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人的消化道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较多,易误诊或漏诊。通过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经胃镜检查确诊17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7.3%。现回顾分析误诊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VD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MVD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67例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出现头痛头晕11例,发热8例,有精神症状3例,排尿困难2例,延迟愈合2例,颅内血肿1例。结论对老年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充分的术期准备、完善术前护理、术后认真观察病情,尤其是精神异常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做好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占门诊输液患者的四成以上。老年患者各器官在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发生退行性变化,一般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生理现象。所以给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特别细心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跟据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2005年至2008年7月278例跌倒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老年跌倒的病因由多种因素引起。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老年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并且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机能衰退及储备力下降,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跌倒,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加强预防老人跌倒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7月入院的99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共400次穿刺次数,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52例,共400次穿刺次数,加施血管保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后,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穿刺处愈合时间≤2小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血管触痛、皮下淤血与漏液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研究表明,离退休、丧偶、经济问题、本人病伤等生活应激事件对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离退休对老年人的影响最严重。为此,在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不可忽略。1998年7月~1999年10月笔者通过居委会在小区内开展主动养生法,调整老年人不同程度心理疾病,利用  相似文献   

7.
成人40~60滴/分钟,老人和儿童不超20~40滴/分钟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一般要求,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速度不宜超过20~40滴/分钟。患有心脏(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输液速度应更慢,以免因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法的规定在几大方面相对以往的法律法规有重大突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重视,但其中一些有关老年人精神赡养、老年人法定福利、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一体化等的规定上存在瑕疵,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千呼万唤始出来,从今年7月1日起,"以房养老"终于进入可执行层面。6月23日,保监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指导意见》明确,试点时间从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试点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加上皮下脂肪层薄,静脉易滑动。特别是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人,对静脉穿刺的要求更高。针对老年人静脉的特点,我科改进了静脉穿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危机管理措施,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应用危机管理护理策略。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13年1-12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72例为对照组,2014年1-8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86例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输液期间患者对静脉输液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输液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护理中引入危机管理理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化疗输液的护理质量,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患者需求,展现输液护理服务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4,(10)
正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法律对老年人的关爱,也是对重阳节这个传统敬老节日的尊重。作为老年人自己的节日,老年人应该欢乐地度过这一天,或与多年老友来一次远航;或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许,还可以在老年节中体味出别样的酸甜苦辣。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CT肺密度变化,并对其同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体检健康人60例,其中包括30例老年人(老年组),30例中青年人(中青年组),对两组对象进行CT平均肺密度和肺功能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的全肺、上肺、下肺密度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老年组的中肺密度明显低于中期年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同其全肺平均密度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正常老年人其平均肺密度同中青年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多不存在自上而下的梯度改变,且中肺密度普遍存在下降表现,同肺功能指标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振 《老友》2014,(4):54-54
正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条规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常回家看看"。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常回家看看"就不可避免地以民事案件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案例:储某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育有一双儿女。2009年3月,储某夫妇与两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因储某夫妇住的老房子被卖,今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出现各种生理改变.相继出现各种器质性病变.因此老年患者在临床上大多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以控制病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邬健 《百姓生活》2012,(3):73-73
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俗称“头晕”。目前对于眩晕,西医常靠输液扩张血管来缓解一时之急,但很容易反复;而经中医辨证施治,多疗效不错。  相似文献   

17.
启文 《老友》2013,(7):54-55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当前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背景下,该法此次修改的幅度很大,从原来的6章50条扩展到了现在的9章85条,新增37条,修改38条。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1.强化了赡养人的赡养责任第十二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人口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溃疡多发部位,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相关因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现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72例与同期收治的85例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炎是临床输液常见并发症,一般临床护理常用硫酸镁治疗,其操作繁琐,且效果欠佳。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60例输液所致静脉炎患者采用红花甘草散加酒精外敷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长寿老年人(90岁及以上)体检心电图的情况,了解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变化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的心电图。结果59例社区长寿老年人体检心电图正常9例(15.25%),50例(84.75%)患者检出一种或合并两种以上异常心电现象,其中心律失常35例(59.32%),ST-T改变24例(40.68%)。结论长寿老年人在心电图体检中异常心电现象检出率高,尤其在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方面,应定期对长寿老年人进行心电图体检,并动态随访心电图变化,为长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