬菜,不仅能补气,还能御寒。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根类蔬菜中的“明星”,让它们帮大家安然过冬。
  山药健脾补气
  老话说:“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别看山药貌不惊人,健脾功效特别好。石家庄市一院中医科主任邢燕军告诉我们,脾虚寒的人,胃消化功能不好,冬季遇冷着凉,肚胀还会加重,这类人多吃点儿山药,能帮助健脾。  相似文献   

4.
傅慧 《经营管理者》2001,(10):36-37
<正> 工作满意感指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可实现或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而产生的愉快情感。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包括员工对管理人员、同事、顾客、工作、工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满意感。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的员工更愿意继续在本企业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只有提高员工工作满意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稳定员工队伍,才能使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和尚“吃水”的寓言虽家喻户晓,却常常让我们走入误区。一个企业效益不好,不在其它方面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罪于“和尚”多了,于是减员、下岗。不过,人员少了,效益就真的能上去了吗?然而,人员减了却并没增效,“和尚”少了,还是没水吃。看来,有没有水吃,与和尚的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企业效益如何,未必就在于人数多少。日本的丰田公司、我国的海尔集团都有几十万员工,但并不因人多而效益差。相反,因为规模大,人多势众而兴旺发达,称雄于世界。所以解决和尚“没水吃”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和尚多少的问题。解决吃水问题,关键在管理。我们…  相似文献   

6.
“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的一切答案”!这句话似乎使所有的企业都找到了“北”。于是,很多企业迫切地开始了经营战略的变革。但遗憾的是,据统计,企业在为顾客满意而作出的努力中,75%的投入没有产生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许多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使顾客惊喜的重要性,如有的服务企业明确要求员工要树立“在顾客的惊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的价值观,做到在客人离店之前送给客人惊喜。有的企业提出“让顾客满意,让顾客惊喜,让顾客感动”的服务境界。针对这一现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正确认识顾客惊喜的特征,将有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顾客惊喜,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为此,本文试图从关键时刻的视角上对顾客惊喜进行分析研究。(一)从关键时刻到惊喜点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也称真实瞬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学者诺曼(Richard Normann)于1984年引…  相似文献   

8.
一些企业虽令顾客满意,有时却是用牺牲员工权益的方式来达到的。这样的企业也难长期坚持做到令顾客满意。要成为卓越企业,必须同时是内部员工满意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美国500强、世界零售企业的巨头沃尔玛有条成功的经验:“和你的员工们共同分享利益”。沃尔玛这条成功秘诀,在他们自己看来是“我们企业所做出的最成功决定。”从“利益共享”这一成功的经验上,我们看到了成功企业家的睿智眼光和凝聚人心的力量。在沃尔玛看来,企业是大家的,大家的事,需要大家去做,大家的利益应该大家同分享。企业的成果多让大家分享,让大家多得实惠,才能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然而,如今我们一些企业的经理(老板)们却少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和心地。他们把企业当作是自家的,员工们都是为他干活卖命的“伙计”。  相似文献   

10.
由企业理论可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协调,并激发员工以一致的、能提高全体员工共同利益的方式来工作”。管理集团的管理者核心就是如何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升他们的满意度与整体绩效。本文以员工激励的“四力模型”为视角,分析了HNU校后勤集团管理者激励的现状,并研究探讨了提高其管理者激励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走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的现实告诉我们,商品经济的竞争已经不允许任何企业靠随波逐流生存,而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能凝聚企业员工精神的个性建设,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其实,我国也并非在改革开放后才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只是我们的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多注意的是政治,这就使当时的企业文化建设被埋没在了众多政治运动中。而以后的企业文化由于被冠以洋思想,就又让企业感到深奥。那么,到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问题该如何去认识呢?不要说我们的企业无“文化”现下,当我们的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提…  相似文献   

12.
纳爱斯成都公司是纳爱斯集团的5个基地之一,有员工1100多人,生产“雕牌”和“纳爱斯”系列洗涤用品,在“2004年成都市工业企业50强”排名中,名列第15位。近年来,纳爱斯成都公司依托集团的实力,发展迅速。但岗位技能要求与员工素质不平衡,影响了企业更快发展的步伐;公司与员工利益机制不协调,造成了员工满意度偏低,骨干员工队伍不稳定。为扭转被动的局面,公司建立了一套工人、车间管理人员、科室人员三级绩效考核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顾客二度满意的服务补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实体产品不同,服务具有差异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一系列特点。差异性决定了服务质量在不同时点上、不同员工之间的波动性,即服务质量是一个“变量”;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则决定了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员工是否按照企业所设定的服务标准为顾客提供服务,也取决于顾客参与的有效性。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是异常错综复杂的,因此,在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服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服务失误的后果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的,即顾客流失;另一种则是隐性的,即不满意顾客“坏口碑”的形成与传播。两者都破坏了企业的根本追逐,即顾客满意度。服务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主政一方、为官一任”的工作实绩。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一个地方干出百姓称道的政绩,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实际检验,也是评价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尺。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理直气壮地追求与创造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不断增加员工的薪酬和福利,但却始终不能让员工满意,离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企业怎样做员工怎样才会满意?企业如何能有效的激励员工?笔者从几个方面略谈。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秘书之友》2009,(12):42-42
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是很多企业的“心病”: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大家似乎都在努力工作,企业却得不到满意结果,导致销售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同样,这也是员工们的疑惑:我这么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满意的员工能否带来高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20世纪30年代,曾有人提出"快乐的员工也是高效的员工"。当时,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它符合我们的直觉。但在接着几十年对不同类企业的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的调查统计分析中,有人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效率并不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反倒是高工作率的员工往往能导致高满意度。但当满意度和生产率从组织层面上考虑时,却能得到明确的正相关。 是我们的直觉错了?还是在以后的统计测试中,考虑的因素有所欠缺,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因果关系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够吃正好"     
百年老店“全聚德”在全国69家分店开展了一项“适量点菜,吃完有奖”活动。客人用餐时,店员主动提醒客人适量点菜,对吃完所点菜的客人送优惠卡、餐券、食品等以资奖励。这项看似平常的服务活动,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一些过时的传统习惯,如“吃剩有余”的饮食传统,饭后杯盘一空让“主人没面子,客人没吃好”的饮食观念,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于是,那满桌没有吃完的鸡鸭鱼肉,那满桌没动几筷的生猛海鲜的浪费现象伴随着讲排场、比面子愈演愈烈。在身份、地位、档次、品位的攀比中,那被扭曲的恶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司离职员工的访谈,我们总结出当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个人发展“停顿”的时候更不容易被激励,而更倾向于选择跳槽。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企业中很多职位处于与某某人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企业的风险也就已经暗藏其中了。怎样让员工在企业内部就能有效流动起来,形成“活水”呢?岗位轮换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员工轮岗也是知识分享的过程如今,很多成功的大公司如摩托罗  相似文献   

20.
提到市场营销,都会想到面向顾客的外部销售。然而另一个“市场”也同等重要,这就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最大的“市场”,营销别忘了向内“吆喝”。细细琢磨,此观点道出了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市场的关系。外部市场当然至关重要,需要勤“吆喝”,但内部“市场”,即员工队伍更加重要,同样需要“吆喝”。美国人科林·米切尔认为,你能让顾客购买你的产品,但你能让员工相信自己公司品牌的力量吗?正是这群人使得你的品牌在顾客面前活力四射。遗憾的是在大多数企业,决策者都轻内重外,几乎不知道向内“吆喝”,很少有人认识到还必须使员工信服品牌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